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降温!专家教你如何预防秋冬季常见病

 一元堂中医张 2022-11-17 发布于辽宁
Image


秋冬季节



常见病预防

霜降以后,气温由凉转寒会引起人体的一些变化,如果受寒,则可能会引起一些疾病或旧病复发。如何预防秋冬季节常见病,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Image


1

消化系统疾病

Image

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易被扰乱,秋冬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应特别注意腹部(肚脐)的保暖,及时添加衣物,晚上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受凉引起的陈旧性胃肠疾病复发。

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食物冷暖适宜,胃肠道疾病患者的饮食要温和清淡,细嚼咽,千万不要吃凉的、太热的、太硬的、太辣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切忌暴食和醉酒,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注意情绪,胃肠道疾病与人的心理和情绪密切相关。过度的悲伤、恐怖和愤怒都会导致肠胃疾病。

胃肠患者应结合自身身体情况,适量运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Image
Image

2

呼吸系统疾病

Image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嗓子疼、鼻干口干、咳嗽等症状。


主要有以下预防措施:

防寒、戴口罩

要尽量避免与冷空气直接接触,寒冷有风的天气,早晨最好不要出门,必须出门者可戴口罩。重视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特别要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的保暖,防止感冒着凉。

注意个人与环境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之一。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上午、下午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烟尘污染和刺激。不要随地吐痰,包痰用纸和擦鼻涕的纸也不要乱扔,以免病原扩散,危害他人。

合理饮食

多喝水,多吃些梨、白果、洋葱、白果萝卜粥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少食过咸、辛辣燥热、熏烤与油腻之物,减少呼吸道刺激,对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减少心理压力,保持情绪平衡稳定。患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康复。

适当锻炼

适当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根据年龄、体质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持之以恒,运动强度以不感到劳累和气喘为度。

戒烟限酒很重要

戒烟对呼吸道疾病预防很重要。香烟的烟雾会导致肺的防御功能降低,加重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发作。经常饮酒也会刺激呼吸道,生湿积痰,使病情加重。

Image


3

心脑血管疾病

Image
Image

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脑栓。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

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被和保暖措施,比如外出时,除衣服、鞋要穿得暖和外,可以穿件马甲护好胸口,系围巾、戴帽子和手套,以防热量从领口、袖口跑掉。避免冷风从呼吸道进去,对血管、肺造成伤害。


切忌猛起身

早上醒来后不要立即起身,在床上稍稍活动一下脑袋和身体,防止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蹲便后,也不要猛起身,最好在旁边设置扶手,辅助老人缓慢站起。

Image


饮食需注意

在饮食方面注意饮食结构,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

4

周围血管病

Image

Image


寒冷是肢体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诱发和致病的主要因素。因为寒邪侵袭,凝滞脉络而为病,湿邪致病症状更为严重,所以预防周围血管病加重需要注意防寒和防湿,做好保暖工作;同时也要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或是保持同一姿势,三十分钟左右活动一次;另外需注意下肢外伤的发生。


5

关节炎

Image

Image

受寒受凉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风寒湿痹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以及关节僵硬症状都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加重,个别病情稳定的患者还易因此复发。

有关节炎、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天气转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骑车族可通过佩戴护膝、护肘来防止关节受凉;多晒太阳,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也有助于关节的健康。



END

Image

石家庄市中医院供稿

通讯员:段晓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