分享

金汇昆:追踪小张的“思维”之路

 江一写作课 2022-11-15 发布于河北

追踪小张的“思维”之路

文/金汇昆

上午11点多,最后一个课间,小张来找我了。

“老师,咱们以后不是要训练漫画作文吗,我给您推荐一个漫画作家,也许能够用到。”小张跟我说,笑着,看得出,热情还是有的。

这时,我正在忙。所以,我不想和他探讨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先不训练漫画作文,等训练的时候再说吧。”我淡淡地说。

然后,我就把他打发走了。其实,我准备在下午的课上表扬他一下的。没有想到他上午就来找我了。我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他剧透一下。但是为了给他一个惊喜,我决定不说。保留一点神秘感。

之所以要表扬他,是因为他学习语文的思路发生了转变,随之而来的就是作业质量的提升。为了让这个表扬更合理,我拿出小魏和小张做比较。当然,这也是为了促进小魏也转变语文学习思路,即把重点放在文本的理解上。

“怎么办,我不知道为什么,怎么感觉越学分数越低下,感觉还赶不上以前了。”上周在检查积累本时,小魏同学在积累本上给我留言道。

“要深入研究背后的原因,总是浮在表面,肯定是不能进步的。加油吧,相信自己,相信努力。”我给他回复道。

然后,今天,在批改作业时,我给小魏连续打了四个“0”分,只有一个原因,答理解题,只答套话,没有结合文本。而答案就在文本中。

反观小张同学,比之以往,他答题的数量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同样的四个题,他都得到了相对较高的分数。

“老师,我现在就是按照您说的做的,认真读文本,您看,我还在文本上做了很多圈点、标准和笔记。感觉真不错,这是我感觉最好的一次。”小张说道。

“嗯,不错,回头我看看有没有进步。”我说道,小张的话让我很惊喜。

“我的感觉是,答题时,我就根据原文来答,能够从原文中感觉到的什么,我就答什么,感觉不到的,我就没办法了。”小张笑着说。

“嗯,很好。要是在考场上,你也要这样,能感觉到的,你要答上,感觉不到的,你要尽可能去感觉到,然后答上。”我也笑着说。

这个小张就是上周和我笔谈的小张,我反复告诉他要把语文学习的重点放在文本理解上,而不是训练套路。而如今,他已经有所转变了。可喜,可喜,我还会继续关注、追踪小张的“思维”之路,也让更多的孩子找到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

榷山

壬寅开冬(11.15)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