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的外星人》中有关人的隐喻

 新用户9366MN2j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是部喜剧搞笑片,笑点非常多。但这部文章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我们人的复杂性问题。

影片中一个像猴子一样的所谓高等生命来地球建交,竟然因为一个白痴的不正常操纵导致自己落到了两个俗不可耐的地球人手里,还被当成了非常猴,被调教着耍猴戏,学猴子骑自行车,给人倒酒,还要被当药酒泡……

我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段评论:

全片贯穿一个外星人>美国人>中国人>猴的生物鄙视链,却被链条金字塔尖的“最高科技”逆转,变成了一个哲学上“往前迈了一步”的退化论。最后齐天大圣的脑洞真的是多重语境的混杂,你可以看成是对这些年来春节档的鄙视,也可以看成是一次神话对科学的鄙视,最终的命题汇集在一起便是:人的存在压根没意义啊……

片中外星人奇卡的能力来自戴在头上一圈象征高科技的带子,是不是很像孙悟空的紧箍咒?

因为高科技的帮助,奇卡就可以隔空控制物品,甚至都可以控制人类,类似于猩红女巫的超能力,通过意念就可以控制身边的人或物。

外星人奇卡在电影中有多处施展超能力的场面,击败外国特工、修理黄渤沈腾……它最常用的就是对着黄渤沈腾等人摆摆手,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轻松的将他们飞起来……

但是当奇卡丢失了这根戴在头上的高科技带子时,他就完全丧失了超能力,被西南猴王黄渤当猴子耍。

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刚开始奇卡自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物是高度抵抗黄渤的训练的。但是,黄渤坚信巴甫洛夫理论,并搞定了奇卡。

我先花一点时间解释一下这个理论:

巴甫诺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的。先在实验中先摇铃再给狗以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反复次数少时,狗听到摇铃会产生一点唾沫;经过30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可以使其产生很多唾沫。但是经过许多重复联系,仅仅听到声音1到2秒后,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在这里,食物是非条件刺激——即已有的一种反应诱因;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应——对非条件刺激的非条件反应。铃声是条件刺激——一种被动引起的非条件刺激的反应。

食物和铃声之间的联系重复,最终导致狗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并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这种由铃声一种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映叫做条件反射。

实际上,几乎所谓的驯兽师都是按照这样的理论“控制”动物的,比如大家在海洋馆经常看到的人和海豚的互动后,最后都会给一些小鱼,这就是奖赏。

回到影片中,奇卡开始高度抵抗,后来为什么顺从了呢?一是当然因为自己没有高科技的帮助,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二是因为如果不听话,黄渤用鞭子抽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惩罚奇卡的不听话。

片中,“棍棒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奇卡后来表现得非常顺从,当然奇卡从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顺从,而是迫于现实。

但是,一旦奇卡重新取得高科技带子后,立马换了嘴脸,狠狠地惩治了黄渤和沈腾饰演的角色。

这看起来说的人外星人和地球人互动关系,实际上说的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靠暴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顺从。

但是,黄渤和沈腾真是老司机,很江湖,套路也深。他们看到了奇卡的超强实力和能力后,里面换了策略——采取怀柔政策,赔礼道歉,把马屁拍到天上去。

其实,奇卡和沈腾们都是一样的,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只是低头的角度和姿势不太一样,这个时候谁比谁高尚,这不是扯淡吗?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

都要做狐狸,而不做刺猬!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力再强,也很有可能被同化,奇卡后来逐步被酒精麻醉了,说“都在酒里”了。

这是否说明奇卡本来的刺猬精神被狐狸精神覆盖了?

毕竟,做一只孤独的刺猬是非常艰辛的,没有战友,没有掌声,有的只是“心好累”!

至于究竟做选择刺猬还是做狐狸?请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