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精彩绝伦的心理学探索之旅!

 我最喜爱的宝库 2022-11-17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生活不易,越来越多人希望学点心理学,获得疗愈,摆脱焦虑,更加自信从容。

但是,心理学的世界纷繁复杂,我们该从哪里进入?

如何拥有正确的导航,避免误入心理学的迷途和岔路?

有趣又实用的心理学是什么样的?

如何通过学习心理学获得强大思维,摆脱常见谬误?

这本畅销30余年、广受赞誉、通俗易懂、有趣实用的心理学经典带我们踏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探索之旅,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自信!

图片

● 《心理学(第13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韦德所著通俗易懂的入门经典《心理学(第13版)》。

图片

情绪

同样是奥运会决赛选手,其中一位获得第二名拿了银牌,另一位获得第三名拿了铜牌,那么哪个选手会更快乐呢?

肯定是那个银牌得主,对吧?

但答案是否定的。

图片

一项研究发现,铜牌获得者要比银牌获得者更快乐。

很明显,运动员们会把自己的真实表现和可能的结果进行比较。

银牌获得者因与金牌失之交臂而感到沮丧和难过。而对铜牌获得者来说,最为担心的是排到第四名,从而失去获得奖牌的机会,所以只要能站上领奖台就已经很开心了!

认识情绪并理解情绪如何影响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两个人从尼泊尔登山回来,其中一人说:“我好高兴啊!那里的天空无比蓝,当地人也很友好,群山雄伟,生活很美好。”

另一个说:“我非常痛苦!那里到处是臭虫和跳蚤,没有厕所,还要喝牦牛酥油茶,山里太糟糕了。”

同一次旅行,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是如何在体内“工作”的?

是某件事让你恐惧、愤怒、悲伤或狂喜还是你对这件事的解释让你恐惧、愤怒、悲伤或狂喜?

你在期中考试中得了A,你的情绪会是怎样的?要是拿到了D,感受又会如何呢?

大多数人会认为成功带来快乐和幸福,失败则会带来不开心。但究竟是哪种情绪感受,主要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你的分数。

你会将这个分数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或归咎于懈怠)?归咎于老师、命运或者运气?

图片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成绩好是因为自身努力的学生往往会感到自豪,觉得自己优秀,并感到满足。

那些认为自己考得好纯属侥幸的学生则会充满感激、感到惊喜或内疚(“我不配获得这个成绩”)

那些将考试失败归咎于自己失误的学生更倾向于感到后悔、内疚或无能为力。而那些将考试失利归咎于别人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愤怒。

因此,评价与解释对大多数情绪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学(第13章)》在“情绪”这一章中对情绪和压力的生理、心理基础都进行了最前沿的探讨。

图片

群体

假设你在某个城市的街头或其他公共场所遇到麻烦,比如,被抢劫或阑尾炎突发,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你更有可能获得帮助?

  1. 一名路人经过;

  2. 附近有几名路人;

  3. 附近有许多路人

假设你和其他7名学生一起坐在一个房间。你看到一条10英寸的线段,并被问及其他三条线段中与它相等的是哪一条。正确答案显而易见是线段A。

所以,第一个人选择线段B使你感到好笑。你对自己说:“视力真差,它差了整整两英寸!”

第二个人也选择了线段B,你会想:“真是个白痴。”

但是,当第五个人还是选择线段B时,你开始自我怀疑。

其余两名同学也选择了线段B。现在,你质疑的是自己的视力。

实验人员看着你说:“轮到你了。”

图片

你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群体的判断?

社会心理学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试图理解他人的行为:

售货员真的认为我穿这件衬衫好看吗?

或者他夸赞我只是为了拿回扣?

朋友朝我发脾气是因为睡眠不足所导致的情绪不稳定,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混蛋?(《心理学(第13版)》在“社会心理学”这一章中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行为做出了解释。)

图片


图片

意识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柯布尝试从别人的头脑中“窃取”信息,并将一个人的想法植入另一个人的潜意识中。

在《逃出绝命镇》中,克里斯被催眠进入了“沉没之地”。在那里,他的意识被强行地、令人不安地与身体分离。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汽车可以自动驾驶,手机可以进行人脸识别,机器人可以监控自己的进度并试图解决一些问题。这些设备有意识吗?

埃隆·马斯克甚至担心,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最终将导致人类的灭亡。

人工智能来了,我们更需要理解人的意识。

为什么有时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和周围的事情过分警觉,但有时候我们会做“白日梦”或让意识进入“神游”状态?

