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眶CT阅片 | 常见眶内病变CT影像

 潘生丁 2022-11-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CT是目前眼眶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CT扫描可提供眼组织结构高分辨率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对眼眶病诊断的应用。


常见眶内病变CT征象




眶静脉曲张



眶内静脉曲张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图1,图2)。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图片

图1左眶静脉曲张,平扫CT显示左眶后少许软组织密度(箭头)

图片

图2同例静脉曲张加压后CT显示左眼球明显出土,球后出现巨大高密度软组织块影(箭头)




良性肿瘤



眶内良性肿瘤CT扫描多显示为圆形、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内密度均质(指肿瘤内密度在CT片上均匀一致),如海绵状血管瘤(图7)、神经鞘瘤、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因肿瘤长期缓慢增长可引起眶内压增高,CT显示眶腔普遍或局部扩大。

图片

图7 左眶海绵状血管瘤,CT显示左眼球突出,球后椭圆形高密度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内密度均匀(箭头),局部轻度眶腔变大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呈浸润性增长,CT扫描常显示肿瘤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常合并骨破坏,如副鼻窦癌眶内侵犯(图8)。但有些眶内恶性肿瘤显示类似良性肿瘤的CT征,如形状类圆形、边界清楚、内密度均质、无明显骨破坏等,如横纹肌肉瘤、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等。

图片

图8 左筛窦恶性肿瘤内侵犯冠状CT显示左筛窦密度增高,筛骨纸板破坏(箭头),眶内侧较大高密度占位病变,形状不规则,眶腔扩大





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是常见的眶内占位病变,CT显示病变多位于眶前部,并附于或包裹正常结构如眼球、眼外肌或视神经。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多数病变累及双侧眼眶。部分弥漫性炎性假瘤可波及眶内所有结构,呈全眶腔弥漫性密度增高,眶内正常结构均被遮盖(图9)。

图片

图9双侧炎性假瘤,CT显示右眼球高度突出,球后被高密度病变遮盖,正常结构消失。左眶内下方扁平形占位病变,双侧筛窦和蝶窦浑浊,筛窦骨壁轻度增生




血管畸形


常见的眶内血管畸形是静脉性血管畸形,也称静脉性血管瘤。因病变范围常较广泛,CT显示眶内病变呈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且范围较广泛的高密度占位病变,但也有单个的血管畸形性病变。病变内常合并有静脉石(图10),这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图片图10 右眶静脉性血管瘤CT显示右球后上方不规则高度密度占位病变,其中有静脉石(箭头)



骨增生



骨增生即骨肥厚。能引起眶骨增生的病变主要包括蝶骨嵴脑膜瘤和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前者CT显示蝶骨嵴(眶外壁)肥厚,邻近的眶内或颅内有软组织块影;后者为广泛骨增生,常累及额骨、眶外壁、筛骨、眶顶、上颌骨等,病变边界不清楚,眶内或颅内无软组织块影,由于眶壁增生致眶腔缩小(图10)





骨破坏



一般见于恶性肿瘤(图8)、转移癌,也见于肉芽肿性病变,CT显示骨壁呈不规则骨缺损,或呈虫蚀状、蜂窝状,骨破坏邻近有软组织块影。





钙化



钙化在眶内肿瘤中虽不多见,但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钙化分两种:一种为血管内钙化,因其呈圆形,也称静脉石(图11),主要见于静脉血管瘤,静脉曲张,少见于海绵状血管瘤等病变;另一种是不规则钙化,见于脑膜瘤、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神经鞘瘤等。

图片
图11右侧骨纤维异常增生症CT显示右眶顶、外侧壁广发骨增生(白箭头),眶腔缩小(黑箭头)





骨缺失



一般是某种先天性病变引起骨发育不良所致,如神经纤维瘤病的眶外壁或眶顶骨缺失、眶上裂明显扩大。CT显示骨缺失的边界清楚,圆滑,周围一般无软组织块影。





骨折



骨折CT较容易诊断。但应注意筛骨纸板、眶下壁因骨壁菲簿,甚至无明显线状骨密度影,不要误认为骨折。临床上常见的包括各种眼眶底、眶内壁的爆裂性骨折,严重的还有眶外壁、颧弓、上颌骨骨折。分析眼眶爆裂性骨折时,应注意骨折面积大小(骨折面积愈大,将来眼球内陷机会愈多;骨折面积小,虽不易引起眼球内陷,但可导致复视)、有无眶内软组织、眼外肌疝出或嵌塞。

