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发写作”刍议

 开信有益 2022-11-17 发布于安徽

⊙ 陈婷婷[湛江科技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新时代的“银发写作”现象和斐然的成绩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频频看到银发写作者获奖的新闻,或退休老人写作出书,甚至一书成名的新闻,“银发写作”群体越来越引人关注。在新时代,“银发写作”的关注度日趋升温,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银发写作”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一、“银发写作”的内涵及诞生背景

“银发写作”是建立在老人写作基础之上,但与老人写作又有一些区别,是老人写作的升级。“银发写作”的概念凸显了老人写作的珍贵、高贵和纯洁,也表达出对老人写作的美好祝福,彰显了老年人丰富的精神生活和不断提高的生命质量,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代精神和理念。

(一)“银发写作”的内涵

“银发写作”中的“银”如何理解?“银”首先代表银色,银色不是一种单纯的颜色,而是一种渐变色,介于黑和白之间。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因此“银发”常被用来指代老人,比如目前社会上及学术界比较流行的“银发经济”“银发市场”“银发旅游”“银发工作室”等。顾名思义,“银发写作”也就是专指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写作群体的文学创作,既包括职业作家的写作,也包括非职业作家的写作,凡是60 岁以上,退休了还能继续拿起笔来写作的老人群体,均可称为“银发写作”。

“银发”不仅指代老人,还能激起我们许多美好想象,比如常见描写银色的词语有“银光闪闪”“火树银花”“粉妆银砌”等,这些词语虽表述不同,但是都含有闪烁耀眼、大放异彩的意思;看到银发老人,我们不仅看到他的年龄,更看到了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智慧和光芒。“银发写作”还凸显了老人写作的高贵。因为“银发写作”中的“银”也让人联想到金属“银”,“银”是一种贵金属,这种金属的特点是密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难于被腐蚀,同时银的色泽温润光亮、延展性好,因此常被用来制作珠宝。因而,“银发写作”自带一种高贵感。另外,银与白色相近,代表纯洁,也与老人写作目的单纯、没有功利性的特点相契合。所以,“银”和“银发”都代表美好的事物,用“银发写作”也可以表达对老年人写作的美好祝愿。

(二)“银发写作”诞生的背景

有数据显示,从 2000—2020 年期间,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增长了1.6%,是60 岁及以上人口增速的2 倍,这说明我国正面临着人口严重老龄化的趋势;同时,进入21 世纪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 年我国出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7.4 岁。针对以上背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此大背景下,新时代的老人写作也呈高龄化趋势,如王蒙先生,81 岁因《这边风景》获得茅盾文学奖;2018 年,老年作家徐怀中、王蒙、蒋子龙、刘心武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贡献奖”;还有许多著名作家,步入老年后依然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因此,新时代的“银发写作”是在老龄人口增加,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前提下,出现的新群体、新现象,其实质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延长老年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发挥无限潜能的有益尝试。

当前,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更加凸显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积极老龄化”定义为“通过最大程度优化老年人获取健康、参与和保障机会的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银发写作”就是契合积极老龄化的有效路径,新时代的老年人正在享有历史上老年人从未享有过的生命质量,而生命质量的提高也是银发写作兴起的必要条件,也是银发写作高龄化盛行的时代基础。

银发老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并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银发写作”使老年人生活更有目标、有追求,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既排遣年老年带来的孤独与无奈,又丰富和提高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银发写作”的特点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各界对老年人问题越来越重视,新时代“银发写作”现象的凸显和银发写作群体的涌现,应当引起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一)写作主体广泛

我们这里提出的“银发写作”的主体是指60 岁以上的老人,写作主体可以是王蒙、徐怀中、蒋子龙、刘心武、马识途、莫言、梁晓声、刘震云、贾平凹、谌容、阿来、迟子建,叶辛、余华等专业作家,他们步入老年后依然笔耕不辍,甚至取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文学成就;也可以是来自任何职业的,退休以后又投入文学创作领域的普通老人写作者,如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学术研究成果卓著,退休之后投入文学创作,写出了如《乡野传奇集》《才女夏娲》等小说;还有“灶台作家”杨本芬60 岁在厨房开始写作,80岁出版处女作《秋园》;另有网红草根作家姜淑梅,60 岁学习写字,75 岁开始写作,76 岁以后写出了《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拍手为歌》等作品,红极一时;退休高级兽医师赵远良,退休后就一直“痴迷”于新疆兵团小说创作,自2014 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戈壁中原人》出版之后,又接连出版了长篇小说《奶香飘飘》和《我的哥哥是博士》;只有小学文化的襄阳老人王光福,退休后连续出版了《动画美术字》《美术设计星角运用》《十二生肖趣味剪影》三本书,这些书在美术装饰设计上不仅具有创新性,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他退休之前先后供职于几家文化宣传单位。以上提到和没有提到的职业作家和非职业写作者,形成了庞大的银发写作群体,也体现了“银发写作”主体来源的广泛性。

