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呐喊》声再次响起

 简心素文 2022-11-17 发布于江苏

《呐喊》声再次响起

我有很多想法和阿Q是一样的,思考事情的思路很一致。解决不了问题,但是会想好事,用想象中的好事掩盖现实中的不满。

比如会幻想自己有很多钱,年轻时想着有几亿,可能就满足了自己的想法需求近来长了年纪,想着可能需要几十亿或是几百亿能满足了然后就想象自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安排自己信任的人做什么事,也挺累的。不过想想还是能起缓解作用的没钱想着有钱,和阿Q挨打时想着充当打人者的父亲有相同的效果。

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也是有的,首先是生活中物质的比较,按说自己也是一个丰衣足食之家,多数人的生活条件可能都比不了,所以轻蔑别人是自然而然发生了。欺压别人的事不能说没有吧,只是主观上没有而已。当然发现单位仅有的上升位置被别人占据了,自己也是很愤懑的,就如假洋鬼子不许阿Q革命一样,并不去想升职的根本目的。

如果阿Q不是出现了生计问题,可能也就不会进城,想着革命了,就这么在未庄活下去。就如生活中的很多人一样,其实自己也是这样活着的,遇到不平事,只要生活还过得去,不会去革命。

既然能活下去,就没有人想着革命,那么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想要革命的人更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就是会受到还能活着的人的阻挠,这是社会分化的必然结果。于是现在的社会其实又回到了一百年前,社会又需要一个统一认识共命运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为要摇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要新巩固经济基础。

精神胜利法的重点在对于现实的麻木,想好事而脱离现实,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点在革命时代,一百年前,就是革命能不能发动的问题,各种想法各种思潮都会麻痹底层百姓,不能形成合力,这是问题。现在人们基本吃饱了,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其实更是缺少变革的动力和想法,安于现状,比起阿Q更有“精神胜利”的条件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阿Q吃饱了。

鲁迅在《呐喊》时期主要是唤起民众,向着传统中吃人的文化,向着人性的冷漠开火,至于革命能不能胜利,其实鲁迅是不知道的。当49年革命的火焰如洪流般席卷全国,并经过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全国人民才真正成了一家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心的,是真诚的,这是新中国新文化的展示。包括运动中建立的平等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全国人民,历史不会忘记,每当中国社会出现贫富差距的问题时,人民将不可避免地想起那个时代。

鲁迅描写的世界在革命洪流的烘烤下变了颜色,相信鲁迅是乐于见到新中国的,这是鲁迅内心深处希望看到的,毕竟铁屋子被打破了一次。但是革命并没有结束,这是让人不容易接受的事实。当革命者成为现实的获利者时,就会走向革命的反面,成为革命的阻力于是鲁迅的《呐喊》声又会响起

作者:韦朝晖

◆韦朝晖:【简读素看】三识《桃花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