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书画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解析颐和园景明楼匾额和楹联寓意(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颐和园主题”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名家博物馆 2022-11-15 发布于河北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乾隆皇帝用“景明”二字作楼名,一方面是景明楼具有“柳绿桃红、岸芷汀香”的春和佳景,另一方面是借《岳阳楼记》中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自己在游娱之中“偷闲略赏还知愧”,“后了先忧缅前贤”。

景明楼在英法联军焚毁后,光绪重建颐和园时就没有在建景明楼,由于时间长远,建筑主体不见了,连遗址也很难找到。景明楼中间最大楼阁的南面,匾额上的(水天一色)1991年北京组织约20万人对昆明湖进行清淤工程,被埋在水下130年的景明楼地基终于露出面目。

在北配楼,乾隆皇帝每年都会到这里赏景赋诗,荡舟观楼,乾隆皇帝为景明楼赋诗17多首。景明楼是观赏颐和园美景的极佳地点,每当游客走道这里,都会停下来静静地享受一下从昆明湖迎面吹来的凉风。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并研究颐和园中的匾额文字以及其内涵出处和寓意。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景明楼主楼和配楼的匾额和楹联用意以及其出处,并创作了书法作品,供大家赏阅。

一、景明楼主楼匾额(东侧上层)

景明楼

释义:景色明丽之楼。

释词:楼名取意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释园:楼名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七月题写。建筑位于练桥与界湖桥之间,仿元代赵孟频的《画亭纳凉图》而建。楼毁于英法联军,重建于1992年,现在所悬匾联均为新制,选自乾隆诗。下面仅列注释、出处,其他从略。

乾隆诗选(十七首选-一)

景明楼赏荷(乾隆二十三年)

层构巍临内外湖,两湖霞锦一般铺。

名称借得范家记,景概移来赵氏图。

泻露珠倾下游鲤,冲烟香散蓦飞凫。

偷閒略赏还知愧,未信斯之敢宴虞。

匾联档案:清漪园时期殿内有御笔字壁子横披1面、字横拔6张、字条1张、字条对1份、字挂屏4件。其他还有紫檀边淡心嵌牙字挂对1副。紫檀边黑漆心金字挂屏1对;红雕边黑漆心金字挂屏1对。

二、景明楼主楼楹联(东侧上层)

谢朓诗情摹霁景

仲淹记语写澄空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诗《景明楼》:“堤上高楼一径通,六桥映带柳丝风。迥连上下天光碧,分入东西水影红。谢朓诗情摹霁景,仲淹记语写澄空。汀兰岸芷芳犹未,鼓动生机寂静中。”

三、水态岚光

释义:水色与山光相映。

释词:【水态】犹言水上景色。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唐·杜牧《齐安那晚秋》)

浦云染赤作天霞,水态山容斗月华。(清·乾隆《泛月》)

【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

更临危树看群岫,雪色岚光向酒浮。(宋·梅光臣《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

波态岚光斯合会,今年问景乃初行。(清·乾隆《睇佳榭》)

岚光窗里纳,松影座间移。(清·乾隆《香山静宜园六韵》)

四、景明楼主楼楹联(东侧下层)

汀兰岸芷晴舒暖

绿柳红桃风拂柔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诗《景明楼》:“堤亘明湖迥置楼,春和佳概雅相投。汀兰岸芷晴舒暖,绿柳红桃风拂柔。布席只疑天上坐,凭窗何异镜中游。鵁鶄凫雁烟波阔,岂必无心独野鸥。”

五、景明楼主楼匾额(西侧上层)

琼岛瑶台

释:湖岛楼台美如仙境。

释词:【琼岛】仙岛、仙境。

双星低碧汉,琼岛会群仙。(明·许然明《步步娇·题情》)

壶中琼岛郁悬居,景物惟恬气象舒。(清·乾隆《永恬居》)

【瑶台】仙境中以美玉砌筑的楼台。

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晋·王嘉《拾道记·昆仑山》)

相逢似在瑶台夜,不辨花光与月光。(清·乾隆《题白石榴二首》

六、景明楼主楼楹联(西侧上层)

入画来疑到蓬阆

引舟去不限神仙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御制诗《景明楼》:“一堤杨柳两湖烟,中界高楼翼翥然。入画来疑到蓬阆,引舟去不限神仙。云霞流丽东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鲜。津逮原从仲淹记,与归吾亦缅前贤。”

七、景明楼主楼匾额(西侧下层)

杨柳湖烟

释义:水雾笼罩着湖堤杨柳。

释词:【湖烟】笼罩于湖面的雾气。诗文中常用以形容水面混茫的景象。竹露,点衣巾,湖烟湿高钥。(唐·韩胡《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半笠沧波三月雨,一堤杨柳两湖烟。(清·乾隆《赵北口即景》)

八、景明楼主楼楹联(西侧下层)

云霞流丽东西映

天水空明上下鲜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御制诗《景明楼》(见前)。

九、景明楼主楼匾额(南侧)

水天一色

释义:水光与天色相溶为一色,景色辽远壮阔。

释词:【水天】水与天。多指水天交接处。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选深。(唐·白塔易《宿湖中》)

接上沦涟彻下流,水天一色涤双眸。(清·乾隆《雨中选舟》)

十、景明楼主楼楹联(南傅)

迥连上下天光碧

分入东西水影红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诗《景明楼》(见前)

十一、景明楼主楼匾额(北衡)

静影沉璧

释义:静静月影映于湖面,如同沉人水中的玉璧。

释词:语出北末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

十二、景明楼上楼楹联(北侧)

鱼颉乌颃自飞跃

波光云影相沉浮

释词:选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御制诗《景明楼》:“堤亘湖心上有楼,昆明烟景座中收。春秋无尽风兼月,左右何须女与牛。鱼颉鸟䀪自飞跃,波光云影相沉浮。岳阳记语当前景,吾亦同之廑先忧。”

