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这是什么态度” ——从态度“识破”人性

 鹤117 2022-11-16 发布于广东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态度

有些心理学家对态度定义是这样:

“一种由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组成的、内在稳定的主观倾向或状态。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一件事、一个人等的态度就可以看作是这个人对这件事和人的看法观点、喜好厌恶和相应的行为选择意愿。”

态度主要由认知情感组成,即来于你受影响的看法、观点与喜怒哀乐等感情表达出来

例如 :我讨厌写难写的数学题

写数学题难写是由我的认知而来,“讨厌”是我对写作业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所以我表达的态度就是——我讨厌写数学作业。

行为意向也是态度不可缺少的成分,是外在行为构成联接的关键因素。

行为意向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如果个人认为自己应该出现此行为,此行为就会产生,经过逻辑思考后,我有这样的行为意向,就会去采取此行为

“态度具有满足个体的心里需要的功能作用,因此人们才会持有态度,通过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所想表达的在外的态度,是我自己想获得的满足感

例如,我想找老妈拿这个月的零花钱,我就会表现得更加乖巧,通过表现乖巧这个态度来获得老妈的芳心,以此来增大获得零花钱的机率。

而且,当信息的可信度高时,态度的改变也会相应增大。这件信息对于我而言,可以相信的程度的增加,便会是我对于这件事的相信度更大,甚至可以颠覆我原本的态度——从不认同到赞同。

  态度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就是头脑里自己所想,自己所认同。通过人的在外态度表现,可以更加了解,并且推测出对方的行为和心理,对对方更加了解,更能识别“人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