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渲染景物 表现复杂心态 |《心安便是归处》周镭镭

 赛作文 2022-11-17 发布于山东

《天天读写》2022.10
 社团星辉 
心安便是归处 
浙江杭州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314)班 周镭镭
滴答,滴答,是雨滴打在伞上的节奏。
【开篇描述雨滴打伞的景象,为下文表现心态作铺垫】
在小区门口挥别好友,看着那一溜烟远去的车影,我收了脸上的笑意,转身,往回走。
【告别好友的孤独】
夜,还未深,只是由着那作乱的雨,有些阴沉的墨色里又多添了一丝凉意。湿漉漉的地面,溅起一小撮一小撮的水花,在沙沙的伴奏里,跃上了裤腿,爬上了棉鞋,让人平增了几分恼意
我打了个冷战,撑着伞,眼睛一直瞅着地面,挑着积水少的地方走,身后是一长串歪歪斜斜的脚印。
【描写雨景,烘托落寞心境】
搬进南苑已有半年时光,便是再不识路的我也记住了回家的路,只是平日里总是车来车往,步行、打球也总有人相伴同行,倒是少有一个人走的时候,更何况此种天气,人烟寂寂。这会儿在雨中漫步,本想自娱自乐来几分潇洒,却是生生酝酿出了点儿落寞的味道。
是了,一个人,一把伞,还有隔了老远的一盏路灯挽留似的拖拉着人影,那清冷影子在寒雨里穿梭,时而收到冷风的问候,这可不就是落寞么?【运用三个“一”的形象描写和反问,突出心中的落寞】
不是小时候对走夜路的恐慌,只是一种忽然走出了热闹的不适应,带着点点让人心痒的空虚。“矫情!”心里有个声音在喊。呵,我抬眼,隔着雨雾望去,只觉得今日的这段路特别长。
【借助联想,进一步表现“我”的空虚、落寞心态】
在转弯口,我下意识地抬头,在那个高高的窗口,透着格外明亮的灯。说不出有多亮,只是在那堆同样格局的屋子里,我一眼就看到了它。那样熟悉的浅黄色的光芒,穿过灰色的雨帘,带着让人心安的温度,熨帖着我的心【渲染灯光的明亮】
那是,家的温度。不浓,不淡,却很暖心。
【看见“家”的灯光,感觉心中温暖】
那灯光,隔着被雨模糊的镜片,延伸着。好似一滴墨入水,刹那晕染,晕染成一幕幕无声的画。画的是晚归的守候,画的是深夜的陪伴,画的是默默的关怀,画的是嬉笑怒骂与酸甜苦辣咸。
【看到灯光产生联想——排比手法,凸显灯光的意义】
也许是被灯光迷了眼,也许是被沙沙的风雨声蛊惑,那一刻,我突然有种蓦然回首,那家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恍惚,有种内心突然滋生的安宁。
不自觉地,我加快了脚步,忘记了,那一点落寞,忘记了,那幽幽的风密密的雨,也忘记了,那刚刚氤氲的、淡淡的孤独。
【“家”的灯光,让“我”感到“安宁”】
只用了平时一半的时间,我就奔上了六楼,喘息着,站在门口,微微有点儿紧张,也说不上来是什么,只是侧着耳朵听了会儿,不过没有听见什么声音,而手上钥匙对着孔插了三次才成功打开家门。走进一看,桌上摆着大大的蛋糕,散发着浓浓的奶香,好似早已等候多时。
忽然身后扑来熟悉的气息,熟悉的嗓音带着微微上扬的语调:“猪……回来那么晚,快点过来切蛋糕,生日快乐!”“嗯。”我习惯性地转身回以大大的拥抱,嘴里应着,嘴角止不住的上翘。心,很暖。
那种暖暖的,是家独有的味道。
【到家后感受到“家”中亲情的温暖】
家,是一种难言的情怀,就像周国平所见的,江南水乡,渔舟唱晚,袅袅炊烟,便是家的幸福,也许平淡,却安之若素。【巧妙列举,阐释“家”的含义,形象丰富,用语简练】当然,平淡里未必没有争吵、矛盾,只是剪不断,理还乱,亲情之中,更多的是包容与理解,反观是非对错,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联想到“家”的丰富内涵】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也许不及游子这般魂牵梦萦,但偶尔离家,哪怕几日未见家人,心里便像揣了一只兔子,蹦跳里是满满的思念。【用语新颖,耐人寻味】人生的漂流里,总有一段时光是渴望“飞”,想要领略外面世界的精彩,却也总有那么一刻觉得倦了,累了,然后开始向往“归”。然而无论飞得多远,蓦然回首,只要看见家在那里,心便安了。
【引用古代名句,表达对“家”的深情】
家,是心之所栖。无论外面有多少风雨,回首家在,走进家中,心安便是归处。
【呼应题目,升华感情,揭示中心】