十三、景明楼南配楼匾额(东侧上层)

湖芳岸秀

释义:湖畔水草丰美,香气浓郁。

释词:语出清乾隆《昆明湖泛舟即景杂咏》:“一片玻璃万倾如,轻舟耐可泛澄虚。湖芳岸秀供时赏,水色山光自太初。”

十四、景明楼南配楼楹联(东侧上层)

停桡漪影翻铜凤

倚槛晓光印玉蟾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御制诗《景明楼得句》:“水志昆湖较旧添,化功功倍逮飞潜。停桡漪影翻铜凤,倚槛晓光印玉蟾。此地寻常不知暑,况今风物总驱炎。半年曾未相过问,孤负文窗与画檐。”

十五、景明楼南配楼匾额(东侧下层)

虽是春韶犹酝酿

可知物意已舒苏

释词:选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御制诗《景明楼》:“一道长堤界两湖,三间高阁据中区。山光水色东西望,鱼跃鸢飞上下俱。虽是春韶犹酝酿,可知物意已舒苏。岳阳记句即景揽,后乐先忧实切吾。”

十六、景明楼南配楼匾额(西侧上层)

岸芷汀兰

释义:水岸香草芳兰欣欣向荣。

释词:语出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十七、景明楼南配楼楹联(西侧上层)

无端霞意拖红绮

不尽晓光染翠螺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诗《玉泉丽霁》:“玉带桥西接玉河,讨源因至玉泉阿。无端霞意拖红绮,不尽晴光染翠螺。膏泽虽沾多益善,望心曷极得毋过。自怜水碧山青里,放眼舒眉会几多。”

十八、景明楼南配楼匾额(西侧下层)

鵁鶄凫雁烟波阔

岂必无心独野鸥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诗《景明楼》(见前)

十九、景明楼北配楼匾额(东侧上层)

虚明万象

释义:湖水清澈,涵映万千景象。

释词:【虚明】空旷澄澈。常指清波。

琉璃世界虚明景,只拟银河路可通。(清·轮隆《泛月》)

【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唐·杜甫《宿白沙驿》

二十、景明楼北配楼楹联(东侧上层)

布席只疑天上坐

凭窗何异镜中游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诗《景明楼》(见前)

二十一、景明楼北配楼楹联(东侧下层)

春秋无尽风兼月

左右何须女与牛

释词:选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御制诗《景明楼》:“堤亘湖心上有楼,昆明烟景座中收。春秋无尽风兼月,左右何须女与牛。鱼颉鸟䀪自飞跃,波光云影相沉浮。岳阳记语当前景,吾亦同之廑先忧。”

二十二、景明楼北配楼匾额(西侧上层)

色跃鸢飞

释义:鱼欢跃、鹰翱翔,万物各得其乐。参见昆明湖景区东堤各景之南如意门“鸢飞”“色跃〞牌楼释词。

二十三、景明楼北配楼楹联(西侧上层)

开篷恰喜来澄照

倚槛何殊畅远观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制诗《昆明湖中泛舟题景明楼》:“逗景明湖漾木兰,层楼影入碧波宽。开篷恰喜来澄照,倚槛何殊畅远观。耸翠流丹相上下,沼芳堤卉未阑珊。当年忽忆曾题句,卅载流阴一指弹。”

二十四、景明楼北配楼楹联(西侧下层)

泻露珠倾下游鲤

冲烟香散蓦飞凫

释词:选自乾隆二十三年(1755年)御制诗《景明楼赏荷》(见前)。

景明楼主楼配楼匾额以及楹联内容全部在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简单总结一下颐和园的历史。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颐和园前身),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为代表性建筑。古树名木1600余株。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壬寅年孟冬,杨秀和写于畅春斋。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家,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多年来,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在民俗文化以及中国文史方面等领域,积累储备了大量知识。尤其杨秀和在书法和绘画专业方面,从小跟随着书法家刘汉春先生学习书画和书法理论知识,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经过长期努力和刻苦钻研,主攻秀气、隽永的汉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书法学术方面享有盛誉。畅春斋主杨秀和是当代隶书名家,他的隶书被誉为当代枯枝体隶书名家,可以说杨秀和把隶书写到了精致程度,并且在书法风格上也自成一体,是在继承中以所发展的。畅春斋主杨秀和出版了很多部书法学习的专著和书籍,为普及书法教育、学习书法做出了很大贡献。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墨缘阁书画院院长,国宾礼特聘书画家,东方书画艺术学院终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还是俄罗斯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客座教授,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学术顾问。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作品获国际英伦奖;亚洲艺术樱花奖;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特别成就奖;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美术类金奖等诸多奖项。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入编《百年经典——中国美术全集》、《大画家》、《中国书画艺术圈十大人物》、《中国文艺圈领军人物名录》、《世界书画巨匠》、《中华志愿者》、《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众多期刊杂志,并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神州》杂志,出版《中国艺魂专访特刊》《中国当代艺术家》《北京画馆》。所写论文《隶书的历史》刊载于《世界大百科全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书美协、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授予“中国百杰书画家”、“世界文化名人”、“中英文化交流形象大使”、“中华文化传播大使”“世界文化遗产AAAA级金奖艺术家”等荣誉。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还被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授予“2020年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中国最具投资收藏价值书画名家”“中国百强书画家”“2022年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等荣誉。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曾荣获当代中国艺术作品成就展特别金奖等各类奖项百余次。并被全国各省级书画院等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和人士收藏。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荣获英国、荷兰皇家艺术学院及法国卢浮宫颁发之奖杯、奖盘、勋章20余件枚。

2021年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