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太极是——“舍”了拳,“取”了你

 tjboyue 2022-11-18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与太极智慧同行

(图文节选自《极享——余功保太极演讲录》)
在『感恩太极大学堂』南山游学班结业典礼上的演讲

图片
太极拳是一种生命智慧。太极修行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技术、技击、健身的作用;第二个层面是心性修养的层面;第三个层面就是生命智慧,关于宇宙、自然、生命一体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文化是一个圆融体,太极拳是文化实践。我们今年的世界太极文化圆桌会议的主题是“佛学与太极”,也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几年前我们在南山办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有的人还讨论,太极拳不是道家的么?怎么在佛教文化园区内办?说太极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等,这是比较片面的一种理解,其实太极拳中儒释道内容都有。南山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在文化节开幕式专门做了主旨演讲,阐述中国文化的融通性。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太极拳产生是在儒释道一体的中国文化土壤中出现的,这就是一个“取”,取中国文化之本。太极拳把中国文化的各个学术流派,诸子百家,中国武术的各种拳法流派、内功外技为我所用,取百家之长,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以太极拳的产生就是“取”的结果。但太极拳又具有“舍”的特性,不仅舍弃了传统武术的一些习惯性的训练、使用方法,还在理法和实践上极致性地发挥了中国文化中“舍”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可以说,不懂“舍”,就不可能真正地懂得太极拳。
我们的人生,很多人在不断进取,大家一般认为,成功源自不断进取,这从某个角度看是对的。但如果仔细静思一下,我们会发现,更多时候,甚至更重要的元素,取决于我们的“舍”。舍什么?如何舍?每一天我们都会面对很多抉择,能取的少,需要我们舍的多,懂得取舍之道,就是懂得人生大智慧。太极拳中,恰恰重点讲的就是这一点。

图片

“无为”是老子《道德经》的一个重要思想,“无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舍”。《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是阐述修身之法,也是太极拳练习的法要,就是摒弃外在杂乱因素的干扰,向内而修,获得内在的、纯净化的身心环境。这个环境是帮助我们增长生命能量的。
但是对太极拳中的“舍”的元素很多人还是有误解的。比如“柔”的问题,“柔”是“舍”在太极拳中一个突出应用。“柔”是太极拳标签性的要领,“以柔克刚”“柔顺”等。社会上相当一部人还是认为太极拳是老人练的、是体弱的人练的。
大家说,你退休了,好啊,这回你可以练练太极拳了,或者生病以后说,你该练练太极拳,有助于康复。这是对的,但是,你年轻的时候,你健康的时候,难道不可以练练太极拳吗?
一次讲座当中,听众也是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担任辅导老师级别的,我问大家,你们认为太极拳是“刚拳”还是“柔拳”?百分之九十的人说,是柔拳。我问为什么?大家说,太极拳处处讲究柔嘛,我说大家讲得也没错,但是我认为太极拳更是“刚拳”。太极拳本质上是一种刚性拳,“柔”是它的一个过程、手段,叫“积柔成刚”“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你在技击当中,“柔”是一种训练方法,慢练是为了更快,不可能上擂台或者实战中,让你慢慢打。技击最终还是手快打手慢,击中你的一瞬间,还是力大胜力小。所以练拳我们要把过程、结果、出发点分清楚,这样才能更精确地把握太极拳的核心。
所以“柔”是一个过程,练太极拳是为了让人意志力更加坚强,生命力更加勃发,对生活更加热爱,让人的状态更加激情四溢、阳光灿烂,这就是阳刚之气。所以练了太极拳的人,他一定是具有蓬勃的阳刚之气,洋溢着一种健康向上之气。当然它有内敛沉雄的一面,这就是刚柔相济的状态。你不能说练了太极拳以后,都缩头缩脑的,走路举止就是慢慢悠悠、行动迟缓的,这是不对的,应该“静如处子,动如怒涛”。“动”为取,“静”为舍,动静问题也是取舍问题。
所以太极拳本质上是一种“刚”拳,当然这个刚是加引号的,不是那种简单的刚。练太极拳,既要有年老的、体弱的,也应该有阳光灿烂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年轻活泼的人、时尚潮流的人。
练拳本身就是“取”,取中要懂得“舍”。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当然有武术的共性,这就是要进取。现在有的人练太极拳练着练着就练偏了。有人说我练太极拳挺刻苦,练了两小时很累,我要休息休息,这就有点问题。太极拳越练应该越精神,练两小时以后应该精神饱满,一点不累,还想练。你累了,说明你“取”过了,没有“舍”或者舍得不够,该舍的没舍掉,累赘太多,负担太重,所以累。

