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万隆会议到G20巴厘岛峰会,“求同存异”历久弥新

 昵称71627124 2022-11-17 发布于北京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这是首次仅由亚洲、非洲国家发起和参加的大型国际性会议,引发世界瞩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冲破重重阻力出席了万隆会议。面对部分国家的敌意与围攻,周恩来总理发出了至今听来仍然令人心潮澎湃的声音:“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倡导了以“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为核心的万隆精神,数十个亚非国家们形成了对抗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万隆精神”历久弥新,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占据全球GDP80%的全球最有影响力大国领袖共聚印尼,再次让世界瞩目。
这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G20领导人的首次线下会晤,也是自俄乌冲突以来的首次沟通。与67年前一样,这次峰会的目的不是“吵架”而是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危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在这次峰会上,多国领导人及国际机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及人类和平与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话题。此时此刻,全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弥合分歧,凝聚共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从万隆到巴厘岛,大半个世纪过去,“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精神再次在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出引领性作用。与会各国之间积极组织了多场双边和多边会谈,虽然各方意见不无分歧,但“开放”“务实”“合作”“相互尊重”仍然成为各场会谈的关键词。
对全球性危机的构成原因、责任划分以及化解方案,不同国家从不同立场出发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些观点差距甚远,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原则依然成为当下处理国与国之间意见分歧、破解全球性难题的必要法则。我们看到,在这次峰会上,不管是东方与西方之间、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之间,都表达了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开展合作的意图,力求用务实灵活的态度处理分歧,从更高站位出发寻求共赢,最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最终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这是一个聚焦“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宣言,这是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对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
在复杂严峻且动荡分裂加剧的国际形势之下,呼唤着大国担当作为,对此中国责无旁贷。我们也强烈感受到,国际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期待、重视中国的意见与行动。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从自身发展到都全球治理离不开与中国的密切沟通和互动合作,中国是他们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
在全球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剧和国际形势愈发复杂动荡的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最可宝贵,求同存异的意义更加凸显。推进全球治理离不开大国的示范引领作用,G20巴厘岛峰会之后,与会各国应按照《宣言》指引的方向与共同的承诺,积极团结协作,有效管理分歧,共同致力于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信心与强大力量。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责编:徐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