(二)写作内容丰富

银发老人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有丰富的经历和丰厚的积累,他们亲历和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作品能够体现开阔深邃的历史视野、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有深沉的使命和担当,以及对新时代人的价值关怀。而且,银发老人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充分的表达。“银发写作”群体比较关注社会热点新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对历史发展的理性思考、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银发写作”的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比如军事题材、乡土书写、红色经典、人生人性、爱情描写、儿童文学、女性文学,等等。

同时,新时代的“银发写作”者所处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发达,智能移动终端广泛应用,使老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增加,即使足不出户,老人对外界信息获取的渠道非常多,使老人写作的内容往往不仅仅围绕自身经历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物、历史文化展开,这也使新网络时代“银发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

(三)写作形式多样化

银发老人的文学创作是自由随意的,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意体裁,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或者擅长的形式进行创作。著有《巴山旧事》的退休作家曹宗国告诉记者:“老年作家的创作体裁不拘一格,有散文,杂文、小说、文学评论、历史文学、网络文学等等。”他们当中,有的擅长写小说、有的擅长创作诗歌、散文或影视文学;有的是可以驾驭多种文学形式,有的在历史小说、网络文学方面大有建树。如在商海打拼二十多年的肖歌,退休后选择了回归到儿童文学创作上,陆续在各地少儿报刊发表了十多篇童话小说和二十多首儿歌和儿童诗。

三、“银发写作”的价值

进入新时代,“银发写作”群体不断增多,佳作频出,获奖连连,是一支颇具写作力量的队伍,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这种现象急待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一)践行文学不老的真理

一提到老年人,可能许多人脑海中的概念还是“白发苍苍、体弱多病”,但这种印象显然过时了。日前,有媒体提出“新老年”的概念,他们健康尚佳、有钱有闲、心态年轻,丝毫没有暮色昏沉之感,反而展现了满满的“壮心未与年俱老”的活力。新时代的“银发写作”群体就是这种充满活力的老年人。

从心态上看,“银发写作”的老人每天专注于写作,围绕写作开展一天的行思坐卧,为了写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搜集新素材;写作促使老人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捕捉灵感;写作可以帮助老人扩大交际圈,结识新朋友;写作的老人眼界开阔,视角新颖,更容易融入年轻一代的世界,总之,写作的老人肯动脑筋,肯接触外面世界,进而开发潜能,乐生忘老。

从作品上讲,一方面,老人的作品饱含知识、经验和智慧。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行业技能,以及生活智慧,这对社会发展和下一代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成功可以激励后人,其失败可以警示后人。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在道德规范方面更臻于成熟,在调整人际关系方面更加娴熟,更多地表现出谦和、忍让。老年人所表现的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责任、自我牺牲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必胜的信念,以及超越生命的勇气等美好品质都是传世之宝,这些道德品质也一定会渗透于作品中永续流传。

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但是通过写作仍然保持心态的年轻,并且通过作品将个人的经验智慧、优良作风等充分展示,恒久流传,充分体现了文学不老的真谛。

(二)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因素除医疗投入、保障水平和服务环境等外在因素外,还与其自身的内在因素联系紧密。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文学的本质与特点,是人的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和无意识的升华,银发老人通过积极思考和文学表达,也是释放和缓解生活压力,使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经过改装得到满足和升华;写作可以唤起老年人的活力,帮助老人走出“老而无用”的小天地,赶跑空虚失落感。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李潘就说,自己曾经很害怕变老,觉得变老是很恐怖的事,可是在听了姜淑梅老人的经历和读完她写的《乱时候,穷时候》后,对于老年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勇气。另外,写作还可以自我疗愈,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心理有什么不愉快,都可以通过写作进行释放,让病痛在写作中消解。“银发写作”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教育方式,通过写作可以有效促进老人的身体健康。写作是动静结合的运动,写作过程中要学习思考,要收集材料,要分析研究,要认真构思,是一个体力与脑力并用的过程,可促进新陈代谢,健身又护脑,可延缓衰老。另外,用手写字的动作有助于老人锻炼手眼配合及精细运动,打字的老人则需要学习一些电脑知识,两者都能让大脑更灵活,有助预防老年痴呆;使健康在写作中常驻,同样可以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有利于传承红色精神

新时代的“银发写作”者多为60 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出生于20 世纪30—60 年代,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在贫困穷苦中成长过来;他们的青年时代充满着对英雄的崇拜,革命的英雄主义与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的伟大理想,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内心;他们对于祖国的贫穷落后充满了焦灼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油然而生。在解放思想上,他们更是一代先驱,因此,可以说他们是具有坚定信仰的理想主义者,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鲜明的红色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等等。

而传承红色精神有利于坚定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坚定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银发写作”是传承红色精神的有效途径,将红色精神融入自我创作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老年人写作是一个陈旧的话题,而新时代的“银发写作”又是一个崭新的话题,“银发写作”的诞生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银发写作”践行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代精神和理念,希望整个社会和学术界更加关注“银发写作”现象,全社会各方面能形成合力,为“银发写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各方面的智力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