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无“肾炎”之病名,多从水肿、虚劳、腰痛、尿血等论治。一般认为肾炎初期(所谓“风水”阶段)多为“水病及血”,是因水分代谢不良而导致肾脏“血瘀”,到了慢性期则多为“血病及水”,是由肾脏血瘀进而影响了水的代谢。故治疗肾炎主要着眼于血、水二字。 采用养血活血、化瘀渗湿为法。选用四物汤与五苓散化裁,拟成主方“肾炎速效汤”,在此基础上随症加药。 主方组成为:当归,赤芍,川芎,生地,茯苓,猪苓,苍术,泽泻,芦根,滑石,生蒲黄,肉桂等。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赤芍清热凉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生地凉血止血、清热生津;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苍术燥湿健脾;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芦根清热生津、利尿;滑石利尿;生蒲黄止血、化瘀、消肿毒;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随症加减:肾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肾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白细胞甚多者,加金银花,生黄芪;血瘀严重,尿中蛋白持久不消者,加三七粉或血竭。 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切勿自行用药,避免加重病情,或者出现其它情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