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书读通

 大春观察 2022-11-17 发布于江苏

把书读通


作者眭剑平

把书读通,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这个读通的“通”,是指博古通今的“通”,是融会贯通的“通”,是通达人情的“通”,是通古今之变的“通”,是通达大道的“通”,总之,是一通百通的“通”。
博古通今,是指遍读典籍,把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大致梳理一遍,包括人文和科学。这其实是一个宏大的任务,因为浩如烟海,因为灿若群星,因为艰涩难懂,因为学养难通……但这是绕不过去的道路,没有这些打底,想成为一个读通书籍的读书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耐下心来,慢慢读遍重要典籍。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世界文明一般可以分为西方文明、东方文明两大类。西方文明源自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加上后来起重要作用的基督教,就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原初基础。所有西方文明的重要基因,都已经孕育,你要理解西方文明,就要从这里开始。东方文明源自古阿拉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加上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宗教,也就奠定了东方文明的基本因素,所以,你要了解东方,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你才能理解东方人之所以与西方人迥异的原因。有关这方面的文明典籍,就是你正确理解现代世界的钥匙,你必得有足够的了解。你阅读古希腊悲剧,不仅仅是让你猎奇恋父情结和命运悲剧,而是让你理解今天西方人何以成为今天的西方人。你阅读欧几里德、毕达哥拉斯,就会理解西方人何以在科学上有惊人成就,并因此理解黎曼的非欧几何。你阅读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就会理解西方何以热衷建立学科系统,何以热衷追求终极真理,何以热衷推行自以为唯一的真理的举动。同时,你也就理解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康德的现代之处,尼采的卓越之处,你才会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何以呈现如此纷繁复杂又如此精密玄虚的过往今生。你读了《吠陀》《罗摩衍那》,你才能够理解印度人何以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你读了《古兰经》,你才能理解伊斯兰的清真洁净,才能理解何谓宗教的精神和宗教的神圣、宗教的执著、宗教的献身。你读了《南华经》《论语》,你才能够理解今天的中国人何以成为今天的中国人。当然,世界上还有许多其它的文明,比如非洲文明、玛雅文明等等,但因为发展和灭绝等原因,对现今的世界影响微弱,可以留待考古学家和文明史家慢慢进行专业研究,我们可以存而不论了。
博古,是为了通今。反过来说,通今的必然条件,是博古。鉴往知来,才能把握历史的走向,才能不为短暂的迷雾所蒙蔽,才能具有深邃的历史目光。
融会贯通,是读书的第二重境界。这个境界是很难达到的,但一旦达到,你就是一个睿智的人了。我这样说,并不是要你成为一个书虫子,两脚书橱,百科全书,数据仓库,而是要你把你读的那些重要书籍变成你的深切体会和人生智慧。读书最忌刻舟求剑、照本宣科、食古不化、照虎画猫,那就叫读死了书,即使读书再多,也不过是他人的传声筒,还很有可能是失真扭曲的传声筒,所以就很可笑。有能力对自己读的书进行审视、比较、批评、阐释、加工、转化、运用,才是真正读通了书。这是融会贯通的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指你有能力把各种不同学科、不同系统、不同见解的书,用自己的思维抽象、交织、融通、合一,变成自己的新知识、新见解、新思想。中国人常说的“一以贯之”、“大道唯一”,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宇宙的规律,我们谓之为“天道”的那个东西,其实是简约明白的,但其变化则无穷无尽,你要在千奇百怪、变幻莫测、光怪陆离中寻找到那个“一”来。你找到了,你就融会贯通了。第三层意思,就是你还能用这个“一”来理解、阐释、把握、改造这个世界,这个要求,就不是对一般人的要求了,就是达到了圣哲的境界了。
通达人情,是读书读通的第三个层次。
有人很不理解,通达人情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层次。这是因为他不知道,读书要读到通达人情有多么艰难。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而人类又是天地间最高贵、最贪婪、最简单、最复杂、最纯洁、最污秽……的动物,所以,在认识人类、分析人类进而指导人类上就有无数歧见,而且各不相让,甚而至于厮打杀戮,以致尸横遍野、血流漂杵、惨绝人寰。所以,读书读到通达人情,看似简单,实则艰难。在历史上,就有“十字军”东征、鸦片战争、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以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等,数不胜数,史不绝书。我想,如果那些战争的决策者读书读通了,知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知道天行有常,不以人为,知道善恶相生,报应不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间悲剧,现世地狱,阳光下的罪恶!
读书读到通古今之变,更是一个艰难的进步,不是有慧根的人,是永远达不到这个境界的。因为这一个“变”字,实在是玄妙难明,实在是变幻莫测,实在是奥妙无穷。认识“变”,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往往过于执迷于细节,而事物的细节太丰富了,以至于我们迷醉其间而流连忘返,身入宝库而目醉神迷,所以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遮目,不见泰山。所以就要站立在思维的巅峰上,略去细节,把握走向。第二步,则是要研究变化的原因,以及导致变化变异的参数,把那些不至于影响事物本质变化的因素剔除出去。发现并且研究那些足以改变事物走向的因素,不仅研究当时的影响,还要研究对今天的影响。第三步,则要研究这种类型的变化对今天的意义和启迪,以便我们未卜先知、未雨绸缪、未变先化,就不至于事到临头,手忙脚乱,六神无主。
读书读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达大道。中国人对“道”有特别的感情,特别的崇拜,特别的意义,这个和外国人不容易讲明白,但只要是中国人,往往一听就懂。道可道,非常道,道归于一,说的都是道的重要性。读书为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得道。得道,则书读通了。失道,则书没有读通。就中国来说,老子、孔子、庄子,就外国来说,佛陀、基督、穆罕默德,都算得上书读通了的。有人就会笑话说,那些宗教的创立者,根本没有读过什么书。说这种话,那也是自己没读过什么书的悲剧,其实,比如基督,一定读过《旧约》,还有穆罕默德,也一定读过犹太教的著作,他们其实是渊源相同的,不然不会为了一个耶路撒冷打了几千年的宗教战争。这是第一。第二呢,我所说的书,可以是写在纸上的书籍,也可以是没有写在纸上的无字之书。中国人喜欢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人以为讲了两件事,其实,讲的是同一件事,都是讲如何读书。读万卷书,当然是读书;行万里路,何尝不是读书?那更是一种高明的、极富实践精神的读书!不管你读的是什么书,用什么方法读书,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探寻大道,探寻人类幸福的奥秘,探寻人类未来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实在是人类除了生存、繁衍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呀!如果读书读到了这个地步,就会一通百通,无所不通了。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像毛主席这样的人,在多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了,比如,在最深奥的基本粒子研究领域,就有“毛粒子”的命名,这是因为,很多科学家受到毛主席的哲学理论的启发,认为事物是无限可分的,事物都是相对立的,所以遵循这个观念,找到了构成事物的粒子,没有最小,只有更小。最近几年,关于暗物质的研究,也和毛主席的哲学有直接的关联。其实,这就是一通百通的好例子。
读书,要读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作者简介

眭剑平,1979年入学南京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南京市人民中学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