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看不中吃,陶瓷做的瓜果到底有什么意义?

 花小鼠 2022-11-16 发布于广东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文章图片2

早至远古时期,先民就已经掌握了烧陶土制器的工艺。源流甚早的陶瓷工艺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与文化交融,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名片之一。

从陶到瓷,从实用器到装饰器,陶瓷艺术一直以更深入更广泛的趋势影响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文章图片3

清 《瓷器制运图》(节选) 香港海事博物馆藏

有人惊艳于梅瓶的挺拔灵秀,有人偏爱天球瓶的饱满圆浑,陶瓷由人手捏就,宛如神灵创造万物,它承载着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陶瓷作品,它没有标准形制,也没有规定的釉色,仅仅以仿它物而著名。

清代朱琰在《陶说》中如此评价它:

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甸、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文章图片4

清 仿生瓷一捆竹镇纸 研习社藏品

它,就是陶瓷中的一朵奇葩——像(象)生瓷,又名仿生瓷,主要流行且发展于清代,尤其是在乾隆年间。

当然,这种艺术并非在清代凭空诞生。在中国先民造物之初,他们就已经十分自然地使用陶土模仿各种动物造型,如湖北邓家湾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鸡”,这其实就是像生瓷的雏形。

文章图片5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 陶鸡 湖北邓家湾遗址出土

仅以“狗”一种形象为例,我们便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造物历史脉络。

文章图片6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狗形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7

东汉 红陶狗 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8

左:唐 黑釉狗 故宫博物院藏 中:宋 青白釉狗 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 德化窑白釉瓷狗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像生瓷在乾隆朝更是实现了空前繁荣。一方面,乾隆朝瓷业本身在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像生瓷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保证。

这一点在仿铜器像生瓷上尤为突出,工匠不仅能精准模仿青铜器的庄严造型,还能通过调配釉色,仿造出别无二致的斑驳锈迹。

文章图片9

清 古铜彩牺耳尊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方面,而此时传入的西方文化和乾隆帝的个人偏好,也深刻影响了瓷业发展的方向。

从康熙朝起,西方传教士将追求写实的西方艺术带入宫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崇尚抽象写意的传统中国艺术,许多西方生产的仿生器物更是使宫廷贵人爱不释手,这也影响了官窑瓷器的艺术风格。

文章图片10

18世纪 英国产洋瓷雕飞仙人钟 故宫博物院藏

而乾隆帝在工艺美术上的孜孜追求为瓷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财力支持,烧制成功率极低的瓷母正是在乾隆朝制成。他自命风雅,一生为瓷器赋诗众多,格外偏好仿古和奇趣艺术,像生瓷正属于这一风格。

文章图片11

清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瓷母) 故宫博物院藏

唐英任职御窑厂督陶官时,更是“讲究陶法,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唐窑甚至被许多人奉为“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

文章图片12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粉彩镂空开光鱼藻纹四系转心瓶 故宫博物院藏

在唐英管理下的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了一大批精美绝伦、惟妙惟肖的像生瓷,作为宫廷生活的高级陈设和玩赏佳品,深得乾隆之心。

唐窑像生瓷在造型和色彩上都有了更大的进步,可以说是“仿生器皿,色目非一,人物鸟兽,指不胜屈”。

文章图片13

清乾隆 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 故宫博物院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窑引领的风潮也深刻感染到了民窑,在芸芸众窑之中,福建德化窑得益于明代生产仿生瓷的优良传统,清代时其作品更是独领风骚,至今还拥有着不俗影响力。

文章图片14

清初 德化窑白釉仿生荔枝三联盖盒

目前可见的清宫珍藏像生瓷多为花果造型,但实际上,像生瓷的模仿对象是十分广泛的,在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下,家畜家禽、花草盆景、甚至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都能做到真假难辨,着实令人惊叹。

总的来说,对他物的仿造不外乎两类,一类是造型外观,一类是材质肌理。从造型外观的角度看,清代像生瓷的模仿对象包括人、动物、植物等等。

文章图片15

清乾隆 像生瓷海螺 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16

清乾隆 粉彩雕瓷鸭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对象往往本身便具有一定观赏属性,甚至还涵有一些吉祥寓意,比较常见的是海螺、蚌、蝦、鸡、鸭、象、鹤、残荷、灵芝等动植物。

