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航:域内教育家小记

 慈航的园子 2022-11-18 发布于广东

【慈航按】系统地学习《教育学》那会,教《中国教育史》李和平先生接到校团委的任务,要编辑出版教育家简介,要求是在百字左右,首先在学校宣传栏刊出,李先生把任务分配到我们学生头上,我分摊的任务是编辑孔子、董仲舒、黄宗羲、张之洞、晏阳初、陈鹤琴等人百字简介。第一次编辑文稿热情高涨,稿纸尚在,故现在可以用键盘敲下这些汉字,留作纪念,为了更新个人公众号弥补现为教学机器的我无暇思索写点新鲜文章的缺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丘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幼年贫贱,十五岁立志向学,传说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约从三十岁开始聚徒讲学。五十岁任鲁国中都宰,又为司寇。因与大夫季氏不合,去鲁,西游宋、卫、陈、蔡、齐等国十四年。六十八岁返鲁,被尊为国老,整理和传授古代的典籍。四十余年从事讲学,积累了极其宝贵的教学思想和经验。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强调重视教育。提倡“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编辑《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出学思行结合的教学理论;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重视道德教育,主张自觉修养德行,改过迁善。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的首创者,开创私人讲学的大教育家,其思想学说成为中国作为教育思想的渊源,对于东方甚至世界各国的文化界,也发生相当的影响。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人,少学《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以次相传授。武帝即位,尊崇儒术,以贤良被举对策,出为江都相。因言灾异下狱,贬为中大夫,又为胶西相。病免归家,著书讲学,著作甚丰,以《春秋繁露》和《对贤良策》影响最大。提出兴办学校,“养士”、“选士”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文教政策。视教育为关系治国安民的大事,论述了教育对个性形成的重大意义。主张以“六艺”培养人才。强调学习者要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才会学有成就。认为在培养人才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上,教师占重要地位,在教学艺术上的修养须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不仅是西汉儒学大师,也是一位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教育家。

静中养出端倪,向求之典策,累年无所得,而一朝以静做得之,似与古人之言自得异。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从小对举业“非甚留意”而“好窥群籍”。明末,参加东林党人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入关,组织“世忠营”,武装抵抗。后隐居著述四十年,先后讲学于证人书院、姚江书院。平生著作甚多,共112种,2000万字,以《明夷待访录》和《明儒学案》最为著名。对于学校职能,认为学校不仅要发挥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作用,且应有督政议政的职能。针对科举制度的弊病提出八种选才方法,注重选才与培养相结合,重视人才的实际才能并严加考核。强调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实用性,设置经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教学科目。主张尊师,要求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出教师议政思想。他的重学校、轻君权、反封建、抗专制的民主思想,构成为中国早期的具有深远而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人。举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先后就任学政、总督和军机大臣,主管学部,总揽全国教育大权。著作汇编为《张文襄公全集》。在四十余年的仕官生涯中,未曾中断教育活动。早期,开设书院,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注意破格选拔人才,清除传统教育积弊。中期,创办一系列洋务学堂,兴办洋务教育。晚期,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派谴留学生,参与定学制、废科举的重大教育活动。“中体西用”是他的基本教育思想。认为中国的圣经贤传是立国的主体,一切学问的基础,须放在学习的首位;学习西方是治国方略的第一要义。重视师范教育,派人赴日专习师范,多设师范学堂,热心于图书、出版事业。“中体西用”论实际上成为清末教育的纲领,对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影响极其重大深远。

民为帮本,本固帮宁。

       ——晏阳初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四川巴中人。中国现代教育家,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倡导者。少时在西学堂求学,美国留学。1920年回国后,倡议推行平民教育。1926年进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定县实验”。1940年任私立中国乡村育才院院长。1950年后定居美国,参加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活动。晏氏自青年时代即想教育救国,主张办教育既不仿古,也不仿欧,反对抄袭,探索教育中国化的道路。初以教城市平民识字为主,后转向农村,主张改造人与改造环境结合,提倡“民族再造”的乡村建设运动。主张实施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使农民成为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晚年,在国外继续推行乡村改造运动。其著作缉为《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他毕生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在七十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理论,对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影响。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1940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幼师和幼专。他通过教育实践、实验研究,写下三百多万字的专著、论文、教材和儿童读物,形成独创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要了解、尊重、热爱儿童,科学地运用模仿心理,运用游戏式的教学法,整个教学方法,实现教育者之间的教育联合,寓教育于生活之中。他是“活教育”理论的首倡者,“活教育”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在通过实验探讨幼儿教育的规律,建立中国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作出过贡献,也对后来的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