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一条抽着烟跑马的消息(视频),估计是火遍了跑步爱好者圈子。 据网络公开消息,这消息是14日由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的,我是从网络公开渠道上获取的图,为了尊重视频的原作者,把发布者的名字保留在截图中,避免有盗图之嫌。这样声明一下,才敢将这来自网络的素材,引用在小文里。 图中英文标题说得非常清楚,直译的意思: 中国男子仅用三个半小时跑完马拉松,尽管在整个42公里中在连续吸烟——此前,他已经这样做过两次了。 一时间,这条消息激起好几层浪。 首先,多少人跑得下马拉松,之前我们说过,这已经是万里挑一的事情了。 其次,330(跑友圈对三小时三十分完赛的习惯叫法,也是业余跑者很标志性的一个坎儿)的成绩,已经令完赛的人群里的大部分(包括老威)膜拜了。 之所以成为热点,问题出在吸烟上。 网络上的观点有两派: 一是运动中吸烟——即使是运动后吸烟都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故而是被坚决反对的。 另一派的意见是,反对无效。人家有这体力,有这体质,有这自由,加上有这享受,别人凭什么说长道短? 吸烟的人,都有“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说法。运动后吸烟,同样被认为有消除疲劳的功效。 所以,吸烟是快乐,跑步也是快乐,两相叠加,正正的结果,还是得正。 老威看来: 1、纯从劝他人保持健康习惯上,他人的确没有资格说过多的话。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有的人喜欢吃辣的,有的喜欢酸的,甚至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苋菜杆、臭冬瓜之类的发酵食品,在别人那里,却是闻之则臭不可当,欲呕难忍。 你说抽烟有害健康,ta说我压根不想健康。或者我能跑330已经足够健康,不信你跑一个给我看看。你有何话说? 劝人向X(此处X可以有无穷个选项),这种事情老威年轻的时候也做过,近些年,有感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不同认知的人说再多也是徒劳,加上很多事情的确难以一律说是对是错,所以,再也不做劝人的举动了。 2、在你自家,你可以大吸特吸,但不能到公共场所来这样搞。如果在自己家里抽,纵然抽到浓烟四溢,邻居以为发生火灾,报警后,消防队的巨大水龙可劲地喷灌——那是在你自己家里,你有这个自由。 但在公共场合,却是对别人的损害。 二 老威赞成上述第二个观点,即抽烟是你的自由,但在公共场合,每个人的行为,要符合公众要求。 北京市明确发布过《管理条例》,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政府发布的各种管理的“条例”,都是法律的补充形式。换言之,如果说了不许在室内公共场所抽烟,你不听,偏要为之,其性质上,就是违法。 违法如果不到犯罪的地步,很多人不当回事。譬如,违反交通法,这也是违“法”,但因为从交通违法到负刑事责任之间,还有距离,所以,很多司机,总是按照过去的说法,叫“违章”。 道理类同。 老威就遇到过和听到过许多这样的案例:有人在家中抽烟,怕影响家人,所以在楼道里抽烟,影响整楼道人。 在疫情刚起的时候,有的人在楼道的楼梯间抽烟。为了自己在楼梯间不被熏死,就把楼梯间的防火隔离门打开,让楼梯间与楼道打通。为了方便以后继续去抽,把隔离门的门轴用物件卡住,让门始终开着。 我们知道,楼梯间的隔离门设计的结构,是一旦外力消失就自动关闭的——将楼道和楼梯间隔开,是消防的基本常识:一旦某个楼层发生火灾,由于隔离门的作用,火势或者浓烟会延缓祸及楼梯间,让其他相邻楼层的居民,有机会从楼梯逃生。 可以毫不过分地说,保持楼梯间隔离门常关,是对他人生命的一分保障。 在楼梯间抽烟,且把隔离门保持常开的人,实际上剥夺了他人一旦发生火情时的逃生机会——由于发生火情的机会较少,所以,他们意识不到对他人的潜在伤害。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威不干涉别人有抽烟的自由,但旗帜鲜明地反对“尊重你的抽烟自由的同时,你却把我给伤害了”的做法。 