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丨受拉植筋构造深度为何比受压小?

 予渔鱼 2022-11-17 发布于江苏

有同行在“总工讲堂”里提了一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367-2013》15.3.1 条的规定,植筋深度按构造要求时,钢筋受拉锚固深度比受压的还低,是什么原因呢?受拉钢筋最小构造锚固长度为max{0.3ls;10d;100mm},受压最小构造锚固长度为max{0.6ls;10d;100mm}。

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构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力的传递是通过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的粘附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等方式。

而对于植筋构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力的传递是通过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抗剪强度实现。

植筋用胶粘剂弹性模量较小,在受压情况下变形较小,锚筋端部顶在混凝土基材上,作为受压的主要传力方式。锚筋和混凝土基材的弹性模量都较大,所以变形就比较小。这么小的变形,对于弹性模量大的胶粘剂来说,还没能发挥出其抗剪作用。有点类似于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别。要是桩端是基岩,几乎没什么变形,则桩侧阻力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如果胶粘剂还没能发挥出其抗剪作用,锚筋端部对基体的局部压力仍然较大,受压钢筋植筋边缘混凝土易出现局部冲切破坏。

局部冲切破坏示意图

1—冲切破坏椎体最不利一侧的斜截面;2—锚筋对混凝土的局部压力N;3—锚筋;4—基体

除了上述原因外,大家觉得还有哪些原因呢?欢迎留言讨论。

-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