部分像生瓷作品还可作为实用器使用,如南京博物院的笋形陶水盛和上海博物馆的秋叶形笔舔,它们都是文房中能派上用场的雅器,不仅造型逼真,还十分强调虫蛀等生动细节。

文章图片17

笋形陶水盛 南京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18

清康熙 景德镇窑绿釉秋叶形笔舔 上海博物馆藏

除了师法自然,清代像生瓷还善于“取巧人工”,它对器物和建筑的模仿也十分精到。如此件仿木几造型的墨床,床面还贴塑书卷,使其更像文房中陈设典籍的桌几。

文章图片19

清乾隆 木纹釉粉彩牡丹纹书式墨床 故宫博物院藏

工匠还充分发挥了瓷的可塑性,做出了许多特殊的宗教用品,如法器、佛塔等,用于供养膜拜。

文章图片20

清乾隆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故宫博物院藏

对材质肌理的模仿则更多依靠釉色实现,《饮流斋说瓷》中也谈到乾隆朝仿生瓷在釉色上的奇妙变化:

乾隆有专仿木制各皿,望远俨然如木而质为瓷者,名曰仿木釉;有仿漆器者名曰仿漆釉;有仿景泰法琅者,名曰仿景泰釉;此外更有玳瑁釉,石釉,花釉等等,骤视绝不类瓷,细辨始知皆釉汁变化神奇之至也。

细究起来,其实仿木纹瓷器或许早在唐代就已初露端倪。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陶瓷——绞胎瓷,它的纹理就和木纹颇为相近。

文章图片21

唐 巩县窑绞胎盘口壶 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

只可惜靖康之变后绞胎瓷的制作技术就已失传,目前传世也不多。

到了雍正时,仿木纹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让人似乎窥到了一丝绞胎瓷没落的荣光,而仿木纹瓷器在乾隆朝更是进一步攀上巅峰。

文章图片22

清雍正 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前述的仿铜釉之外,仿石釉瓷器也别具意趣。玉石琳琅,各有不同皮色质地,而清代像生瓷却能将不同纹理的石釉模仿得丝丝入扣,几可乱真。

文章图片23

清 仿石纹釉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仿石山子则是兼具了造型和釉色的绝佳模仿,如此品像生瓷山子,不仅具备天然赏石如山峰般高低错落的崎岖造型,还拥有色泽苍古、蚀痕累累的皮壳。

它的底部自右至左还刻有楷体“蜗寄居士清玩”六字款,蜗寄居士正是唐英之号,可见此品还是唐英亲手打造。

文章图片24

清乾隆 像生瓷山子 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25

清 绿釉仿太湖石山子摆件 研习社藏品

而竹(包括斑竹)、各色漆、白蜡、甚至鲨鱼皮等比较少见的纹理,也能在工匠巧手下完美展现。

文章图片26

清乾隆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图片27

清 瓷胎仿剔红朝珠盒 研习社藏品

而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精美绝伦的像生瓷也并未消亡,反而衍生出了更多的变化。如当代瓷雕艺术家陈仁海的著名白瓷作品《雀之灵》,它模仿的是舞蹈家杨丽萍表演时的姿态。

文章图片28

这件作品不仅将舞者优美婀娜的身姿刻画得淋漓尽致,下身纱裙更是薄如蝉翼,有着纱布一般朦胧轻盈的质感。

文章图片29

要知道,在高温条件下烧制出这种近乎完美的细密小孔是十分困难的。而这件兼具炫技与绝高艺术美感的佳作在2019年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法国总统。

从工艺发展角度来说,像生瓷是人类追求艺术极致的实证。万物各行其道,却能在人的手中产生微妙而奇异的联系。造物,往往像奇迹发生。

文章图片30

十九世纪 王致诚《陶冶图卷》 香港海事博物馆藏

而对于有幸拥有、品鉴像生瓷的人来说,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无用之大用,它安抚战栗的生命、满足饥渴的灵魂,它是尘雾中朦胧的钟声,唤醒藏在肉体中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