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17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45号47号55号59号,始建于清代,是中国近代成立的第一座高等教育学府,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为清高宗第四女,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之子福隆安,清光绪二十四年,公主府辟为京师大学堂,并在院中东侧增建了两座西式楼房作为教学楼,第一位总管为孙家鼐,这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其校址原为乾隆皇帝四女和嘉公主府空闲赐府第,当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变法主张,实行新政,开办京师大学堂为新政措施之一,大学堂成立时,一方面是全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主管全中国教育的中央衙署,因此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改为京师大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攻入北京, 慈禧下令停办,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京师大学堂校舍先后被俄国、德国侵略军占据,校内房屋、图书馆、仪器大部分被毁,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下令恢复大学堂,清宣统三年拟改称北京大学,后中华民国成立,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第一任管学大臣为张百熙,中华民国年间为北京大学使用,1927年张作霖下令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国立九所高等学校,合并成立“京师大学校”,1929年恢复北京大学,1934年将北京大学东边傅恒家庙扩大为校址,为北京大学地质学馆(一说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蔡元培、李大钊、严复、鲁迅、钱玄同等曾在此工作, 该建筑坐北朝南,公主府建筑现仅存建筑保留有原属于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和中华民国年间建成的数学系楼及“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原公主府的中路即为衙署部分,当时共修复了府中房间三百四十余间,新建一百三十余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后又扩建校舍一百二十余间,清光绪三十年又在西侧新建斋舍,原公主府为中、东、西三路布局,虽经多次改扩建,其基本格局依然可辨,主轴线上尚现仅存一座五间大殿(后寝殿),另有配殿、后罩楼,但都经过改建,已非原貌,西路还保留有五进四合院,此外北部和东部尚仅存部分府墙,东路大部分经过改建,成为西式教学建筑,有三座主要教学楼:北为“工字楼”,中为教学楼,均已翻建失去原貌,唯有南端的文科教室楼基本保持原状——平面为正方形,二层砖木结构,四面中央各设一入口,十字交叉的走廊将平面划分为每层四间方形教室,立面四周环绕外廊,造型采用简化的罗马券柱式,壁柱上部无柱头,嵌有长方形砖雕装饰,西路建筑群以西有平房十五排,是清光绪三十年年新建的斋舍(即学生宿舍),京师大学堂占地面积3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近代成立的第一座最高学府,“五·四”运动前,共产主义读书会小组在此成立,是早期介绍和宣传马列著作的活动地点,现址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公主府现作为“京师大学堂”遗址保护,未对外开放,现为北京市第三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