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志愿服务的3个阶段及反思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2-11-18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祁朋飞

    单位 |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有质陪伴,助童成长”是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类家庭养育模式中的儿童为服务对象,建立的一支由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内特教老师、社工、康复师、医生、护理员等专业人士组成的爱心陪伴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者在闲暇时间运用游戏治疗的方法持续开展服务,陪伴孩子们玩游戏,带给孩子欢乐,予以孩子们情感支持,促进孩子们充分表达。

2022年3月份,我有幸成为一名志愿者,对我院类家庭的孩子给与志愿服务,经过7个月的服务,我结合自身的志愿服务情况总结了志愿服务流程与反思。

一、志愿服务准备阶段

(一)多种渠道了解志愿服务家庭的孩子情况

通过院内网站查询志愿服务对象的年龄、基础疾病等,通过分管社工了解志愿服务对象的智力状况、肢体活动情况,通过特教老师了解孩子的上课情况、语言情况,提前入户认识志愿服务的家长、孩子,说明志愿服务情况,相互留下联系方式。

(二)志愿服务内部分工确定

1.小组内提前沟通小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主要带领着、活动的协助者、拍照人员;

2.志愿服务小组内部分工:我们组每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地点和活动形式都是相互协商的,小组游戏的内容有时候是一人主带一个游戏、每人带一个游戏、轮流拍照,有时是一个人负责拍照、一人协助、一人主持整场活动、轮流进行,总体来说是相互协商、相互配合。

(三)志愿服务策划

1.志愿小组内提前沟通小组活动的时间;

2.提前沟通小组活动的地点;

3.提前准备好小组活动的材料、道具(我们组的志愿服务对象是6个孩子,但是当天做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朋友来了三个,因此有9个服务对象参与了活动,当时志愿服务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是画画,准备的材料正好够9个孩子用,因次避免了出现意外的尴尬,在此提醒大家准备材料、道具时适当多准备一些);

4.提前和家长约定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段,在此应该注意志愿服务时间尽可能避开志愿服务对象吃饭、睡觉、上课的时间;

5.提前和家长约定志愿服务的活动场地,活动是在家庭还是家庭以外的教室、操场或者其他地点,但不管是在哪个地方,都应该以服务对象的安全为第一,同时也让服务对象家长知道孩子在哪里;

6.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肢体活动情况,灵活设计游戏形式(最初的时候我们组有一个服务对象需要扶助行器才能行走,在设计小组游戏的时候适当降低难度,以便他能扶着助行器参加),准备游戏道具。

(四)志愿服务的着装建议

1.志愿者服饰以宽松舒适的运动服为主,志愿服务时穿戴志愿服,尽可能的少佩戴或者不佩戴首饰。

2.提前和服务对象家长沟通活动的内容,以便于家长给服务对象穿戴适合的衣服和鞋子,比如说有时候做活动玩传球游戏或者其他需要跑跳的游戏,这时候穿凉鞋,尤其是志愿服务对象是女童穿凉鞋或者裙子的时候跑跳就会很不方便,影响志愿服务对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虹能量卡,需要的拿走↓

二、志愿服务开展阶段

(一)志愿服务带领技巧

1.活动开始时由活动带领者说明活动的内容、形式并亲身示范活动(活动中的游戏及其他环节要适合我院儿童特点);

2.运用鼓励和赞美的技巧,鼓励积极参与者,以口头鼓励为主,对于完成游戏有困难的孩子要及时给与帮助;

3.活动过程中观察孩子们的喜好,收集孩子们下次活动的需求;4.志愿者和孩子们平等的参与活动,比如说和孩子坐在小凳子上一起玩,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蹲下来和孩子平视;

4.积极回应:孩子和志愿者沟通的时候积极地回应,用肢体语言和语言回应;

5.根据不同的场地选择合适的游戏;

6.活动时适当放音乐,让活动尽可能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进行。

7.根据个别孩子生理特点准备特殊物品(例如第一次活动有一个孩子留口水,以后活动时提前给他带纸巾随时擦口水)。

(二)才艺展示

1.根据孩子的意愿自主选择他们更喜欢玩的游戏,适当延长喜欢玩的游戏时间,不喜欢玩的游戏时间缩短;

2.根据当时活动的情况,适当留五到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自己玩喜欢的游戏或者表现自己,例如让会唱歌的孩子唱歌、背诗或者其他,给与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

(三)游戏突发情况处理

1.对于个别的不听指令、随意走动的儿童,志愿者要综合此类儿童的智力状况考虑,适当给与引导和陪伴,尽可能使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

2.对于不愿意参与的儿童,志愿者及时和儿童做好沟通,了解不愿意参与的原因,征求儿童的最终意见是否参与;

3.个别孩子流鼻涕、流口水等,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志愿者做活动时准备适当的纸巾,便于帮助孩子擦鼻涕、擦口水;

4.其他突发情况;冷静思考、沉着应对。

(四)游戏结束后分享环节

游戏结束后可以尝试让参与游戏的孩子们分享参加游戏的收获或者想法,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及时获取孩子们对游戏的反馈。

三、志愿服务收尾阶段

(一)场地还原

1.如果游戏是在教室,活动结束后让有能力的孩子帮忙复原活动场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责任意识;

2.如果游戏是在其他地方,也要将场地还原,做到有始有终。

(二)送孩子回家:安全将孩子送到家,交到家长手中;

(三)情况反馈:

1.及时向社工和家长反应活动中每个孩子的情况;

2.志愿服务小组内及时复盘活动情况;

3.及时完成纸质活动总结并上交、及时归还服装和道具。

四、志愿服务反思

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我的反思有以下内容:游戏自古有之,在人类历史上之所以没有消失,在于游戏体现了生命的本质。德国诗人和哲学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这种创造活动产生于人类本能。”

游戏不仅能娱乐大众,还能发展出积极地亲密互动关系,能够消除隔阂,增加信任。所有儿童几乎都具有游戏的本能,即使成人也会被游戏感染,沉浸在游戏状态。

志愿服务活动中游戏的趣味性能吸引活动参与者的注意,它的易操作性也使游戏成为提升服务品质的有效工具,通过游戏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增进组员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更有利于参与者接纳志愿者,同时,游戏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参与者在相互模仿中,改进不良行为,学习新的技巧,提升意识水平,希望在以后的志愿服务中通过游戏更好地促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儿童“有质陪伴、助童成长”!

志愿者如何管理?
如何激发动力?请看
《志愿者管理手册》
有国际志愿者服务先行者的管理体系
也有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实践经验与反思
工作流程图、参考案例
各种工具表格、支持信息和参考资料

点小程序即可购买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