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筑农业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

 赵音衡 2022-11-16 发布于贵州

构筑农业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高屋建瓴。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战略性部署,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为“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是建设当代新农村、现代化农业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解决“三农”突出问题的总抓手。为实现水城乡村振兴,作为农业部门和农业工作者,就农业工作抓什么?怎么抓?提出个人看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历史使命

“战略”目标任务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是党中央对全党发出的号召,是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与党中央保持的战略高度一致,全面落实省、市、县委和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这一代农业人的长征就是:抓好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战;落实各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历来是困扰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问题,“战略”决定了农业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和担当。农业人的使命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就是:抓好农业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加大主体动力;保护农业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抓好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畅通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法制,助推乡村文明。

二、理清工作范围,强化责任意识

“战略”分十二个部分,49个分项。农业局涉及八个部分,22个分项。工作范围如下:

(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农业涉及: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1.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主要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

2.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主要是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主要是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

4.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农业涉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1.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推行河长制。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2.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3.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

(三)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

(五)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1.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2.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抓紧研究提出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指导意见。

3.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农业涉及: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

3.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4.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八)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农业涉及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2.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

3.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4.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

三、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一)当好参谋助手,完善政策体系。农业部门是党委政府在“三农”工作中的“军师”,党委政府出台的农业政策和安排部署,需要农业部门切实当好参谋助手。党委政府出台的农业政策及一系列安排部署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大农业发展需求?是否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某个角度来讲,是农业部门的水平问题。

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最难抓、最难实现良好效益的行业之一,同时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为不可或缺的行业。老话讲: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农业和农业产品的身影。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农业最难实现良好效益,社会发展又离不开农业,就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撑、政策扶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部门要掌握本地大农业实际状况,准确把握发展需要,准确把握上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一是制定扶持体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结合环保战役、脱贫攻坚战役等中央重大决策,明确扶持产业、扶持内容、扶持方式等,提交党委政府决策;二是构筑农产品质量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根据相关质量技术标准,制定种养植、包装、流通、检验和认证等标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三是制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机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规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向,重点扶持产业园区、农投企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等,分阶段、分步骤明确投向,建成项目库,重点突出、投向清楚,杜绝“人情扶持”;三是规范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通力合作的农业农村发展大格局。构筑起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作用发挥的制度框架,构筑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工作的制度框架,形成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合力;四是制定产业发展评估机制,杜绝头脑发热决策。组建农业产业发展专家库,形成专家评估,政府决策的行为规范,将农业投入风险降到最低;五是制定平台公司投入农业产业机制,杜绝临时起意,降低国有资产投入风险。乡村振兴涉及的农业农村投入大项目、大产业,需经专家论证,政府决策,在降低投入风险的同时,保护在“战略”实施中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

(二)党建引领思想,提升战斗意识。

农业局是机构改革后一个多局合并的大局,人员结构复杂,职能职责涉及面广,统筹“三农”涉及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责任重大,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各支部党员的带头苦干,没有全局干部职工和全县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就不能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就不能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阶段性目标任务。

1.强化政治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高度,政治学习不是“走过场”,不是做形式,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政治责任感灌输到每一个党员干部和职工中。除组织正规学习外,可采取支部或党小组讨论、道德讲堂、知识竞赛、革命传统教育等多种方式,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法激发出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2.完善各项制度,工作有章可循。在《管理心理学》中,根据人性把人假设分为自我实现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注重自身价值体现,积极向上,只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就能把工作做到精致、极致;经济人一切以物质满足为需求,没有足够的激励、或没有严格的处罚,就不会完全投入工作;社会人则随波逐流,风大随风、雨大随雨,没有主见,工作落实具有不确定性。对自我实现人的管理就是提供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不需要局限于各种规章制度。许多规章制度主要是为后两种人而设置的,实际上是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追责问责、规范行为的方式管理后两种人,督促完成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规章制度完善了,大家都知道要干什么?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该什么时候完成及不能完成的后果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疏通工作中的“肠梗阻”、“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

    3.人性化管理,激发主观能动性。工作中表现出的“庸、懒、慢、散”行为,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作为党组织的领导者、分管的领导同志,或股室负责人,要具有洞察力,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思想的问题还是个人的其他原因?要摸清楚。思想的问题可通过交心谈心、交流心得、交流感情等方式疏通,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动力。个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卸掉被管理者“包袱”,压力减轻了,工作的动力就增强了。退一步说,就算不能为其解决问题,被管理者也会心存感激,努力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冷冰冰、硬邦邦的,心的交流是春天的风,很暖和,对推动工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执行力。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妄谈执行力。业务素质可通过老同志带新同志、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自学、新时代大讲堂、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在“战略”中,“培训”、“人才”提得比较多,凸显了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环境”、“质量”提在前面,凸显的是农业发展环境、农业发展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农业发展质量、农产品质量等。随着各个时期工作重心的不同、科技的发展,业务工作也要围绕当前政策开展,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四)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战斗能力。

从水城县农业局人员现状来看,现有在职在编干部职工***人,人员构成包括身份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从身份结构看,有行政人员**名、参公人员**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名、高级职称*名、工程师*名、助师*名、助理工程师*名、中级职称**名、未获得职称人员**名、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名。从知识结构看,有研究生**名,占比*%;大学本科**名占比**%;大专**名占比**%;中专**名,占比**%;高中(含职高)**名,占比*%;初中*名,占比*%。从年龄结构看,50-59岁**人,占比**%;40-49岁***人,占比**%;30-39岁**人,占比**%;29岁以下岁**人,占比**%。从专业结构看,有党政管理、经济管理、农学、法律、兽医、动物医学、汉语言文学、会计、烟草等40余个专业。以各种结构观察,基本能够适应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但是,以人员年龄结构观察,40至59岁人员基本占了**%,且年龄相近。未来10年,成批退休情况较为突出,出现人才恐慌不是危言耸听。所以在这几年中,要不断开展人才引进和招考,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持续增强农业工作团队战斗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需要。   

(五)细化工作任务,落实指挥“战术”。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工作责任划分明确具体,基本涵盖目前农业部门工作的各个范围,涉及县级农业部门各站股室工作职责。有农业局主抓的,也有配合抓的。要厘清站(所、股、室)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做好长远规划,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真抓实干,才能将党中央的决策落实到位。

一是农业局要根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目标任务,制定本局涉及中长期规划,任务落实到站(所、股、室),实行“靶向”追踪,跟进落实。并发挥好农业局在“战略”中统筹大农业的作用,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二是涉及工作目标任务的的站(所、股、室)要根据本局制定中长期规划,分阶段分年度明确工作任务,将工作细化到岗到人。落实“战略”指导下的“战术”,“战术”中落实协调配合,落实每一个小战役中所要攻克的“阵地”。

我们相信,农业部门和农业工作者只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山地生态农业”的发展定位作为努力方向;按照“1+12+N”的农业产业布局、按照同步小康攻坚战部署抓细抓实。同步小康之日,就是农业起飞之时;农业腾飞之日,就是乡村振兴起步之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