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对睡眠的一些误区

 昵称80785321 2022-11-17 发布于广东

现代都市生活,人们常常面对着各种心理、精神上的压力:白天职场上的小摩擦、工作上的失败、家庭的小矛盾、亲友间的小争执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你的情绪陷入消极的泥潭,当夜幕来临时,本希望度过晚安后就能一夜无梦,安眠到天亮面对第二天的生活,然而白天的各种思绪却反复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明明只想好好睡一觉,却发现辗转一夜无眠到天亮。

当你因为情绪问题而失眠时,你是否知道正确的处理方法呢?失眠要先睡“心”后睡眼,现代社会中很多失眠的发生都与心理情绪有关,想睡好觉就要正确认识睡眠与失眠的关系。

误区1:一定要睡够8小时?不一定!

有的人认为每晚就是要睡够8个小时,给自己调好闹钟计算睡眠时间,或者用智能手环统计数据,没睡够8小时就觉得不踏实,把睡眠过分数量化了。

执着于睡够8小时,是对睡眠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每个人的睡眠时间,都是不太一样的,有些人可能是长睡眠者,有些人是短睡眠者,并非说8小时就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睡多久才合适,这个主要是看看你睡睡醒以后的整个的精神状况,如果睡醒比较精神的,那么没睡够8小时也是可以的,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重要。

误区2:失眠就是身体出了问题、恐惧失眠

睡不着就是身体出了问题吗?

很多人对于失眠有着错误的归因,以为“我的失眠完全是由生理失调造成的”,当偶尔睡不着时,就总觉得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然后就各种检查或者乱服用保健品、安眠类药物等,因而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而影响到睡眠,从而从一两晚失眠演变到有的人几个月没睡好,白天越补觉越睡不好,即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可能很差。

所以不要随意放大失眠的后果,失眠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偶尔的失眠不代表就是身体出了问题,不要把失眠和身体健康划上等于号。也不要在乎一两个晚上的不良睡眠而小题大做,要接受自己有失眠的时候。

有的人睡上不着了,就害怕明天没精神、工作不顺利,心里越在意越睡不着。过度放大失眠带来的影响,这样反而更睡不着了。不应该对睡眠有过度的期望,也不要放大失眠的后果反而更容易睡不着。应该对睡眠保持现实的期望,不要因为日间的“损失”而责怪睡眠。

想睡好觉,日常卧床别超9个小时!

有的人总是喜欢没事就躺在床上玩手机、电脑,这就是很不好的习惯。失眠和卧室关系很密切,正常的睡眠中卧室是指向睡眠的,不良的睡眠习惯可能会导致条件性失眠。

不想失眠,日常卧床别超过9个小时!对于卧床和在床上睡着,这两者要要区分开。躺在床上睡不着也不起床,躺得太久对身体不好,不是说躺得久就能入睡的。有的人周末时喜欢赖床,即便已经醒来了、已经无法继续入睡,但还是喜欢卧床“赖床”上好一阵子,这样对健康是不好的。

1、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控制住情绪波动。睡前要平复好情绪,撇开忧虑的情绪,抛开工作与生活的烦恼。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入睡,放松紧张的情绪,安心入睡。

2、改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嘈杂吵闹的睡眠环境,找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3、睡前一个小时,避免接触电子类产品,可以选择阅读图书的方式来助眠。电子产品会兴奋人体神经,进而兴奋的状态难以入眠。并且,避免睡前剧烈运动,破坏入睡前的情绪和氛围。

4、睡前可以利用泡澡、喝牛奶的方式帮助入眠,减轻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的情况。睡觉前也应保持安静,安静的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