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Ⅱ期膜性肾病治验1例

 国老好友 2022-11-16 发布于黑龙江

    李某,女,56岁,因不明原因水肿、尿沬增多于2010年4曰27日来我院求余师刘玉宁教授诊治,实验室检查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4.1g,伴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肾功能正常。肾脏病理学诊断:光镜:GBM弥漫性增厚,上皮下多数嗜复红蛋白沉积,GBM钉突形成。电镜:GBM弥漫性钉突状增厚,钉突间可有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诊断为Ⅱ期膜性肾病。时症可见:气短乏力,下肢浮肿,尿多浊沬,心烦易怒,口苦口黏,大便粘滞,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无力。中医辨证为气虚络瘀,湿热内蕴。治以益气通络,清利湿热。方药:生黄芪、川芎、桃仁、红花、法半夏、地龙、僵蚕、水蛭、柴胡、黄芩、炒栀子、茯苓、络石藤、炒薏苡仁、炒槟榔、枳实、郁金、川牛膝。水煎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刘玉宁

    二诊(5月25日):下肢浮肿明显改善,尿沬减少,仍时有乏力,心烦易怒,口苦口粘,舌暗苔黄腻,脉弦无力。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2.41g,上方去枳实,加荷叶、乌梢蛇以化湿通络。

三诊(6月8日):下肢浮肿消失,尿沬明显减少,心烦易怒明显改善,述近日腰痛如针刺,固定不移,仍有身倦乏力,口粘口苦,,舌脉同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0.92g,上方去郁金、荷叶,加豨莶草、乳香通络止痛。

四诊(6月22日):腰痛明显改善,仍见乏力,口苦口黏,头颈部多汗,舌脉同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5g,上方加淡豆豉与方中山栀子合成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以止汗,水煎服。

其后随证加减,服药至2011年8月2日,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均恢复正常,一年后随诊,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0.04g,嘱患者继续巩固治疗。

    特发性性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本病隐袭起病,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约占70-80%),部分病人有镜下血尿(约占40%),但无肉眼血尿。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刘师认为膜性肾病在中医病机上存在着本虚标实二大方面,其中本虚以脾肾气虚为主要内容,而标实以湿热内蕴和瘀水互结为重要方面。此外,病久情怀不畅,郁怒伤肝以致于肝不能协调脾胃升降,疏通三焦水道,从而使脾精失升,水道失调,而加重本病的蛋白尿和肿。故在本病的治疗上要牢牢抓助补益脾肾固本,清化湿热,化瘀利水,舒肝理气等治标之法。从本病例的治疗上我们不难看到,是方重用黄芪以补脾益肾;以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僵蚕、水蛭、川牛膝活血化瘀;以法半夏、黄芩、炒栀子、茯苓、络石藤、炒薏苡仁、 炒槟榔清热除湿;以柴胡、枳实、郁金疏肝理气。所遣之药与以上病机与治法恰然相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方中黄芪功能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降低蛋白尿。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还能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善肾小球功能。黄芪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减轻免疫性因素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血浆内皮素分泌,增加肾血流量。川芎含有阿魏酸(FLA)为桂皮类化合物,可有效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肾血管收缩,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减少尿蛋白。地龙有抗凝,降低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从地龙中提取的纤溶酶除了促纤溶作用,还具有抗免疫作用。此外,地龙可能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舒张血管,抑制肾小球局部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水蛭通络,现代药理水蛭素证实其抗凝作用,明显抑制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活性显著高于丹参和大黄;在体内亦有纤溶活性,因此水蛭能活化纤溶系统,溶解血栓。络石藤祛风通络,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方中所选之药,贵在取虫类药与藤类药共用,长于通经入络而发挥深搜细剔络中湿热滞留,瘀水互结之邪,从而获取明显的临床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