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亭一廊”,《鸿雪因缘图记》记载的古亭将再现扬城

 wfchengyzzs 2022-11-17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文汇阁已基本建成,周边有的亭廊也已建成,初具雏形。在不大的空间里建设了“五亭一廊”,文汇阁将成为扬州的“亭廊大世界”,《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国内少见的“品字亭”也将展现。

图片

文汇阁全景

“五亭一廊”
《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的古亭将再现

经过施工人员的奋战,文汇阁的亭廊建设快速推进,有的亭子已经建成,有的已经呈现雏形,连接亭子的长廊也在建设之中,而东北侧的假山也在堆叠。整个廊亭假山建成后,文汇阁将更加美丽。

最南侧一个上圆下方的亭子已建成主体,仅剩下最后的盖瓦程序;中部由三个亭子组成的大亭子已全部建成,崭新亮相;而最北侧的一个长方形亭子也已经完工。在中部区域,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连接亭子的长廊建设,而在东北部,施工人员正在堆叠假山,一片忙碌。

“整个区域将建设五亭一廊,年底全部完工后,这里将是扬州亭廊比较集中的区域。”负责工程建设的江苏兴业环境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扬州园林融南方清秀、北方雄伟于一体,艺术风格和景物特点堪称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扬州画舫录》记载“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园亭在扬州园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扬州五亭桥之于瘦西湖。文汇阁的园林方案设计以尊重历史建筑原貌、复原古籍原图布局、展现扬州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功能需求作为设计依据,经调研查阅相关资料,《鸿雪因缘图记》的古籍原图中,文汇阁前庭有“御碑亭”,西侧有“品字亭”,后苑有天圆地方亭、歇山亭、六角亭。因此,这次共规划设计了“五亭一廊”,《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的古亭将再现。

据介绍,文汇阁的园亭建筑,得致去纤,得雄去犷,屋角起翘较苏州低平,屋面均用灰筒瓦,建筑尺寸中多处采用“九”和“五”两个数字,呼应文汇阁作为御书楼的官式建筑的规制与皇家气质。工艺极为精细,地面铺设砖细方砖,木结构及装饰木料选用印尼菠萝格。整体风貌和建筑尺度以及楣窗、角芽、撑芽等装饰图案采用“岁寒三友”松竹梅和“四君子”梅兰竹菊,带有文人风格、诗情画意的格调。

       填补空白
“品字亭”将现扬城

在文汇阁施工现场的中央区域,一座造型十分独特的亭子引人注目,这是一个由三个亭子组合在一起的大亭子,中间的亭子较高,为重檐四角亭,两侧是两个单檐四角亭。这样三个亭子组合在一起的大亭子,平时在扬城从没有见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亭子?

图片品字亭

“这是品字亭,是由三个四角亭组成的'品’字形亭,取名为'映雪’'囊萤’'凿壁’,均引自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囊萤映雪’和'凿壁借光’。”江苏兴业环境集团的专家介绍,品字亭位于整个园林中最中心的位置,是全园的视觉焦点。南侧中心一亭为重檐四角亭,至宝顶为9米高,柱间距为3.6米;北侧两个单檐四角亭,高6.9米,柱间距为2.5米。与长廊结合,像是园中的一根腰带,起到分割空间作用的同时,也巧妙借助水面与长廊的回声,增强共鸣效果。品字亭是水中亭,是古戏台,是园中谢,寓意扬州两个经典园林标志建筑瘦西湖五亭桥和何园水心亭的结合。四周用木栏杆围合,内设砖细座凳,落地罩采用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图案。飞檐翘角,悬挂风铃,风起铃动,声音悠扬,为文汇阁整个园林平添几分意蕴。

“文汇阁的品字亭是根据古籍记载恢复建设的,在扬州的园亭里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填补了扬州园亭的一些空白。”专家同时介绍。

在品字亭的西南角,也有一个亭子造型较独特,上面是圆形顶,下面是方形亭子,这个亭子是个“天圆地方亭”,在扬州的园亭中也较少见。

据专家介绍,天圆地方亭,是连接地下车库的观光电梯亭。名为“大成亭”,引自乾隆皇帝御制诗《文汇阁 · 叠庚子韵》诗,“天宁别馆书楼耸,向已图书集大成”。天圆地方亭下层檐为正方形,上层檐为圆形的重檐亭。在古代,人们认为天为圆形,地为方形,常以圆喻天,以方比喻地。天圆地方亭也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这种认识和崇拜。大成亭,至宝顶高6.8米,下层为钢结构方亭,檐口高度为3.3米,柱间距为3.3米,下部为方钢柱,与电梯钢结构焊接,方钢柱外侧包印尼菠萝格实木。上层为木结构圆亭,由八根木柱组成,檐口高度为4.85米,柱间距为0.93米,面阔2.3米。大成亭既将现代钢结构电梯与传统木结构园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

