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云 · 大湾

 鲸鱼腹 2022-11-17 发布于广东

  五一假期,驾车在云浮旅行。早晨,我沿着罗定江蜿蜒北上,从罗定进入郁南。这条江又叫南江,古时也曾经有泷江、建水等名称,是西江的一条支流,“南江文化”是近年岭南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有论者甚至认为南江是岭南文化的脐带,将它和西江、北江、东江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南江其实并不长,只有200余公里,但自古是两广的接合部,古南海郡与苍梧郡的相汇处,明清两朝,广东形成了十府格局,从南江住东称“上五府”(广、肇、韶、惠、潮),从南江住西称“下五府”(高、雷、廉、琼、钦),于是,南江历来被认为是“抚绥重地、门庭巨防”。

  如此,在这经济文化曾经频繁交流之地,就不难理解,沿江两岸会留下这么多的豪门大宅了。我首先到达大湾镇的五星、前进村一带,这里旧时称大湾寨,它位于罗定江南岸,地势平坦,土肥水足,留存有50多座清朝、民国的民居建筑,其中14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乡村,大湾的环境或许还不算优美,也就是寻常的杂乱景色,有着一般农村脏乱的通病。我一度迷惘是否走错了地方,直到在稻田间蓦然望到那些飞起的巨大龙船脊和镬耳墙,才确信没有虚行。我把车子直开到一面“大湾古民居群”的牌子边才停下,然后便开始信步探寻那些掩躲于杂树、田野与半新房舍中的古老大屋。

  南江古村落的布局是相对开放的,除了部分豪宅排列整齐外,大部分各自散开,讲究风水,重视地相,往往依山傍水,房屋随地势逐级抬升,层层叠叠,但方向基本上是朝向着乡村的中心,也就是宗祠、祖屋或风水池塘之类。常见的合院大屋,开间阔,高大宽敞,采光充足,有三进到五进,中轴是门楼、晒坪、门厅、天井、客厅、天井、神厅,两侧分别各有一排甚至两排厢房,外面再配以围墙,再前有池塘,后又有小园。这种布局让我想起寻乌的周田、梅县的侨乡,多有相似处,只是周田更古老,侨乡则更变化多端。

  大屋的风火山墙从低矮的马头墙式、小官帽式向高大镬耳变化,从侧镬耳山墙向正面朝向镬耳山墙变化,线条优美,瓦脊高低错落,门屏、窗户、梁柱、檐口各种木石雕刻、灰塑、墙画,色彩鲜艳夺目,造型千姿百态,墙体则有泥砖、泥砖外包青砖和青砖三种。这些大屋与村中的社坛、古祠、书院、古井、老树等互相呼应,构成一幅明清时期的南江风情画,当然,如果能把当中杂乱的毫无美感可言的新建半新建洋房去掉的话。

  古代乡民的发家之路,一般由穷到富,由农到商,进而修文兴学,重教明德,以训子孙,终于人材辈出,学优则仕,成为一方望族,发叶开枝,在此基础上,建大宅,修宗祠,以期光大门楣,便成必然。每所大屋都有它的名字,我们看了其中的几座,相信都是精华,如祺波大屋、新兴昌大屋、旧兴昌大屋、其昌栈大屋,当中祺波大屋的雕塑、木刻、壁画都堪称精品,屋内还有一处雕刻的梅兰竹菊屏风,据说用荧光材料涂抹过,到了夜晚就会发出柔和的夜光,美轮美奂。在高洲口大屋旁,我央一位小男孩允许我上他家的三楼顶拍照,他爽快的答应了:“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从上俯瞰这座大屋,那镬耳真气势非凡,漂亮极了。

  每一所老房子的墙体都留有大量文革时候的标语,刷着领袖像、诗词、老三篇和语录,在这里时光仿佛静止。晒坪上堆晒着柴草、药材,屋前屋后的芭蕉挂着沉甸甸的蕉果,黄皮树的的黄皮再过半个月就要成熟了,郁南的黄皮可是大有名气的!村民都很友好,热心地为 我指路,可以攀谈聊天,狗只也很安静,不吠人,鸡鸭更是气定神闲,悠然觅食。这时节,稻田里是一片青葱油绿,田埂上种着的各式瓜菜,有番茄、苦瓜、黄瓜、丝瓜、茄子和豆角……,都正在成长孕育,一切一切又都如此生机盎然。 大湾是此行让人惊喜的一站。

  2009-05-07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