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成中学,曾与教堂相邻(作者:赵基开)

 黄之中 2022-11-17 发布于上海




新成中学

曾与教堂相邻

赵基开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在南模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准备投考公立学校。记得那时侯高中公立的每学期只需16元,初中12元,而私立学校要高出数倍。经过自己努力奋斗,终于被公立的新成中学录取。

图片

1955年那时家居新成区新闸路。学校离家不远,在大通路370号,还能省去往返车费和宝贵时间。秋季开学,我背着书包上课去,没进学校就给我“异样印象”。当时进学校前要穿过窄小弄堂,学校校门也小得要命。走进校门,迎面仅有一块不大水泥地算作操场。不能与设备、场地条件良好南模中学相比。还有更奇葩的事情,校内还有一座天主教堂,是因历史原因造成学校与教堂相邻而居。进出教堂做礼拜的善男信女,都要经过校门,造成与学生和教职员工同门进出的尴尬局面。

图片

这座天主教堂,在当时看来,建筑算比较雄伟,而我们教育楼就相形见绌,显得又低又陋。这教堂就是现在大田路天主堂,又名圣女“小德肋撒天主堂“,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幢巍峨的歌特式风格建筑。在建教堂前后,周边还建起多所中、小学。其中景德中学是其中之一。该教堂建筑面积约3200多平方米,可容纳干人,原有两个高高耸立钟塔,但无尖顶。室内宽敞的楼宇围廊,祭台上方有圆形弯隆,窗户和斗拱均呈半圆形,室内装饰精致,石柱、地砖、灯罩都标有纪念小德肋撒玫瑰图案的特别标志。属于当年上海滩上隐于在弄堂里最美教堂。筹建经费,约有半数为入教人士捐献。当年建设教堂,据说起因是南京有两名外国传教士被枪杀,引起上海同行的恐慌,在法国传教士的倡导下,向传教区主保,圣女德助撒许愿,如教会能幸免灾难,那么就给她修一座教堂。教堂建成后,活动较多,人员出入频繁,做弥撒时,人气更旺,还有主教光临。我们这些学生,乘机在教堂门口看热闹。教堂后面,还有一座小花园,布置得也十分整齐,有时我们几个同学也溜进去玩耍。

图片

1947年区域地图

新成中学前身是在1952年从景德中学接管过来的,它是天主教创办的教会学校,1949年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担任过校长,解放后,当时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决定停办教会学校,故将景德中学与1928年创办的求德中学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新成中学,与当时著名育才中学一起成为新成区最早二所公办中学。1955年又有二所私立学校兼入。学校迅速发展,教室、场地不能适应,当时上体育课,要列队去苏州河对岸租借操场上课。政府十分重视,1957年将延安中路上原银鹰体协原址拨给新成中学,改善办学条件,还新建校舍,以后又因形势需要,更名为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新成中学告别普通教育范畴。

图片

提起新成中学,一定会怀念德高望重的当年接管景德中学的屈雪芳老校长,她解放前就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为教育事业奋斗一辈子。她住在新闸路赓庆里,我居住福康里仅隔一条福康路,均属一个居委。不仅是邻里,还有一段缘份。1958年我在毕业前夕不幸脑震荡,当年未考大学,休养在家,当时新成中学缺数学老师,她专门上我家聘请我担任代课老师,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帮我培训,所以比较熟悉。以后在里弄碰到,还十分关心我的成长。表面上看,平时她显得比较严肃,让人有一种威严感,但接触多了,虽然原则性很强,实际上是一位普通慈祥长者,也十分随和,她终身未嫁。前些年从老同学处知道,因病去世,大家都十分悲痛,失去一位可敬的领导和长辈。

至于其他老师,在我们同学心中,虽时隔半个多世纪,但仍历历在目。在记忆中有校领导王济成老师,数学老师马嘉明,当年年青的英语老师严亭亭,及班主任华致和,其中化学课由汪遵元授课,深受同学喜爱,在她影响下,同学们都爱上化学课,当报考大学时,许多同学都填写了化学专业。以后都在化学系统为祖国服务,作出一定贡献。体育老师李观云、周振华,在他们的带领下,新成中学不仅在学业上在区里名列前茅,在体育领域排球、田经运动成绩也相当出色。鉴于该校是从教会学校接管过来的,部份老师及个别同学也是虔诚天主教徒,如数学老师蔡怡芬、教生物的龚老师,但他们教课兢兢业业,也没有受到歧视,真正体现宗教信仰自由。

图片

岁月逝去,但当年情景永运怀念,魂牵梦萦,挥之不去。新成中学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大田路天主教堂,文革时被关闭,另作它用。改革开放后,天主教堂周边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教堂也修茸一新,恢复宗教活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建筑尽显独特魅力,成为区文物保护点。木门牌上还保留着斑驳的字迹,可见教堂的名字。

图片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