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议论文阅读:《心宽处,皆是路》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11-18 发布于浙江

心宽处,皆是路

俗话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前方的路,其实一直都在。很多时候,迷的是自己的心。心眼小,只可容观一条死路;心眼窄,再宽的路都觉得荆棘密布。心宽的人,能清醒地看到康庄大道,并且敢于迈步,最后能到达真正的远方。心宽处,皆是路。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怎么看它,它就怎么对你。很多时候,决定生活质量的,除了外部条件以外,心态反而更重要。家财万贯的人,如果过于贪婪,即使得到了全世界,也会一直不满;清贫的人,如果乐观向上,即使身在严酷的环境,也能找到乐子,让自己开心起来。

“被贬”几乎贯穿了苏轼的大半生,在年近花甲的时候,苏轼还被贬谪到了岭南。不过,苏轼能在岭南写诗作赋,尝试酿造桂酒,研究炮制“烤羊脊”,过着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吃到鲜美的荔枝,开心得大笔一挥,一首好诗就出来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往更加艰苦的儋州。在这里,“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即便如此,也丝毫磨灭不了苏轼对生活的热情。他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讲故事,谈笑风生。正如苏轼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宽的人,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也总能随遇而安,日子总能过得苦中作乐。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曾言:“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生活中,不少的人吃了一点亏,受了一点委屈,就要摆出睚眦必较的姿态,他们总觉得若不争锋相对,就会被视作懦弱。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只要冷静下来回想,就会发现:除了一些原则上不可原谅的错误,许多冲突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无足轻重的小事。如果凡事都锱铢必较,动不动与人发生冲突,那就难免到处树敌,徒增没必要的困扰。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绝缨会”。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宴请群臣。忽然一股大风吹灭了屋里的灯,漆黑之中,某人在楚庄王的爱妃许美人身上揩了把油,许美人惊骇之余把这人的帽缨扯了下来。许美人转而告知了楚庄王,没想到,楚庄王没有发怒,而是命令:让所有人把帽子摘下,继续畅饮。事后楚庄王跟许美人解释说:“酒后失礼,情有可原。”七年之后,在一场战争中,楚庄王危在旦夕,一员大将拼死将楚庄王救出。这人便是当年夜里揩了许美人一把油的——唐狡。

弘一大师有句话讲得好:“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

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计较恩怨,这样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

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纠缠于琐碎小事,计较太多,圈子也会慢慢变小,无形中,人生路就越走越窄。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善待世界与他人,多一份理解宽容,少一些咄咄逼人,多一份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人生路也就越发开阔了。

木心说:“人生在世,就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人这一生,短短几十年,转瞬即逝,别被太多无谓的事物束缚住自己的内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就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挥挥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会过去。

1)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2)文中写苏轼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段引用了弘一大师说的话要表达什么观点?请为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分析】文章首先引用俗语后,将心眼窄小的人与心眼宽的人对比引出中心论点:心宽处,皆是路。接着从“心宽的人,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也总能随遇而安,日子总能过得苦中作乐”和“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计较恩怨,这样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两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与“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对比,从而论述中论点。最后,进一步深化中心论点,收束总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理解。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仔细阅读全文可知,文章首先引用俗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将心眼窄小的人与心眼宽的人对比引出中心论点:心宽处,皆是路。接着——段从“心宽的人,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也总能随遇而安,日子总能过得苦中作乐”,——段从和“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计较恩怨,这样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两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然后第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与“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对比,从而论述中论点。最后,进一步深化中心论点,收束总结全文。

2)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文中列举苏轼被贬谪也不能消磨他的生活热情的例子,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心宽的人,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也总能随遇而安,日子总能过得苦中作乐”的观点,从而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观点的理解以及论据的补充。联系上下文可知,选文第段引用了弘一大师说的话,这是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第段的观点“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计较恩怨,这样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此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比如可以论据负荆请罪的故事,突出蔺相如的心胸开阔。其他能够证明此观点的事例均可。

答案:

1)文章首先引用俗语,将心眼窄小的人与心眼宽的人对比引出中心论点:心宽处,皆是路。接着从“心宽的人,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也总能随遇而安,日子总能过得苦中作乐”和“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计较恩怨,这样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两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与“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对比,从而论述中论点。最后深化中心论点,总结全文。

2)文中写苏轼的故事,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心宽的人,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也总能随遇而安,日子总能过得苦中作乐”的观点,从而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

3)观点: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计较恩怨,这样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补充事实论据:蔺相如对与他处处争强的廉颇退避,并表示不愿意将相不和使赵国陷入危机,廉颇知道后负荆请罪。因为蔺相如的心胸开阔成就了一段佳话。

【点评】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