三 对二手烟敏感的人,真的不是矫情。 老威最早学会吸烟,是在大学时代。那时候每日训练真的非常辛苦,利用课余两三个小时的激烈训练下来,回到宿舍时,已经精疲力尽。那年头又没有什么营养保障,训练结束后喝瓶老酸奶,偶尔晚饭吃一份小炒,算是生活中难得的享受了。 同宿舍7位同学,有5位抽烟,跟着他们“抽一口解解乏”,后来就真的抽上瘾了。 一直抽了20年,有一次在上海出差,从周六的早上开会到傍晚,坐夕发朝至的火车回北京。在夜里,咳嗽起痰,反复上厕所清理嗓子,弄得狼狈不堪。走出北京火车站,把兜里的半包香烟和一个打火机,扔进广场的垃圾桶。 就这样把烟彻底戒了。 很多人有过戒烟戒酒的经历,也有很多人痛苦于“复发”。我的体会,只有经历了极度的难受和尴尬,“思想触及灵魂”了,戒起来都顺利成章。 但是对于别人抽烟,我没有多么明显的反感,好像比较麻木。 直到七八年前(那时候已经戒烟五六年了),在一次极寒天气时,户外剧烈运动,伤到了呼吸道,酿成急性支气管炎。不知怎么一来,后来沉淀成慢性支气管炎。那几年,到冬天就很危险,如果遇到刺激,很容易来个“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发作之时,常常弄到通宵无法入睡。白天则咳嗽声响彻环宇,办公室里也大有咆哮公堂之势,如正当发作时恰遇开会(实际上每天都要开会),真是尴尬透顶——好像成心来踢场子的架势。 从此,对于被二手烟的刺激,变得非常敏感了。 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烟的刺激,它非常容易引起咳嗽。 其次,“慢性的急性发作”时的窘态的记忆,令我在心理上对当下正在受的烟的刺激,发生放大作用。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不抽烟的人讨厌边上有人抽烟的态度:他们真的不是矫情,是真心难受。 老威这皮糙肉厚的老家伙,平时不怕疼不怕累的,如果不是真的受不了,能在遭到二手烟的进攻时,跳脚得跟屁股被火烧了一样暴躁吗? 那些抽烟者回怼抗议者是“矫情”的,我恨不得上去抽ta俩大耳刮子。 四 抽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很大。 本文的立意,不在于讲抽烟有多么有害。因为老威不是医学者,也不是医务工作者,讲抽烟的害处这样的科学专题,没有资格。 我有一次去探望跟老威同龄的一位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病人,据病人的家人说,医生嘱咐,出院后一定要戒烟,并说医生提示,吸烟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最大。 最近这些年,锻炼比以往几十年来都更讲究科学,生活习惯也比年轻的时候改良了很多,与此相应的收获,同样也很多。 首先是脾气性格,自己观照自己,都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其次,要是从耐力来反证心肺能力的话,恐怕比年轻的时候更胜一筹。 再次,从七八年前因为运动不当,导致呼吸系统的顽疾,在困扰我五六年后,在距今往前两三年的时间里,得到逆转性的恢复,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在冬天发作了——而在之前的每年冬天,几乎都会让我演出一轮上一个段落里所描述的景象。 最后,虽然过去几十年都在运动,但是过去多少带有竞技的性质,多多少少有各种伤痛来伴随。而近几年的运动,则是“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越来越远离身体伤害”。 说了这么多,当然并不都是“远离吸烟”带来的。而是好的运动模式,加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带来的。 而“好的生活习惯”里,也包含“远离吸烟”。 从一条有趣的新闻,引起一些对自己曾经走过的健康之路的感想。因跑步中吸烟其事从未见闻,颇感新奇有趣,故作一小记。 =========================== 作者:老威修斯,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