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献忠江口沉银被发现是因为野史?专家:野史有功,但非全部!

 以史为鉴v 2022-11-17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最近四川传说中的张献忠江口沉银科考项目又有新消息,四川文物部门对外公布了上万件珍贵文物的最新发掘成果,其中包括明代荣王府的世子金印“荣世子宝”、“永昌督理之印”银印、“西王赏功”金币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有很多人说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发现是野史立功的一个典型案例,因为在明末的各种野史中都说到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故事。

其中不乏各种传唱的童谣,什么:“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还有说:“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

这个童谣虽然版本众多,但是主要思想都一样,就是只要找到石牛、石鼓,或者是石龙、石虎之间的特殊关系,就能寻到能买下成都府的无尽宝藏。

与其说这是童谣,不如说这是“寻银决”,寻的银子正是明末张献忠的江口沉银!

等到2015年,专家正式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张献忠江口之战地点后,野史立功的说法再次甚嚣尘上。

主要理由就是,在彭山江口一带真有石龙和石虎雕刻,如果把从石龙、石虎的视线连线,正好向西直线距离约1500米的地方交汇,这里也正是府河和南河的汇合处,也是所谓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地方。

而且在文物保护部门介入前,附近居民都曾经打捞出金银等文物,2011-2015年间还爆发了大规模下水盗掘文物的案件,当地公安机会追回的文物涉案估值就超过3亿。

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倒卖文物罪刑拘的案犯就多达25人。

这种神奇的巧合直接把野史、童谣传说的真实性无限拔高。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野史真的比正史还靠谱?

一、野史正史要和实物有互证

其实对于考古研究者而言,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不值得百分百采信。

西南交大博士生导师,汪启明教授就说:野史虽然在此事件中居功至伟,但野史绝不是信史,也不能代替信史。要采信野史,必须通过野史和正史的互证、文献和实物的互证才行。

其实就张献忠的江口沉银这个历史事件,从张献忠战败开始,就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民间传说张献忠的江口沉银有主动、被动两种说法。

主动说是张献忠在占据四川后,大肆抢掠当地财富,但是因为被明军击败,于是他把这些财宝主动沉入江中,打算转移其他地方后,有机会再回来打捞;

被动说是张献忠打算把这批财宝运往他处,结果在船队运送财宝时,被明代将领杨展击败,运输船只被烧毁,财宝都沉入江中;

而且民间传说中,张献忠沉银不是一次两次,仅各种传世文献中就有:江口沉银、锦江沉银、新津沉银、青神县沉银四种说法。

但是如果全部采信这些野史,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明代野史数量多,质量堪忧

明朝文人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写野史!纪晓岚就评价:“明人学无根基,而最好著书,尤好作私史。”

梁启超也总结过:“治明史者常厌野史之多,治清史者常感野史之少。”

明代野史数量众多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这些明代野史质量不高,大部分题材都是民间传说,神奇怪谈,还有不少是互相抄袭……

比如现在一提到张献忠就会说到他屠杀蜀人,还有七杀碑当做物证。

图注:现在“七杀碑”的文字成了网络小说的灵感来源

这个七杀碑在《绥寇记略》、《蜀碧》、《客滇述》、《圣教入川记》等书里都说是张献忠杀害蜀人的重要物证!

但是被四川当地学者袁庭栋仔细考证后发现,这就是伪造的“假古董”。

而且关于张献忠屠杀蜀人在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四川人口的流失是以百年为计的。

在明朝时期就经历了白莲教起义,之后才是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之后还经历了抗清战争、摇黄战争、吴三桂之乱等等战乱。

直到康熙中期,四川等地才彻底停止战乱,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导致四川人口损耗殆尽。

张献忠当时只占据四川1/3的地方不到两年时间,是根本无法完成大量屠杀的。

而且清代由于大兴文字狱,外加修四库全书时对于明代资料毁坏甚多,加上张献忠只是“流寇”,他的记载也大都被否、被删。

所以要研究张献忠的靠谱资料很少,他的事迹也大都成为谜团。

三、江口沉银不是秘密

而且江口沉银从明代杨展击破张献忠后就曾组织过官方打捞,从明清一直到民国,江口沉银经历了四次官方打捞,民间打捞次数更是无法统计。

这一事件和地点根本不是秘密。

比如明将杨展在击破张献忠,焚烧运银船只后,因为四川战乱导致农业全废,百姓都活不下去,杨展就派人打捞沉银,分发给当地民众,让他们跟少数民族高价购买粮食,“南道多全活命”。