(指导教师:张旺)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情味浓郁、描述生动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以“我”的心态变化为线索,记述了“我”在雨夜告别好友回到家中的过程,表现了“我”由孤独、落寞到感到温暖、安宁、幸福的心理变化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家”的丰富内涵,表达了对“家”的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形象阐释了“心安便是归处”的人生哲理。运用对比手法,在孤独、落寞与温暖、安宁的心态对比中,突出了“家”的意义。引用和联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语言灵活、生动,颇有情味。
写法借鉴:渲染景物,表现复杂心态。以景衬情是颇有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而渲染是为强化事物特征或表达思想感情而进行着意、充分表现的一种艺术手法。本文为表现“我”复杂的心态,对景物进行了充分而又有新意的描写。文章开篇,“滴答,滴答,是雨滴打在伞上的节奏”,以动衬静,渲染静态,为下文写“我”内心的孤独作铺垫。描写夜雨,“夜,还未深,只是由着那作乱的雨,有些阴沉的墨色里又多添了一丝凉意。湿漉漉的地面,溅起一小撮一小撮的水花,在沙沙的伴奏里,跃上了裤腿,爬上了棉鞋,让人平增了几分恼意”“作乱的雨”,突出了“雨”的无情。写“水花”“跃上了裤腿,爬上了棉鞋”,运用比拟手法,形象表现了“雨”的调皮,强化了“我”的“恼意”。描写“路灯”,“还有隔了老远的一盏路灯挽留似的拖拉着人影,那清冷影子在寒雨里穿梭,时而收到冷风的问候,这可不就是落寞么?”,在这里,小作者巧妙地将“路灯”“影子”“寒雨”“冷风”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孤独、清冷的氛围,形象地展现出“我”心中的落寞。表现“家”的灯光,“那灯光,隔着被雨模糊的镜片,延伸着。好似一滴墨入水,刹那晕染,晕染成一幕幕无声的画。画的是晚归的守候,画的是深夜的陪伴,画的是默默的关怀,画的是嬉笑怒骂与酸甜苦辣咸”,在这里,小作者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灯光”在“被雨模糊的镜片”后的样子,再加上自己丰富的形象和深刻的感受,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家”的丰富涵义,表现出对“家”的深情。
正是本文对景物的成功渲染,才更充分的展示了“我”对“家”的感情,从而,有力地表现了文章主题思想。
文章提升建议:注意强化文体特征。初学写作者,往往会有一个文体不明——或者叫“文体杂糅”的问题,就是同一篇文章一部分像叙事散文、一部分像说理散文。这篇文章也存在这个问题。前半部分,明显是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最后三段却突然变成了有关于“家”的发散性的哲理散文,感觉非常突兀。
其实,删除最后三段,到“那种暖暖的,是家独有的味道”煞尾就很好了。要么就把后面这些内容编制到前面的内容中,这样也可以。

(点评:徐东祥)

END

钟浥辉:巧用童心写美景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鲁闫晓瑄:严谨的文章结构

《天天读写》约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