       专家讲解
文汇阁亭廊各具特色

文汇阁里还有哪些亭廊?它们有什么样的亮点和特色?专家告诉记者,除品字亭、天圆地方亭外,文汇阁里还有御碑亭、卷棚歇山亭、六角亭和长廊,各具特色,充满文化内涵。

图片御碑亭

御碑亭:坐北朝南,临水而设,高8.6米,柱间距为1.5米,为八角重檐亭,是亭中等级最高的式样,八个角有八面来风、八方来仪的内蕴在内,也有八面通八风之寓意,又因形状似八卦而与中国易经文化相呼应,所以人们认为呈八角形之建筑是祥瑞的。御碑亭内立一汉白玉石御碑,御碑高2.609米,宽0.92米,尺寸中均含有9和5两个数字,御碑碑首为双龙戏珠,碑身边框有图案线刻,碑文均采用正楷繁体字,碑座为须弥座。御碑正面碑额为“上谕”,碑文采用乾隆将《四库全书》贮藏于文汇阁的谕旨(引自《清宫扬州御档》)。背面为碑额为“御制”,碑文为乾隆为文汇阁题的四首御制诗:《文汇阁》《再题文汇阁》《文汇阁 · 叠庚子韵》《命颁布四库全书,时许愿读中秘者抄录无靳,诗以志事》(引自《御制诗五集》)。  

卷棚歇山亭:名曰“凌云亭”,引自乾隆皇帝御制诗《再题文汇阁》,“万卷图书集成部,颁来高阁贮凌云。”歇山式屋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又名九脊顶。而卷棚歇山顶是指歇山卷棚顶无正脊,屋脊部位形成弧形曲面的一种山顶样式,为歇山式屋顶之一种。凌云亭与长廊结合,形成文汇阁园林北侧的分界线,与友好会馆、品字亭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在整个园林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扇形的弧面形状与池岸相协调,典雅中透着柔美,充满诗情画意,常用于非正式的皇室离宫,既有歇山亭的雄,又体现南方园亭的秀。

“目前正在叠制假山,未来在假山上,还将建设一座六角亭。”专家介绍,在假山爬山廊之上建有一六角亭,取名“崇经亭”,引自乾隆皇帝御制诗《文汇阁》“皇祖崇经训,图书集大成”而名崇经亭,建于文汇阁园林中假山之巅,离地面高4米,亭顶高耸,为6.1米,柱间距为1.8米,亭立山间,小巧玲珑,柔婉无限。站在亭子里,白天可俯瞰园中美景,别有一番风采,晚上在此登高赏月,更是意境深远。 

文汇阁除亭外,还有一长廊,名曰:“品芳廊”。西入口题“书山有径”,东出口题“学海无涯”,品芳即品味书香气息。品芳廊,全长95米,南北分流,衔山环水,曲折回环把各个单元的建筑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姿态各异,风格协调,南北贯通的彩色缎带,联系着崇楼杰阁。同时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东西向长廊将全园分成北“山苑”和南“水苑”,在视觉上扩大了整个园林空间。通过爬山廊与假山串联,形成立体交通,将全园景色分成上下两个层次,在有限的空间内,平视则曲折多变,引人入胜,鸟瞰则高低起伏,生意盎然,使游人视野时展时缩、时仰时俯,达到“景愈藏,意境愈大”的人间仙境。

“文汇阁的亭、廊,艺术性地将扬州亭、廊建筑技艺体现得淋漓尽致。”专家介绍,《释名释亭》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亭的功能是“停”,即供人休憩。亭廊既是游览文汇阁路线上的一个个美的“休止符”,也是一个个“观景点”,亭是景观,廊起到连接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在构景上,又使得园林这一整部“乐章”显得抑扬顿挫,张弛有致,成为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的一种优美的“旋律”。“文汇阁的亭、廊给来访者提供了一处听风观景的休憩地,在品读古籍之余让心灵回归自然。”



图片
温馨提醒


大家出行游玩时,不要忘记做好个人防护,出门记得戴好口罩哦。
图片
图片

文/图:张孔生

校对:王海艳

编辑:李亚晴

图片

图片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扬州,你早晚会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