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称评审:项目及经费在学术评价中彻底被抛弃

 玉堂图书馆 2022-11-16 发布于四川

     项目及经费在学术评价中彻底被抛弃!职称等级晋升、科技奖评审、博硕导师认定等凡是存在看项目和经费的现象,均可以投诉或举报,有科技部和教育部的文件支持。

   2022年,先是科技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统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通知》,总体要求里提到,进一步强化创新质量和贡献导向,各相关单位不以承担科研项目和经费多少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的标准。紧接着,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中科院等八部门联合召开了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启动会,部署推进《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布《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

1. 实行以原创成果和高质量论文为标志的代表作评价,建立体现重大原创性贡献、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学科特点、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等的人才评价指标。破除“唯论文”数量倾向,不把论文数量、影响因子高低等相关指标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鼓励科研人员把高质量论文更多发表在国内科技期上。

2. 按照学科特点和任务性质,科学确定评价周期,着力探索低频次、长周期的考核机制。

3. 探索建立同行评价的责任机制,在专家选用、管理和信用记录等方面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同行评价的方式和程序、评价意见反馈等行为。探索引入学术团体等第三方评价、国际同行评价等。

4. 建立完善体现基础研究人才评价特点的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大对重大科学发现和取得原创性突破的基础研究人员的倾斜支持。

5. 探索由一线科学家举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要科研岗位、承担“从0到1”基础研究任务的机制。

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评价

1. 以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为导向,重点评价技术标准、技术解决方案、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效等代表性成果,建立体现产学研和团队合作、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实效、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评价指标。不得以是否发表论文、取得专利多少和申请国家项目经费数量为主要评价指标。

2. 探索构建专家重点评价技术水平、市场评价产业价值相结合,市场、用户、第三方深度参与的评价方式。

3. 对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科研攻关任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并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在绩效考核权重方面予以倾斜,引导优秀科研人员投身国家科技任务。

4. 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重点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国内学术圈最大的笑话是把获得纵向项目当做学术成果和职称等的条件。国内的纵向项目及经费可以说绝大多数是通过人脉和忽悠获得,海量的纵向项目如果成功实现1%,或者帽子人才中的1%有重大突破,国内的科技水平早就宇宙第一!这些项目和帽子不追究责任已经很客气,竟然作为职称待遇等的标准太过荒唐!国内学术圈的魔法: 有了位子或关系网,即使什么都不懂,帽子、科研项目、学术成果和名利都会蜂拥而至。

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结题是学术氛围好转的关键。建议: 建立国家统一的专家数据库,科研单位的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均入库,帽子(包括院士)、科技奖(包括国家和地方)和各类项目评审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而不是以帽子为主的专家进行评审。实际上,大帽子们是最脱离科研一线的群体,不适合学术评审。当然,彻底取消一切帽子和大幅度减少科技奖是最好的措施。

科研项目需要高度重视结题,各级项目从国家专家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结合申请书对结题报告进行双盲审议和评分,不及格的申请人停止申请资格3年,良好的申请人不能同时在研2项同类型项目。从而减少人脉项目和忽悠项目的泛滥,大幅度降低国家科研经费的浪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