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墓石刻“虎戏”、“蹶张”及其它

 鲸鱼腹 2022-11-17 发布于广东

  在写前一篇有关“后三国”的文章时,想找一张配图,自己以前所拍的南北朝文物照片多已用过,剩下的也不合适。正好在翻查《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 (38) 饥死宫城》(柏杨译,中国友谊版,我大学时期最豪奢的一次购物,72册共258元)核对资料时,看到其封面所使用的一张图,觉得可以。当时第一感是出自六朝画像石,正好堪配这册的侯景之乱主题,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魔,右手高举斧钺,正扑向跟前翻倒的小孩。

  使用汉魏六朝画像石素材做封面,是这套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的常例,也历来为中国图书装帧所喜用,当中名气最大的就是鲁迅。记得中学语文课有篇鲁迅的,他写到在S会馆钞古碑,当时我很奇怪为什么是“钞”不是“抄”,所以印象很深,他所“钞”的古碑,就包括了大量画像石拓片,他装帧设计的很多书刊都充分吸收了当中的元素,如著名的《心的探险》他就采用了六朝人墓门画像作书面。

  我想找到《饥死宫城》这张“恶魔图”的出处,这费了不少精力。在一个视频短片中,一张画像石拓片一闪而过,当中一角的形象似曾相识,我截了图细看,确认就是它,继而搜看了大量资料,始觉初时第一感的判断完全错误。它不是六朝,是汉,出自山东沂南县北寨汉墓,挖掘于1954年,墓主不详,但这个古墓留存了大量珍贵的画像石,其中一幅在中室东壁横额上所刻的乐舞百戏图,当中的一个局部人物,就是这《饥死宫城》封面所用的形象。

  这幅乐舞百戏图长234厘米,宽51厘米,从左到右可分为四组场面,分别是杂耍、奏乐、鱼龙曼衍之戏和车马戏。鱼龙曼衍就是以杂技融合幻术装扮成鱼龙虎雀等的表演,张衡在《西京赋》中有过记载,后世柳永的《破阵子·露花倒影》也有描写。这组鱼龙曼衍之中,在鱼戏的后方,就是我所说的图像了,有研究者认为是虎戏(也有说豹戏),也就是人装扮成虎的表演。

  这只虎有兽纹,爪足,大耳,飘须,戴冠,左手执的是什么我难以判断,右手则拿着一把便面,便面就是扇,古人用以遮面的扇状物。它的前面还有一个扮作羽人的小孩,作跳跃状,羽人在画像石中是常见,用以沟通仙界,这里的角色是用来戏虎,大概和现在醒狮表演中,那个手持葵扇引狮逗狮的“大头佛”相类似,只是近年“大头佛”也少见了,但愿不会式微。

  如此,这场景完全是杂耍表演,是喜乐的,《饥死宫城》封面设计为了迁就画幅,把这个小孩羽人从半空移到了虎的爪足之前,意境是完全反了。然而,我又细想,戏虎者变成了被虎欺,不也正是萧衍和侯景的最好映照?沂南北寨汉墓的画像石早几年我在山东博物馆见过部分展品,而这幅乐舞百戏图的形象其实也多有被各种使用,出现过在国家博物馆大展,奥运纪念金币,甚至“火花”里,也就是火柴盒贴画。

  《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还有一册封面是我所感兴趣的,就是第24《石虎肆虐》,是一个口衔利矢、双脚踩弩、两手拉弦、凶悍可畏的武士形象。查找了一下,类似的题材在汉画像石中有很多,称为“蹶张图”。这一块应是藏于南阳汉画馆,出处未详,是我所见同类作品中最为让人过目不忘的一幅。蹶张,是以足踏弩,使之张开,弩在汉代是制式武器,蹶张显然比擘张对拉力的要求更高,威力也更大。蹶张武士出现在墓葬中,是用以镇守墓室、辟除邪恶。

  《石虎肆虐》封面也因为尺幅原因进行了压扁,看拓片原图,其刻画粗犷、洗炼,捕捉到最为紧张的一瞬,人物孔武健硕,姿态传神,凶猛沉雄,极具张力,用在石虎一册,确是十分相配。汉魏六朝画像石,传递了很多的信息,真实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宴乐、出行、信仰等等,有些人觉得其丑陋、粗糙,那是未会欣赏当中的美,想想,作为被文学耽误了的设计大师,鲁迅,对这些石刻画像甚至纹饰的崇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