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史里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靖风 2022-12-10 发布于河北

前言

思索很久,终于决定开启这个大家不稀罕做、小家做不了的系列。

无论对于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世界史的难点在于理解不充分,而理解不充分的根源在于其与我们的认知脱节。初入世界史海洋的你会发现:无论你多用心记,过了没多久都会忘记。

孩子,这不怪你,那一串子陌生的人名、地名和事件,谁能记得住啊!

我这里有个方法可以帮你,那就是把世界史和中国史联系起来,并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不但会加深你对世界史的理解,还会让你拥有更大的格局!

因精力有限,且本号的粉丝多是初学史者,所以这一系列的内容不求详细,只求建立联系。如果有更多感想的同仁,可随时后台戳靖进行交流。

先从世界近代史起,陆续会有更多粉丝们需要的世界古代史里的中国的相关内容,那是最难的,就放在后面写啦!

感兴趣的同仁啊,耐心点,蹲坑等着靖不定期更新吧!

正文

西方资本主义的成长史还是比较长的,仅萌芽的出现就准备了三百多年。



西方资本主义是这么萌发的

进入公元11世纪以后,西欧(掌握绝大多数现有土地的领主全方位剥削无地农民)庄园经济已经压不住人们想获得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的欲望了。有精力的农民选择自己开垦土地,摆脱领主的压迫,这被称为垦殖运动。

垦殖运动有点像中国春秋时期农民开垦私田,撂荒公田(井田)。这类的变化产生的最大影响是让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受损,开垦私田的自耕农钱包鼓起来,毕竟给别人打工哪有给自己干活来得痛快。

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井田制瓦解后迎来的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而在欧洲,因中西地理和文化的不同,这些垦殖者获得了更多财富的同时,还发展出新的经营模式——租地农场,就是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集中大片土地,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给予经济报酬,然后把产品推向市场。

这种名为租地农场的模式可比庄园经济先进多了。

一方面,租地农场里的雇佣农是自由的,无论是人身还是经济,与农场主之间是双向选择。在这样的平等氛围下,农场主为了留住雇农和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必然善待雇农;雇农也会受到激励,对工作投入更多的热情。

另一方面,与庄园经济产出的产品皆自用不同,租地农场的剩余产品几乎全部投入市场。这样可以加速资本积累并扩大经营规模,也增加了市场活力,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与农业出现新气象向伴随的是,欧洲的手工业也以这种雇佣、投入市场、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进行进化(从手工作坊到市场化更高的手工工场)。

无论是农产品走向市场还是手工业集中发展,都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城市。

此时住在城市里最鲜活的势力就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不同于陈腐的封建势力和教会势力,他们是新生代,渴望获得认可和与经济相匹配的社会地位。

新市民一面发展经济,一面抗争着来自教会和王权的双重压迫。这是个非常艰难过程,这一走就走了三百多年。

逐渐成长起来的市民阶层玩起了计谋: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此时的欧洲教会势力非常强大,不但压迫普通大众,也压迫着封建王权。市民有钱,国王有权,两厢一联手,文艺复兴就开始了。

因着教会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于是文艺复兴的大旗上写着解放人性。以思想对思想,比的还是民心,没有民心的天主教会自然是失败了。

而文艺复兴的胜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那根引线。

中国也有资本主义萌芽期

读过世界古代史的你应该注意到这样的巧合,就是世界史中重大的历史阶段,各文明之间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同样的变化。例如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期,思想巨匠涌现期,以及下文要提起的资本主义萌芽期。

公元11世纪,我国正值南北宋时期。宋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萌芽)是古代中国经济史最为重彩的时期之一。因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更因海内外贸易的发展,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存在大量商业贸易现象,大型的商业都市更是遍地开花。

到底有多发达呢?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此时的图景。在文化上也多有体现,宋词和话本子都是应市民需求而生的。

也就是说,在欧洲和中国,市民在此时都支棱起来了。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像欧洲一样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呢?

是因为我们古代的市民不能,也不想。

立不起来的古中国商人

先说不能。

与欧洲相比,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敌人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封建王权。而这个王权的力量之大,大到欧洲教会和王权加起来也比不过。欧洲的王权是分散的(那么大一块地方一百个国王不止),更是弱小的(时时刻刻被教会压迫,国王衣食住行都要受教会限制),所以资产阶级对上王权,还是很可能成功的。

而中国的王权呢?用皇权来形容更恰当些,毕竟我们不像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在诸王分裂的状态。我们全中国只有一个皇帝的历史又长又稳定,历朝历代的更迭也只是皇帝换个姓而已。

彼时的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运行了一千多年,经济模式被规划得符合封建专制统治,思想文化完全被改造得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就连家族关系也被安排得利于封建专制统治。所以刚要萌芽的资本主义完全抵抗不了这么强大的全套“大魔王”。

那么古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悄悄发育然后惊艳历史么?不可以,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他们不想。

为了维护专制统治的最大基石——小农经济,历代统治者都专注于加固“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经商者的身份是社会最底层,历朝历代都被压制。即使在压迫松动的宋代,商人在强权眼中仍是可随便宰割的大肥羊。

所以发家的商人为了找到安全感,就会把经商所得的利润拿去买田地,买官爵,最后洗白一下经商的身份。即使家族仍有商产,也只会让家里最没出息的庶子去打理。

在这样的风气下,商业很难做大做久,而资本主义萌芽是要靠几百年的积累才可以破土而出。纵是中华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但要改变国运仍是杯水车薪。

其实资本主义也曾不甘心,曾二度试图扎进中华土壤。

那时西方已经是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的欧洲在这个时期不止有挑战天主教会的文艺复兴,还有为增加资本积累而开展的殖民掠夺活动(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欧洲国家通过新航路和旧航路,带着武器和传教士横行世界,征服弱小,同化强者。他们在掠夺别国财富并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向世界输送着资本主义模式。



假装不存在

我们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就曾被其输出过(结果失败了)。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虽然主观目的是传播宗教,但带来的西方新思想和技术让时人耳目一新。

在逐利本能的驱使和西方的双重驱使下,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迎来了高光的时刻。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此时以手工业(纺织)雇佣化为代表,还在思想领域涌现了一批先锋:黄宗羲喊出“工商皆本”,表达了商人们渴望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商人参政的诉求;李贽更是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捍卫者——儒家思想,大胆批判男尊女卑、重农抑商、等封建伦理纲常。

但是,很可惜,很可惜,皇权不给资本主义成长的机会,商人也不给自己成长机会,历史更不给古中国机会。明明看到传教士利玛窦、南怀仁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却讥其为奇技淫巧不予重视;明明红毛荷兰和葡萄牙都已经侵占我们领土了,我们还觉得是蛮荒小岛而已丢就丢了就当赏赐了;明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给了我们主动打开国门的机会,乾隆皇帝却以“天朝上国”傲慢姿态将之拒绝。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历史的审判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