图片

练太极不能过劳。比如练站桩,应该越练内力越充沛。你要到内功的阶段,越练越内气勃发,你站在那不动,也浑身发热,冬天练得四肢发热,不会是手脚冰凉。所以练太极拳,你说功夫高低如何衡量,我说这很简单,两个因素,一个是你看这个老师的气度气质,练好太极拳的人,一定是内敛沉雄,气宇轩昂,不会畏畏缩缩的。还有一个,是不是气脉贯通了,经常练得手脚冰凉的一定没练好。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有运气的功夫,一定要在梢节上有气,就像一个手形的气球,充没充满气,一个指标是手指上充到气了没有,手指上充满了,中间才能充满,这就是“气达梢节”的道理,就是太极拳中讲的“气遍周身”。这也是太极拳取舍之道、取气舍形。

图片

我们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获得、追求,但是回过头看,对我们影响最关键的,能让我们身心健康、生命境界、事业发展带来飞跃的核心点是你懂得“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判断是要舍弃哪些东西。比如有些人辞职下海,这就是一个“舍”。他怎么发展起来我这还这样?因为人家当初有一个“舍”。我们入校读书,大学有选修课,表面上选的是一两门课,这是从一个角度来看,我觉得选的结果实际上更大的意义在于你舍弃了多少其他课,这是着眼点的不同。 
太极拳“舍”的理论不是空泛的,是根据实际练习方法有对应的。比如太极拳的劲力上,要“舍”什么?舍掉僵化,我们叫“去僵化柔”,这个“去”是什么?就是舍。所以练太极拳第一步你要松下来要舍掉僵硬,把僵硬去掉以后,你才能得到柔劲。有些人练太极拳说我不知道怎么柔,那你反过来练,去掉你的僵,之后就能达到柔。因为我们很多人在长期的劳作当中积累了很多的紧张点,就是僵化点。我们出生后最佳的状态、浑圆生命的状态是婴儿状态,就是松柔的状态,这是老子很推崇的状态,婴儿状态是没有僵化的。我们练拳,也要追求“能婴儿乎”?从意念上来说,要舍掉杂念。我们在练拳当中,有一句话叫“练拳无人似有人”,这是指技击训练“术”的层面上讲的。还有一句话叫“用意不用力”,这是从“功”的层面上讲的。

练太极到高水平就是“拳无拳,意无意”,要学会怎么样舍弃执着的杂念。太极拳的内功状态是什么?首先取决于你的安静的状态,真正能够静得下来,杂念能去掉,形、意、气才能“如一”,才能内功上身。如果舍不掉杂念,比如老想技击的人,练的时候总想着这招怎么用,这就不是真正的太极拳。有杂念后,总是局限在一个范围内。所以练太极的高境界,内功的境界叫“有意无意之间”“若有若无”。
“若有若无”指内功,指到了高层次,这和规范不矛盾。太极拳从硬件上来说,练的招式开始就要有规范,这是必须的。因为规范定型后,你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更大的余地去自由,去“无”。也就是说,你意念上的“舍”,是建立在形态上的“取”基础上的。我记得我上次在扎西老师咸阳纪念活动上,专门强调一个入门学习时拳架子规范的重要性,是针对有些人觉得架子不重要而言的。有的人认为我要练内,架子不重要,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架子非常重要。入门你必须要规范,哪怕一开始你会觉得有点别扭,树立规范的过程就是纠正你一些不正确习惯和姿态的过程,难免有点不适应,这是“取”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的过程。规范之后,达到一定的程度,就逐渐要化繁为简。一个套路几十式,逐渐练成一式中包含许多式。吴式太极拳大家杨禹廷先生,健康长寿到96岁。他曾说过,太极拳那么多式,练到最后就两式,一式叫“阴”,一式叫“阳”。这就是化繁为简,就是“舍”的练法。
太极拳动作之外是“心法”,心法就是由“舍”而提炼出来的东西。在心法层次上看太极,每个动作都是贯穿心法的,所以太极拳从头到尾就一式。到那个程度,每个动作外形是一个区别,只是空间的方位不同,它内在的练习法则是一致的。一开始不要求大家都到这个地步,逐渐来。所以太极拳是学无止境的,你学一辈子永远有提升的东西。到了那个程度,太极拳就是你自己的了。 

所以我经常强调说,太极拳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拳,怎样练算最好?最适合你的、你觉得最舒服的就是最好的。这时候算“舍”了拳,“取”了你。


图片《极享——余功保太极演讲录》一书汇集了余功保先生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应邀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场精彩演讲内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太极拳的道、法、术、功等多个角度和层次。书中涉及太极拳众多流派的内容介绍和阐释,涵盖了太极拳历史、文化、人物、功技、发展等各个方面。全书近百万字,并配有500多幅珍贵图片,全面反映了当代太极拳的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