图片




甲状腺相关眼病



甲状腺相关眼病也称Graves'病,这是最常见的单侧和双侧眼球突出原因。临床上有眼睑退缩、上睑迟落等一些典型体征。而CT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形态学的改变,主要CT征包括: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厚、脂肪垫扩大,其中以眼外肌肥厚最常见(图12)。其受累频率依次是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和外直肌,晚期提上睑肌、上斜肌均肥厚。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外肌肥厚特征为以肌腹梭形肥厚为主,边界清楚。但当下直肌肥厚做水平CT扫描时,易误诊为眶内肿瘤,此时应做冠状CT鉴别。图12甲状腺相关眼病CT显示双侧内外直肌肌腹和眶尖部增厚,视神经受压,筛骨纸板向内移位(箭头)

图片

图12甲状腺相关眼病CT显示双侧内外直肌肌腹和眶尖部增厚,视神经受压,筛骨纸板向内移位(箭头)





其它继发性改变



(1)眶腔扩大 任何长期眶内占位病变均可造成眶腔普遍或局部扩大。成年人病史多在一年以上,儿童眶内占位病变3个月即可出现眶腔扩大。

(2)眼球变形 眶内硬性病变或生长较快的肿物可至病变接近的眼球壁变形,甚至呈'帐蓬状'。

(3)眶内正常结构移位 眶内膨胀性生长的肿瘤可致眼外肌、视神经发生移位。



可因某种原因致

眶内结构的增粗或肿大


医生所忽视。

1.眼外肌肥厚

眼外肌肥厚在眼部CT中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Graves'病)、炎性假瘤、外伤、寄生虫等。(表1)病变眼外肌肥厚原因众多,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或借助其它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如超声,MRI等。

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视神经增粗

视神经可因肿瘤、炎症、压迫等病因而增粗(表2)。

图片

如左视神经鞘脑膜瘤,强化CT显示左眶视神经明显增粗,视神经管颅内端有肿瘤蔓延(图13箭头)。

图片

图13 左视神经鞘脑膜瘤增强CT显示左视神经明显增粗,颅内有肿瘤累及(箭头)

3.眼上静脉增粗

现代高分辨力CT可显示正常眼上静脉。眼上静脉起自内眦部,于视神经上方与上直肌间穿过眶中部,达眶上裂。临床上常见的眼上静脉增粗主要是颈动脉-海绵窦瘘。水平CT扫描显示视神经上方层面条索状高密度影,并自内侧斜向外侧(图14);冠状CT示视神经上方(或内上,外上)圆形高密度影。轻度增粗时需要与对侧比较。

图片

图14 劲动脉海绵窦瘘CT显示右眼上静脉增粗,左侧为正常眼上静脉(箭头)

4.球后脂肪垫增厚

此征临床易忽视,临床常因眼球突出而作CT检查。但CT仅显示眼球突出,并无占位病变、肌肉增厚等其它征象,实际这就是球后脂肪垫增厚。此征虽无特殊意义,但常见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内轻度慢性炎症等病变。

阅CT片时注意事项

1.全面分析

医生面对任何眼部CT片都要全面分析,否则易于遗漏。首先注意眶内有无占位病变、正常结构有无增粗、有无继发改变,然后观察眶周围结构(副鼻窦、颅内)有无病理改变。

2.两侧位置是否对称

位置对称的正常眼部CT片应双侧眼球、眼眶大小一样。如位置不对称,可致一侧眼眶大,另一侧较小,同一结构不在同一层面上,易造成分析困难,也易造成一侧眼球突出的假象。所以,在分析不对称的CT片时,应将正常情况下同一层面的结构相比较,才不致造成分析困难。

3.窗宽和窗位

有经验的眼科医生不用观察窗宽和窗位标示即可正确估计其多少,如经验不多应注意CT片上所提示的窗宽和窗位,因其可影响对病变的分析。

4.如何确定是增强CT片

因临床常有增强CT片,但片中并不显示。只要观察头颅内有无血管影即可确定,颅内有血管影出现是增强CT片

图片

文章来源:节选自医网病友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