为什么有时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在自言自语,仿佛意识与自我分离,就像“我的意识在捉弄我”?(《心理学(第13版)》探索了意识如何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可预知的变化;然后研究了睡眠和做梦。在本书中,你将对意识有更清晰的认知。)

图片

学习

试想一下你在某一天可能会做的一系列事情。

你可能喝了咖啡,跑了3英里,复习了考试内容,玩了一会儿吉他,刷了刷网络视频,还召集朋友共进晚餐。

你为什么喝咖啡?又为什么要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表现出的许多行为,甚至是你没表现出的另一些行为,都是学习(或称为条件反射)的结果。

让我们回到你为什么要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这个问题上。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获得一个好成绩、收获成就感、让父母开心等。

这些让人愉悦的结果会强化你的学习行为,而且你很可能在未来维持甚至增加这种行为。

但是,如果你不学习,让人不愉悦的结果——不及格的成绩、挫折感、父母的失望——可能会减少你不学习的行为,并促使你在未来花更多时间学习。

在这个例子中,你的行为受到了对应结果的影响,这个过程叫作操作性条件反射。

这两类条件反射,即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以解释人和其他动物的许多行为。(《心理学(第13版)》在“学习”这一章中,对学习行为进行了解释。本章探讨了条件反射以及与学习有关的各种现象。)

图片

神经

T.P.在66岁时记忆出现了问题,一开始是记不住名字和地点,后来病情日益加重,直到记不清日期和当前事件。有人在他死后对他的脑进行了检查,发现了一些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异常。

S女士60多岁时,遭受了一次严重的中风,影响了她右脑的后部区域。她的智力完好无损,但无法注意到视野左侧中的信息。例如,坐轮椅时,她会向右旋转近360度来寻找位于左侧的物品;化妆时,她完全忽略了脸的左半边。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颅骨内三磅重的器官为我们所做、所思的一切提供了基础。当损伤与疾病影响脑功能时,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在身体上、情感上或认知上发生改变。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痴呆症患者可以通过诸如算数和朗读等常规认知任务来改善其认知功能。也有研究人员提出,经常参加“脑训练”活动,可以增强健康个体的认知表现并预防痴呆。

对于这些观点,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意。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究竟是证实还是证伪了这些说法呢?

除此之外,你是否听到过这样的论点,即“左脑”型的人倾向于更具分析性和理性的思考,而“右脑”型的人则更具创造性、艺术性或直觉性。

你是否认为行为上明显的性别差异可以用“女性脑”与“男性脑”的生理差别来解释?

你是否相信一种普遍流行的说法,即“人类仅使用了10%的脑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心理学(第13版)》“脑与神经系统”一章的内容中一一揭晓。)

图片



图片

记忆

1953年,当亨利27岁时,外科医生为了治疗他严重的癫痫发作,切除了他的海马、大部分的杏仁核和一部分的颞叶。

这个手术使亨利的癫痫得到有效缓解,但也产生了一项严重的副作用:他不再记得超过15分钟的新经验。

但是,亨利可以偶尔回忆起特殊的情绪性事件,比如他有时能够想起他的父母都去世了。这说明,当有情绪的参与时,记忆加工是不一样的。

亨利也为这个结论提供了证据。

图片

有一次,一位研究人员问亨利发生在1963年——在他手术10年之后的一起新闻事件。亨利回答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被刺杀,虽然他想不起来这个人的名字了。

当告诉他这个人的姓名首字母是“JFK”时,他回答道“约翰·菲茨杰尔德·肯尼迪”。

对于亨利来说,在生命中的大多数时候,他都没法想起身边事物的新进展,但是那些引发他情绪共鸣的事件似乎更容易被记住,即使记住得不是很清晰。

研究者还发现,亨利也可以学做新的事情,但他无法记住学做这些事情时的情景。这说明,人们对程序的记忆与对事实和情景的记忆可能产生分离。

亨利这一案例表明了,记忆不是一个简单的、通用的过程,而是由多种系统和功能组成的。(《心理学(第13版)》对情绪与记忆等进行了探讨,还对记忆的测量以及不同的记忆系统如何共同工作进行了介绍。)

图片

成长

如果你用布盖住婴儿最喜欢的拨浪鼓,婴儿就会认为拨浪鼓已经消失,并不再找它。

三岁的孩子玩捉迷藏时可能试图通过屏住呼吸和捂住自己的眼睛来隐藏自己。

年幼的妹妹可能会因为两个玻璃杯的形状不同而抗议说姐姐的果汁更多。

在你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当她第六次把勺子扔在地板上的时候,你说:“够了! 我不会再捡起你的勺子! ”孩子会认为你在虚张声势,并且检验你的说法。

图片

你是认真的吗? 你生气了吗?如果她再次扔掉勺子,会发生什么?

她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让你发疯,相反,她还不了解你们双方的意愿可能存在差异,有时这些差异很重要,有时则不然。

孩子的思维如何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不管是好是坏,每个平凡的孩子都会成长为与众不同的成年人。哪些因素和影响使得他们在成年后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人类从小就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聪明才智。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何不同?(《心理学(第13版)》在“生命全程发展”这一章中,侧重研究了儿童发展。)

这本书还有哪些有趣之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翻开这本书,开始精彩的心理学之旅吧!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带走~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