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航:冬游洞庭湖畔(141)

 慈航的园子 2022-11-18 发布于广东

       下午,独自一人来到东洞庭湖畔游走,这儿人迹罕至,山上裸露的片石,长期受雨水湖水侵袭崩落,由大到小次第延伸向湖心。我想,巨石代表现代,鹅卵石代表近代,瓜子石代表古代,更远古的差不多风化成沙子。山上的權木勃勃生机和岸边的树木树根死而不朽,突显生命的坚强。

       我喜欢这样的空旷和宁静,趁着斜阳,我可以穿越时空,想像古时洞庭的渔家生活,回望洞庭湖的历史和未来。洞庭湖成因有两个:一是古云梦泽的淤积围垦乃至消亡;二是自身不断的沉降。这个地堑性湖盆发祥于6亿年前元古界震旦系的地壳运动,形成于七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洞庭湖水面战国时260平方公里,唐朝6000多平方公里,1949年4350平方公里,1989年3600平方公里,落在鄱阳湖之后,现在还在宿小,八百里洞庭已成为史话,担心洞庭湖将来会不会消失。

        走着走着,转过一道山屏,突然发现一块青草地,一群羊儿欢快地啃着嫩绿的小草,想到苏武牧羊的孤独,再往前走,一排破败的七十年代的房子旁,新建一座铁皮房,两边各有一条休整的木船。涨水季节,这一片土堆成了一座孤岛,孤岛前有一根高大的白色铁柱子,大约是网络信号塔。在我看来,洞庭湖里这座孤岛宛如鄱阳湖里的老爷庙,只是没有露出几百年前的青砖石瓦。孤岛背后是一望无际的青草地,它的尽头是洞庭湖大桥和成片的高楼大厦,给人海市蜃楼的感觉。孤岛的前面隔着两道湖水,面对洞庭山,也即君山,给人“万里秋风渔唱晚,一湖明月客吟怀”之感。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应有它们潇潇洒洒的历史,只是我们个人在有限的时空里,只看到它们的悠然,却看不到它们的厚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