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写作通关密码:“对策建议”写作的两个标准

 临渊草堂 2022-11-17 发布于江苏

对策建议一般作为正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存在,也有部分论文会与“结论”一起写,无论哪种写法,都是对前文研究问题及其分析的回应与解决,是呈现自己观点,展现研究深度的内容,因此,对策建议的写作要具体、可行。然而现实写作中,常有作者无法达到这两项要求,导致最终的对策建议泛泛而谈,缺少实际意义。蔡清田教授在《论文写作的通关密码》中认为,对策建议要依据研究结论而“具体”提出,要为研究过程及结果与未来研究提供努力方向;要具有学术贡献或应用价值,要现实“可行”有创新。

一、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的”研究建议,针对研究过程及结果与未来研究提供努力方向

论文写作中一方面应该强调针对当下研究结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回溯思考或回顾深思,重新回过头来审视并倾听研究资料所赋予的研究意义;另一方面,则要前瞻探索思考未来研究建议的可能走向。换言之,写作时一方面应反思检视研究过程所发现的结论,另一方面,则应前瞻探索当前研究问题的未来发展与可能应对之道而提出研究建议。这种“结论”与“建议”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可协助论文研究由已知迈向未知,不断地为旧的研究问题寻找变通答案,也可引导论文写作由未知迈向已知,并为新的研究问题寻找可能答案,在论文写作学术之旅持续反省与前瞻,探索并开创前人所未知的研究领域。

研究建议要有依据性与具体性。就依据性而言,研究建议必须依据结论提出适当可靠的建议,而非天马行空,提出无据而过当的建议,或是抛离前面的分析,而另行其策,也就说,对策建议不能算作论文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它的提出要基于前面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结果,我们写了什么问题,就要提出对应问题的建议,而这里的依据也是对问题分析时的框架;就具体性而言,研究建议可依研究结论各层次的面向或构面提出,且分别透过一个明确标题,每个标题提出一项建议,这正是顺承了前面的分析,在应该遵循的理论基础上,将具体怎么做的建议写清楚,可按照建议标题动词在前,名词在后,逐一提出建议,作出具体的对策。因此,依据性与具体性是一脉相承的,依据的是问题、分析、结论,而在此基础上将对策建议变得具体。

就研究建议而言,需要以较大格局来检验其研究结论,扼要重述所遭遇的困难、研究限制,或对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以便进一步指引未来研究方向,“未来,一直来”(毕恒达,2005);换言之,撰写论文的研究建议,也要考虑是否已经对可能遭遇的困难预拟解决方案,是否能针对研究重要性所提到的理论发展之贡献,做合理的说明,是否对实践或政策问题之解决提出合理的说明。但是,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论应该考虑研究限制,不可以有推论过度的现象,研究建议宜有明确依据而且具体。

二、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可行的”研究建议,以具学术贡献或应用价值

研究建议可说是问题分析/研究结论的利用与落实,因此,研究建议要注意其可行性。详细而言,研究建议可依据结论提出适当可行的建议,特别是,就可行性而言,研究结果建议宜简单明确,并针对不同对象而分项条列建议,不宜太过于复杂而不能加以应用(吴和堂,2009)。此外,研究结果的建议也要合乎现场需要情境脉络,具有可行性,不应与教育现场差异太大,以至于无法应用或不敢应用。例如:可以提出对教育政策上应用的建议,对中央地方教育行政上的建议,对学校教育现场学校教室可应用的建议,甚至可以提出立即可行的简化表格说明研究建议的策略方法步骤(蔡清田,2008a)。例如:可建议进行应用研究或进一步延伸进行行动研究,透过重点范围小规模试办之后的研发结果,再参考实施的情境,再进一步推广,注意研究转化为实际的机制与实施时间的充裕性,不要急于求成而仓促全面实施,而且模式不宜单一固定,宜多样化,项目可增减或加权,富有变通性,能弹性适用于不同情境。

另一方面,就创新性而言,研究建议的研究创新价值不只是应用现行工具而已,可将抽象模糊不清的概念加以具体明确呈现,并可指出研究限制的省思,思考目前研究遭遇什么困难?可能遭遇的最大困难,进一步研究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与如何突破限制,以提出创新的研究对策,以适时将研究限制转换成为未来研究建议(蔡今中,2009)。也就是说,我们在写对策建议时要多考虑现实中没有或是还没研究清楚的建议,我们的建议要能解决当前还未解决的问题,而不能只是基于自己看到的再次复述,在可行的基础上,多提创新之策。让自己的建议能被认可、被接纳,尽量让论文趋于尽善尽美,强调学术研究的专门贡献度与专业影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