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训诂大师 杏林鸿儒大德

 道就是爱 2022-11-17 发布于北京

——缅怀恩师钱超尘先生

张其成

今年“双11”对我来说,是一个奇异的日子。中午12:54我收到了恩师的短信:“其成实诚吉祥……大谢无疆!”我当即回复:“恩师吉祥!弟子十分想念恩师,无奈弹窗不能回京。祈望恩师早日康复!敬拜恩师!”万万没想到当晚收到噩耗,恩师于18:51仙逝了!顿感人生无常!这一天原定是家父李济仁的纪念会,如此恩师和家父一对老友在天界相会了。

图片

我和恩师的缘分是很殊胜的。我出生在新安世医“张一帖”家庭,原本是要学习中医继承祖业的,可我高考却选择了中文。毕业工作几年,终不敢忘怀家学,后来知道北京中医学院招收医古文研究生,导师是任应秋、钱超尘,这个专业可以招收中文系学生。任应秋先生是家父非常崇敬的师友,家父1965年被安徽中医学院选派到北京参加任应秋先生、王玉川先生主导的全国内经研修班,一面研修《内经》,一面编撰《内经》统编教材。家父经常和我说起这个班发生的一些趣事。得知任应秋招收医古文研究生,家父积极鼓励我报考。记得1984年招生简章上导师名字还写着任应秋、钱超尘两个人,可到1985年招生时,任先生已经驾鹤,只有钱超尘先生一人名字了。

图片

经过了解,父亲告诉我钱先生是北师大陆宗达的入室弟子,是中医训诂大家。而医古文专业其实就是古代汉语,更准确地说就是中医古代汉语。这门课无论是对中医的重要程度还是本身内容的难易程度,都不亚于中文系的。好在经过充分复习,我有幸考取了钱先生的研究生。从跨入钱门开始,我的命运便发生了转变。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乾嘉学派、章黄家法。一提起学统,先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们学统是由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开创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顾炎武传给江永,江永传给戴震,戴震传给段王(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段王传给俞樾,俞樾传给章太炎,章太炎弟子黄侃,黄侃弟子陆宗达,陆宗达弟子钱超尘,一讲到这里我们都倍感自豪。说到这里,先生话锋一转,我们师门传承有序,家法严明。对文化典籍要“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由训诂通义理,重考据少发挥,务实求真、通经致用是本门学风,“以字考经,以经考字”是本门治学方法。先生说:“我们的看家功夫就是《说文解字》,你们首先要点读《说文段注》。”记得我当年学习的办公室离先生办公室很近,先生经常检查我点读《说文段注》情况,还在我的书上批注……感谢先生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给我做的系统训练。正因为有了“小学”基础,才得以步入“大学”(经学)的殿堂。

图片

先生在中医文献考据训诂上的成就是丰硕的。先生利用“小学”知识,解决了很多久而未决的中医古籍语言问题、版本问题、文献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谓“绝学”,是中医学界、语言文献学界很少涉及的,先生剑走偏锋,在这一领域耕耘不辍,取得可喜成果,赢得学界广泛认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黄帝内经》语言研究,先生运用古音学及俗字学理论改正《内经》讹字60多个,改正《太素》误字100多个,从音韵学角度考证《内经》七篇大论成书于东汉,著有《内经语言研究》《黄帝内经太素研究》《中医古籍训诂研究》。二是《伤寒论》的文献研究。对《伤寒论》流传版本进行考证,发掘出唐本、宋本、元本以及日本安政本等多种版本的《伤寒论》,著有《伤寒论文献通考》《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发展史》。三是《本草》名物训诂研究,改正金陵本及江西本《本草纲目》误字七百余个。著有《本草名物训诂发展简史》《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先生著作等身,被誉为中医训诂学开宗立派的大师,实至名归。

图片

先生一生追求的是“不朽”。记得我在上学时先生就用孔子的话告诫我:“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做人要有担当,要努力做到“三不朽”。晚年先生常常把傅青主、顾炎武、曾国藩的话挂在嘴边,并抄写给弟子们:“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必古人所未及就,后世不可无而后为之,则庶几可传也”;“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先生追求的“称名”“不朽”,并不是爱慕虚名,而是要以自己的文章著作流传后世,报效祖国。先生常引用顾炎武的话说:“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先生说:“古往今来,绵绵历史,无尽文化,惟爱国家、爱民族、爱优秀文化传统,才是人生第一品格。”唯有把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命运、民族之大义、人类之文明结合起来,才能不朽。

图片

凡是去过先生家的,无不为先生张贴在墙上的纸条而感动。比如2019826日先生手写纸条上列出“有待完成的著作”竟然有11部之多。今年13日手写纸条:“2022年的工作,依计划完成。一、撰写《王叔和脉经全书及考证》之考证部分,四月底完成。二、修改《伤寒论文献通考》中的两章,五月底完成。三、修改增补《国学与中医》,六月底完成。四、从2022年元月起,基本每旬一次发出函授讲义。自定计划,实践诺言!”看到这里,怎不泪目?一个耄耋老人哪里来的这种精神、这般毅力?我认为是心中有信仰!先生已经把对祖国文化的一腔热爱化成一生的信仰。因为有了信仰,才能如此不慕荣利,甘于寂寞,甘于清贫;因为有了信仰,才能如此刚毅卓绝,终生坚守;因为有了信仰,才能如此倾囊相授,无私奉献。正如先生自己所说:“超尘一孑书生,一生与书为伍,偶写小册短文,为民族为国家几无贡献,今已暮年,深感惭愧!唯有不惧残年,加倍努力,勤勉写作,以报国家、报民族、报学校养育人才深恩大德耳!超尘心存国家、心存民族、心存学校,心存民族文化,立志把自己一书一文与所存精神联系起来,于是精神陡然而起,投入写作。数年来,我就是如此度过的。”

图片

如今先生抱着未了夙愿溘然长逝,弟子身困异地无法见先生最后一面,何其恸哉!夜不能寐,谨作挽联痛悼恩师超尘先生:
    承章黄,入陆门,正误内经,考辨伤寒,终成一代宗师,不朽功业;
    仰圣贤,超凡尘,心如澄水,性若朗月,堪称杏林鸿儒,永惟大德。

(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首任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