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浅议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现象

 庚儒说 2022-11-18 发布于黑龙江

按:这篇文章作于2011年,依旧是一篇作业。

“中国风”风格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虽然不是新时期的旧体诗词,但其中呈现出的古典的审美趣尚和表现手法,却有着明显的旧体诗词的印记,而且其中的优秀之作,与新时期的旧体诗词也表现出了一些类似的特点。探究“中国风”这一现象,对研究新时期的旧体诗词,多少还是有着补苴罅漏的侧面作用的。

以往的流行歌曲歌词,整体成就不高,但与古典诗歌还是有着一点渊源的。若比较起来,很有宋诗的风格。现当代的歌词中,还没有哪些愿意花篇幅来写景,都是直接抒情。这些歌词的特点,正如严羽所批评的宋诗那样“以议论为诗”,表达方式是直截刻露的。如“有一天我会让你回心转意”(侯强《回心转意》),“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李宇春《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这样的表达,虽然也不乏闪光的哲思,但还能找出比这更直接的表达吗?尽管也有部分触动心怀之作,可惜它们大多只接过了宋诗的缺点,若说“宋诗以思理筋骨见胜”,那么流行歌词恐怕是以直截刻露见绌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风歌词的出现,便为歌词的写作开启了新的局面。就内容而言,中国风的歌词仍是大都“类不出绮怨”,它们的进步,更多是表现在艺术上的。中国风的源起,最早应见于台湾歌手周杰伦2001年的专辑《范特西》中的《双截棍》。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风是对乐曲风格和歌词风格的总称,在这里,我们只探讨中国风的歌词。歌词描写了一个少年热衷武术并想成为侠客行侠仗义的仁者之侠。不过,由于其饶舌的演唱风格,它与后来《八度空间》中的《龙拳》一样,并没有被人们认作是中国风的开始。直到2003年推出的《东风破》,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风的开始: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这首词作很有柳屯田那种今昔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写旧地重游,感怀往事、故人,今昔画面一起涌上心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感慨。副歌之前写在月圆之夜,伴着一盏孤灯,追忆年少时的历历在目的往事,思念当年之人,以及人去楼空后的寂寞。副歌部分写耳畔响起东风破的琵琶曲,这悲伤的曲调更触动了自己的情思,以落寞伤感的情怀结尾,显得韵味悠长。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名,但是由词作者方文山借用,便产生了些许的词牌名的味道。

这首歌词的风格是很有代表性的,意象古典,意境优美,但也夹杂着些许似通非通的语句(如酒暖回忆思念瘦)。中国风的歌词,也可见一斑。在此之后,周杰伦每一张专辑中都会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歌词的内容与手法也是沿着《东风破》的风格继续拓展与开新。此外,越来越多的歌词也渐渐开始了这样的尝试,渐成风尚,蔚为大观。但佳作仍是寥若晨星的,不少网络歌曲大有画虎类犬之感。目前,其中的佳作已然有升入文学殿堂之势,甚至在台湾的课本中,在北大的考试题目中(尽管北大的考试题目是指出周杰伦《青花瓷》中的语病,但其中也能看出这一歌词的受观照的程度)出现。不过流行歌曲的歌词还不能与登大雅之堂的诗词相提并论,但宋词的原貌,不也就是供人演唱的歌词吗?

现代的旧体诗词是文学、值得入史,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了,在大勇师的论文《二十世纪诗词史之构想》中已经阐发得较为透彻,在这里就不复赘言了。那么歌词呢?在这里要下一个大胆的结论,歌词会是现代诗歌的旁支,现在它的形态还只是“在乎文章技艺之间”,但时隔不久,必然也将会成为当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归纳起来,中国风的歌词,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多用古典意象。前文已经提到,之前的歌词中很少有愿意花费篇幅来写景状物,但是在中国风的歌词中,写景状物渐渐多了起来,所选取的意象有着浓重的古典气息,甚至直接采古典诗词化入,如王力宏《在梅边》:

春水望断 夏花宿妆残/谁闻秋蝉 谁知冬来/冷秋千 笑声似犹在/剪不断 思念欲理还乱/前缘等待 再续后爱/梦梅丽娘还魂归来/岁月摧残发白/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

歌词中所写的春水、夏花,秋蝉、秋千,都是有着典型的古典意蕴的,其中的剪不断理还乱和梅丽娘又是分别用了李后主和牡丹亭的典故。又如后弦《昆明湖》:

放春周游忘三千里/昆明送湖见面雨/错当苏堤/轻影瘦湖边投张绿/新撕小翠绸缎衣/将错就错乘春美意/岸离昆明十七句/诗兴拥挤/云茶素眉等水来请/两毫春意透湖心/别了低不语/平仄心牢记/春来怒放春归爱不提/湖拥山水厅/心却住昆明/化装茶马送你离去/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我欲把心寄给春 再暖一回/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我欲把心寄给春 再暖一回/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副歌之前写景,清丽可爱,虽有雕琢的痕迹,但也颇有白居易、苏轼、袁宏道等游西湖的味道,副歌部分回忆去年之人,又让人不免想起《生查子》的“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掌故。

2.多用古典的词汇和语法。第一点是内容上的,这一点则是表现在中国风歌词的形式上的。若从语言学的角度上讲,风格即是语词选择与语词排列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语法上则是词类的活用较为显著。如周杰伦的《千里之外》: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你无瑕的爱/你从雨中来/诗化了悲哀/我淋湿现在

歌词中的首句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对仗结构,之后的几句,透明尘埃、诗化悲哀、淋湿现在,则是明显的词类活用了。不觉让人联想到秦少游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和周美成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并不是说这句歌词到达了二者的成就,只是略有类似而已。又如SHE的《长相思》:

长相思长不过天长/长相思太长心不安/怕就怕春光/灿烂成遗憾意难忘/怕就怕春光/灿烂到最后只剩意难忘

以上两个特征是比较普泛化的特征,其他还有一些个例。如无印良品《朋友》:

谁能够划船不用桨/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谁能够离开好朋友/没有感伤/我可以划船不用桨/我可以扬帆没有风向/但是朋友啊/当你离我远去/我却不能不感伤

这里就是运用了《诗经》以来的修辞手法——比兴的手法,想要道出你这位朋友对我的重要性,却先用两个比喻来起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有人首创了这种风格,后来者便纷纷跟随,这样的解释并不能揭示文学的内部原因。而且中国风之中的滥竽充数之作亦不在少数,如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怎么没就让你留下来/永远都唱着最炫的民族风/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这样的陈词滥调,以俗滥概之,或许已是温柔敦厚的评价了。沈祖棻先生在《宋词赏析》中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本词(贺铸《薄幸》)云:'耆卿于写景中见情,故淡远。方回于言情中布景,故秾至。’……周济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风格学中的新课题,即风格的形成,不独是基于个性,而且还受到艺术手段的制约,很值得认真思考。”因为歌词作者们有意追求这样一种古典风格,便造成了借用古典意象和语法的内在需要。由于创作者的主体原因,作品的水平也就因此显得参差不齐了。

可以说,古典文学本身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当代依然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在守正这一点便表现在依然蓬勃的旧体诗词创作上,开新方面则是这些中国风的歌词创作表现得较为显著。这样的创作并非近来有之,如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名作《错误》,便是一首在现代汉语的语言外壳下的旧体思妇诗,只不过中国风的歌词有着更为强大的传播媒介,才会蔚为大观。相信研究中国风歌词,对于旧体诗词研究的补充,以及在文学传播研究上的补充,都是有所裨益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