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门掌掴五岁幼儿、推倒老人致其骨折的男医生,到底错哪儿了?

 DrX说 2022-11-15 发布于安徽
这两天,整个江苏最火的男子就是鲁家爸爸了。网上关于他的视频、小作文,满天飞。一开始,看到最早的监控视频:一名青年男子进了别人家门,在别人的地盘用力气扇五岁幼儿,推搡老人。

就算标题写着,鲁家爸爸是为自己小孩出头。看了这视频,我还是对他怒火中烧。大人打小孩?世上没这个理!


再往下翻呢?一条聊天记录截图蹦了出来。上面描述了鲁家爸爸的小孩是怎么被欺负的,附上头皮划伤的图片。

还有知情人士爆料,这个打人的小孩儿在幼儿园里“劣迹斑斑”。不仅划破女孩的脸,还用力抓男孩下体。



一张照片夹在文字里:鲁家孩子的面部下庭被打得破相,惨不忍睹。看得我眼皮直跳!

这时,聊天记录又详细分析了一波:打人小孩的妈妈太会避重就轻了,说是孩子奶奶出门买牛奶“准备”去鲁家道歉。自己连夜赶回来“准备”道歉。全是不可查证的东西。

什么?反转了?这“内幕消息”看得我血压直升。鲁家,本来有理变没理。打人小孩这家人都是“白莲花”!

你们很多人是不是跟我有着一样的心路历程?

事情仿佛有挖不完的“内幕消息”,反转不完的证据网上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可当我冷静下来想一想,两个家庭的小孩、大人都受到了实际伤害。等一下?幼儿园呢?

只有两个家庭受伤害的世界达成了。学校在干什么呢?装傻吗?

别忘记那些擅长“装傻”的学校

该如何定义“小打小闹”呢?一般又是谁有权下定义呢?

假如一个孩子今天抓破女同学的脸,明天用力捏男同学的下体。算成年人口中的“小打小闹”吗?


十次玩闹里,有一次过了度,谁来担责?

学校老师明知道这个孩子无形中掌握了“丛林法则”,已经一次次赢得胜利了,却不及时制止此类行为,及时通知孩子父母。学校的作用又在哪里?


身在一旁观察他们的老师,能不能把真实情况如实地反馈给孩子家长

打人的鲁家爸爸是做错了,这没得洗,没得洗,没得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可为什么屏幕前的不少孩子父母深深地被代入了?因为他们害怕。害怕自家孩子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之后,学校老师装傻充愣,把孩子之间的矛盾掩盖掉。

孩童之间有“一笑泯恩仇“的情谊,也有真正的矛盾。

去年4月15日,上海惠灵顿幼儿园就爆发一次丑闻。3岁女童遭到副院长4岁儿子(英国籍)持棍殴打。

女孩家长第一时间选择的也是跟学校沟通,可是毫无进展。校方把这种行为描述成“孩子之间的打闹,4岁男孩用的是玩具扫把。”

女孩家长报警之后,验伤报告显示:擦伤、盆腔积液。本以为学校能够秉公处理了,结果女孩家长却等来了一张开除通知书。

原来,这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把这事儿定义为“轻微意外事件”,可女孩家长的处理办法是“持续无礼行为,对其他学校成员造成公共中伤”,一点儿都不“互相尊重”。

打人的4岁男孩不受影响,盆腔积液的3岁女孩等来了学校的开除通知书。

妈妈告诉3岁的女孩,希望孩子忘记这件事。女孩却对妈妈吐露出这样的心声:“我害怕爸爸妈妈忘记,害怕警察会忘记。”

这,就是惠灵顿幼儿园里的“大人物”所定义的“轻微意外事件”。他们说这是“幼儿玩闹”,可幼儿说“她害怕别人会忘”。


那些求救无门的家长

当幼儿无法处理“同龄人之间的矛盾”,学校老师装傻充愣、掩盖问题,那家长们又能怎么办呢?

找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学校老师说“玩具扫把打了一下。孩子妈妈你不要急嘛。”
找对方父母说理?对方父母说:“老师都说了,我家小孩不是坏孩子。这次就是个小意外,好吧。”
找幼儿讲道理?幼儿表示:老师、父母的话,我都不听。

如果女孩妈妈也像鲁家爸爸那样,拿个真正的扫把,帮自家小孩也打回去了。事件的结局,可能就是今天的翻版---上个法制节目,自己有理变没理。


求救无门这个词,可以拿来形容惠灵顿幼儿园里被打女童的家长,也可以拿来形容现实生活中其他敢怒不敢言的家长们。

学校过于明显的“和稀泥”态度,让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对方父母过于明显的“不讲理”态度,让他们无法为孩子讨回公道。
诉诸警方,寻求法律的帮助?可是成人打小孩,有刑法约束。小孩把小孩打出盆腔积液,却没那么好管。

学校和家长,明明都是教育的主体,有一方却企图模糊焦点,弱化自己在此类事故的问题。

学校明明能努力在源头处就扼杀此类事故,却擅长转嫁矛盾给双方家庭。

少点不理智的父母,也少点浑水摸鱼的学校吧!


暴力,是不能被洗白的。鲁家爸爸自有法律制裁。我只希望,孩子们也能少经受一点暴力,哪怕它来自同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