根据《蜀难叙略》中记载,在十一年甲午(1653年)还有当地渔民打捞出一根大木头,打开后发现里面是银子,这事报给守城将领后,官府和民间都组织了大规模打捞,“二三年后,尚矻矻不休。

到了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当地也打捞出银子,这事让当地制军孙相国知道了,他马上派人组织大规模打捞,最后打捞上来“银万两有奇,珠宝金花,多寡不一。”

孙相国很开心,就把这事汇报给乾隆,没想到反而被乾隆一顿臭骂,说“国家帑藏充盈,又岂在此锱铢之数?”警告他别浪费人力财力干这些与民争利的事情。

乾隆有钱,他自然可以不计较。等到道光时期,清朝没钱了,就想起这事,组织了两次打捞,结果打捞成果不够成本,就放弃了。

到了1937年,全国进入全面抗战,有个叫杨白鹿的人提议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应该把张献忠沉银打捞出了为抗战出力,但是四川当时也没钱。

当地锦江淘江公司提出,他来组织打捞不收政府一分钱,只是打捞出来的财宝他要从中抽成一部分。

图注:锦江淘江公司打捞出的石牛

在同意后,锦江淘江公司就开始选择锦江准备打捞,这次打捞规模很大,动用了抽水机,先进的金属探测仪等设备,甚至把锦江上下游都给断水,然后组织人力日夜发掘。

在挖了十多天后,在江底发现无数枯骨并枯骨人头四具,被认为是张献忠藏宝时所杀石工及运夫遗骨。

在江底还发现五六寸厚的砂石,上面红色一大片,被说成是张献忠杀石工的佐证。

后来还发掘出著名的石牛,在牛角相对处发现一个半边圆形的石头,这就暗合了“石牛对石鼓”的民间传说。

当年成都的《新新新闻》《大公报》《宇宙风》和《现世报》几家报刊天天派记者盯守,累牍连篇报道进度。


图注:据说是李冰镇水用的神兽,石犀

但可惜的是随着春季到来,锦江水位上涨,发掘被迫停止;之后两年又再次打捞,不过只发现了大顺铜钱数十枚,锦江淘江公司难以为继,打捞行动就被迫收场。

这头打捞出的石牛后来经过考证,应该是明代放在石牛堰(明代叫万年堤)用来镇水的九具石人、九头石牛之一。

而发现的所谓“石鼓”应该就是一块尚未完工的放在家门口的抱鼓石。

而最开始说的神奇的“石龙对石虎”,根据专家考证,这是宋代石刻,原本这里有座伏虎寺,这对龙虎是伏虎寺山门之外的守门兽。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伏虎寺早已不存,石虎也被破坏,只留下被树木泥土覆盖的石龙得以留存,2002年12月,石龙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发现,野史的确立下大功,不过如果仅仅从这一个故事就认为野史是全对,那么这就完全走偏了。

如果是表明是讲个神奇故事,大家笑笑也就罢了;

如果把野史当做信史,非要根据野史去探秘、寻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不仅存在很大风险,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千万要不得!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江口沉银相关文献的十个待决疑案——书于《江口沉银历史文献汇编·野史笔记卷》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
张献忠“江口沉银” 那些喧嚣的巨额财富打捞史——四川日报
耍郊丨江口沉银“寻银诀”:石龙对石虎——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人文成都丨寻找张献忠锢金:锦江上的淘宝大戏——成都日报

更多原创:

总统连任失败,4年后再次当选!网友总结了美唯一非连任总统克利夫兰和川普相同点

世界人口破80亿,印度将成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人口是怎么暴增的?

为击败洋人,清军决定在寅日寅时寅刻五虎擒羊,结果沦为千古笑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