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使用缺陷管理工具?

 东北十三少 2022-11-17 发布于四川

对于缺陷管理,曾经有人持有这样的想法:测试发现了缺陷,修复就完了,有必要把缺陷记录下来吗?

有这样想法的人,考虑问题简单了。实际上缺陷不仅有必要记录下来,而且还应使用缺陷管理工具。

PS:常用的缺陷管理工具包括JIRA、Bugzilla、Launchpad、OTRS、Redmine、Trac等。

使用缺陷管理工具来记录并且跟踪缺陷管理,可以有以下好处:

  • 可以看见缺陷修复的进度

缺陷管理工具都支持记录下缺陷及其完整的处理流程,项目管理者可以通过缺陷管理工具获知每个缺陷处理的进度,以及整个测试工作的进度,这可以方便他协调资源,调整项目进度计划,确保交付节点。

  • 帮助项目管理者确定各种工作项之间的优先次序

项目管理者根据缺陷修复情况,可以确定哪些功能遇到阻碍,哪些功能进展顺利,从而根据功能/模块的依赖关系,调整任务列表,以尽可能使得项目进度不受大的影响。

  • 有助于将缺陷及其解决措施形成文档

缺陷管理工具可以完整地记录下缺陷的详细信息以及解决措施,这些内容可以方便项目组形成经验教训或质量案例,为编写不合格品处理报告或者归零报告提供素材。

  • 防止遗漏某些问题

通过缺陷管理工具记录发现的缺陷,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遗漏处理缺陷。只要记录在缺陷管理工具中,如果开发人员忘记修复某个缺陷,也会有项目经理或者QA提醒他修复。

  • 可以用作知识库,开发人员可以从中反思,总结经验

预防缺陷的一种方法就是不要重复走进一个坑里。缺陷管理工具记录下来的缺陷,经过简单的处理,作为组织的过程资产,可以让开发人员在动手开发一个新的程序之前,吸取前人的教训,避免重复出现前人已经遇到的缺陷,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水平。

对于实施GJB5000的组织来说,缺陷管理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缺陷管理工具,VV 2.4实践中所要求的“对缺陷分级、分类,并跟踪缺陷处理情况”就难以实现;没有缺陷管理工具,VV3.1实践中所要求的“分析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提出测试过程的改进建议”也不好实现。

所以,缺陷处理离不开缺陷管理工具。

这正是:

缺陷必须要记录,处理过程有工具

不仅五千有要求,工程需求同样有

参考书目:软件和系统调试的66个有效方法,作者:Diomidis Spinellis,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