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在“起跑线上”的赢家

 最爱那抹书香 2022-11-16 发布于陕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究竟是家长的先见之明,还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想必现在的家长忙于生计,围着孩子转, 根本无暇考究。然而, 现实中总有家长深谙教育的真谛,对此冷静分析,立足实际,用尽心思科学施教,在孩子起跑的时候 ,适时为子女注入多重“致胜”元素 让他们跑得更快 、更久、 更远。在“陪跑”过程中,他们与孩子同心同力,克难攻坚,一路希冀,一路浩歌 。不仅收获了成绩,更收获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最终成了真真正正的赢家。他们的励志故事总让人振奋﹑佩服﹑感动。

一、立根沙苑树参天

学生王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

王某是大荔县西南偏远地区沙苑人,小学﹑初中均在本村﹑本镇上学,普通高中毕业后,勉强考入二本大学——西安航空学院, 四年后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王某认为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父母,打心眼里佩服他们,感恩他们,平时最大限度抽时间与父母相处,回家里替父母干农活,为家里分忧,让他们开心。时值开学,王家和谐融洽、欣欣向荣的气象总被誉为美谈。在大家眼里,成材懂事的王某俨然成了村口的大树,立根贫瘠的沙丘,却在四处汲取着营养,最终枝繁叶茂,挺拨参天。

王某清楚,父母当初何尝不想让他在县城上学,无奈,家里社会资源、经济条件有限。在每一个起跑线上,父母都为他做过努力,虽未能如愿,但却从中得到更深的启迪 ,每一次碰壁,父母都能客观分析、深刻认识孩子在县城和乡村上学的优势和弊端,最大限度地扬长补短,一步一步为他的成长打下基础。

为弥补乡村上学的缺陷,爸爸总是手把手教他预习、阅读、书法、打乒乓,每学期初,为他买来整套教学碟片,定期定时在电视上为他播放,农闲时,每周带他去县城书店和图书馆,那里的学习氛围比县城学校的读书室还要好。他和爸爸整晌整晌地阅读,总是带着满满的收获尽兴而归。

除了图书馆,爸爸还带他参观县文化馆的展演及各种活动的开幕式,如四年一度的全县中小学运动会,知名中学的校园艺术节等。唐代诗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好像为他写的,诸多场面带来的震撼似乎都融入他们父子情中。关于自己,关于父母,他有过太多的感想。

星期天,王某总帮家里干活,拔草、下种、烧饭, 常态化的劳动培养了他细致﹑顽强﹑担当等品质,现在,看到国家教育部提倡中小学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王某由衷地感谢有先见之明的父母。是父母给了他智慧和精神,让他义无反顾的努力和拼搏。

童年时代,每天和同学结伴到村外上学,歌声、欢笑声洒满一路,真正感受到了 “吹面不寒杨柳风”“ 子规声里雨如烟” ,那种融入生命的美好至今还出现在梦中,他童年的快乐绝对不亚于当今的城市儿童。与城里整天奔忙于补课、培训的学龄儿童,他觉得自己远比他们幸福多了。

二、大音稀声扫阴翳

学生赵某,西安某大学附中英语教师。

赵某,高中就读于县城普通中学,2013年高考考入三本大学西安翻译培训学院,2017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2020年以绝对优势被聘为西安某大学附中英语教师

  赵某说。她高考落榜时,父亲失落而又坚定的神态给了给无穷的力量,让她涅槃重生。在随后的大学四年里,高考的耻辱让她卧薪尝胆、砥励拼搏,每学期,她坚持早六点起床学习,晚11点休息,实在没有动力了,就去西安交通大学,感受〝王者〞的自信与傲慢。或者回老家,看父母的艰辛与担忧。为提高专业能力,她主动与来校讲学的华东师大的教授联系,请教学习方法,汲取精神力量,每隔一段时间汇报学习状况。四年中,成绩一直优秀,每年获奖学金。最终,她以优胜者的姿态从容迈进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继而又应聘为西安某大学附中英语教师。回望励志历程,她不无感慨地说 是父母成就了她,现在的她就是回馈给父母无声的礼物。 

三、笃定前行鸣声远

  学生梁某,2015年考入陕西学前师范(音乐教育专业),2019年被聘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2022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梁某自幼最友酷爱音乐,2015年考入陕西学前师范,升学宴上,亲戚朋友都不看好他的未来,论学校 ,论专业,论自身条件,他都没有发展前途 。好在爸爸不受舆论的影响,反而安慰他 〝只要爱,就不要在乎学校的名气和专业的前景,现在社会是看本领的,而不看你是从哪儿学的。学音乐,大学总比高中强〞在爸爸的鼓励和教导下,她瞬间克服了自卑心理,甩掉了精神包袱,满怀希望地走进了大学校门。四年间,他心无旁骛,如饥似渴地学习,博观乐取,刻苦顽强,练就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成为年级的佼佼者。2020年,梁某大学毕业,西工大附小招聘教师,他凭扎实的实力顺利录取,

学,然后知不足,在西工大附小,教学上已成为标杆的梁某两年后又顺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风物长宜放眼量”身在师大的梁某更将所有的精力锁定在下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进发。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起跑线究竟在哪儿?是在市面上的各类培训班、辅导班?还是社会上的名校,好学校?答案因人而异,不一定确定。但是,“起跑线划在家长本人成长的刻度上”这是确定的。智慧的家长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看谁跑得最先﹑最快,而是看如何积累﹑蓄力﹑持久,他们不会轻易被环境和舆论裹挟,客观认识自己的孩子,积极思考和探索教育的真正意义,立足实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成长最适宜的支持,让他们成为最自律 最理智﹑最上进的英才。

作者简介:房怀山,陕西大荔人。大荔县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咨询师, 全国家校联盟成员 。

大美大荔  欢迎来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