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和段永平

 makeyoucool 2022-11-16 发布于河南

“高手过招。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开始正文前,如果您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语音版)



这是我对《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文字实录》阅读感受的第2篇,上一篇是:一本【99%的人都不知道】的投资秘籍,写这一系列的背景是:

“如果说投资有“秘籍”,除了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实,还有一份材料,恐怕被99%的人都忽略了,它就是:

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对提问者的问答。

原因是一目了然的:那些提问者跟你我一样,才不会来虚的,问的都是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看XX公司、股价高估的时候要不要卖,等等。

虽然你我没有机会直接向他们提问,但这些我们“做梦都想知道正确答案”的问题,股神的看法,就在这份文件中。

于是,我通过一些途径,弄到了最近二十几年的问答实录,没有电子版,不然就分享给你们了,不过我的分享看完,也差不多够了。

如饥似渴地看完以后,我把这上百万字的内容,以实操的角度,结构化地整理了一遍,凝练成了你即将看到的这些文章。”

我们接着来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讲“最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把巴菲特的5个要素提炼如下(破折号后是巴菲特的原话):

1、资本回报率——资本回报率很高;

2、买入价格——5倍市盈率交易;

3、收益质量——你相信公司收益的质量;

4、重新利用收益的能力——可以重新利用这些收益的很大一部分,以20%的回报率再投资;

5、评估正确的几率——如果你的评估是正确的。

其中第四条,“收益再投资”,似乎跟上一篇文章最后讲到的——好生意“小投入、大产出”的特点——有所冲突。

其实,这里面的关键在于:

前者的核心在于“愿意投入,但要看有没有投入的机会”,后者的核心在于“如果不投的话,会怎么样”。

再换个角度说,“小投入、大产出”是静态来看,反映的是这个生意的“体格”问题,而“收益再投资”是动态来看,反映的是这个生意的“前景”问题。

符合“小投入、大产出”标准的企业,已经不算多,能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收益再投资”的企业,凤毛麟角都不一定能形容。

关于这一点,还是看看股神是怎么说的吧,下面一段,来自2003年股东大会的问答:

“理想的企业是能够获得非常高的资本回报,并且能够以这种高回报持续使用大量资本的企业,这就是一个复合机器。

但这样的企业非常、非常、非常少。真的——好的企业,拿可口可乐和喜诗糖果来说,他们不需要太多资本。”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世界是被自然规律限制的,上面摘录中说到的可口可乐和铁路公司,就是“小投入、大产出”和“收益再投资”各自的典型,而同时具备两个特征的公司,太少太少了。

上面内容既然说到了产品/服务,就接着这个往下说。

投资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早明白早受益:

一个好生意,一定是有好的产品/服务的。

关于这一点,我对《段永平投资问答录》的一系列文章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想了解的后台输入段永平就能看到。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是好的呢?

巴菲特在2018年回答股东问题时,以他特有的幽默感,非常形象地做了诠释:

“我们最喜欢的是那种能让人亲你,而不是扇你的产品。

在可口可乐刚发明的时候,如果有人找我们投资,我们应该会拒绝,对于我们没有获得大量实际证据的东西,我们无法预测他的未来如何。

在评估一个消费产品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实际了解这个产品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所以,大家知道怎么判断一家公司产品地位了吧?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象一下你把她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假设对方是需要的,送女性用品给男性属于找抽),对方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是喜笑颜开、恨不得抱着你亲一口,还是满脸黑线、想要一巴掌呼过来?

当然了,大多数礼物不会带来后一种反应,但是嘴上说着“谢谢我好开心”,心里波澜不惊、甚至开始发愁怎么处理的,我想一定不在少数。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判断一个产品到底好不好,其实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产品不面向终端消费者的除外),简单点,就是一句话:

你有多为她着迷。

这难吗?只要你是公允的、用心的,不难判定,巴菲特在1997年股东大会上,曾经说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当你看消费类产品时,你真正感兴趣的是发现或思考——人们现在对一种产品是什么看法,以及他们在5年、10年或20年后会有什么看法?

现在,世界上几乎每个人——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字降到75%——对可口可乐都有一些想法,可口可乐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

与之相反,RC可乐对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而他对RC的老板和装瓶商来说却有意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关于可口可乐的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美好的,它跟愉快的经历有关。重要的是消费者的心智,而不是市场份额。”

怎么样?只要你认真想想,你和其他人对一个产品的感受和看法,我想不难得出一些结论:

这个产品在我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地位?我是心甘情愿地喜欢她吗?如果她涨一点价,我还会继续用她吗?

这时候,你可能会回到最初的一个问题上:

产品和服务,在决定是否做一笔投资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换句话说,一家公司如果管理很强、营销很厉害,或者公司/行业特别有前景,这些和好的产品/服务比起来,后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话语权?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话,来自1995年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的说法:

“芒格:我认为很难预测投资银行/经纪公司的未来。

不过,伯克希尔已经是所罗门公司大客户很多年了,多年来,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服务,我认为所罗门能存在很长时间,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让客户满意。

巴菲特:所罗门公司毫无疑问会继续存在,我们的优先股投资绝对是好投资,问题是平均回报率会是多少。

我们投资所罗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很难预测了,但后来我们发现这比我们想的还要难预测。”

你们现在可能还感觉不到,但等你们看完我后面的文章,你再回头看这段话,看完第一句,你就会在心里暗自觉得:这公司十有八九要凉了。

结果呢?所罗门这家公司在伯克希尔这里,没有凉凉,伯克希尔还是维持了这笔投资。

原因是什么呢?

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多年来,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服务,我认为所罗门能存在很长时间,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让客户满意”。

这个理由看起来虚吗?就凭服务好?

看起来是很虚,但你仔细去体会,就知道在巴菲特芒格的投资理念中,“好的产品/服务”对于投资一家公司的决策来说,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我们再来品一品上面这段1995年芒格和巴菲特的话。

芒格和巴菲特都认为他们判断不了这门生意的前景,甚至不知道能有多少收益。

按照他们的体系——我后面会讲到,这笔投资是应该马上卖出的。

可是他们一直坚持了下去,巴菲特甚至亲自去当了一段时间这公司的董事长,为的就是把公司重新拉回正轨。

两位老人如此坚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认为该公司的服务是很好的,而这是好生意的一个重要特点。

那么,一个呼之欲出的问题就是:

前面讲了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是好的,那作为投资人,应该如何维持这种敏感性呢?

巴菲特在2018年回答股东提问时,有如下一段话:

“投资者最好能具备和消费者沟通交流的能力,能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确实用不着高深的学术知识。”

本质的东西,往往看起来会很简单,巴菲特告诉我们:

好生意的一大特点,就是产品/服务被深深地喜爱,消费者对其充满好感,而要找到有这种产品/服务的公司,看起来简单到爆的方式就是:

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这确实不需要高深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说,彼得林奇讲得“逛商场、找股票”,其实是很好的方式,至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了解了好生意的一些特点,那么,在巴菲特的眼里,烂生意是什么样的呢?对投资人来说,需要看烂生意嘛?


我们下一篇见。

我对读者唯一的请求:方便的前提下,点击右下角“在看”。

怕漏掉作者文章的话,三个步骤:
1. 点击屏幕最上方“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