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恶是否有答案?了解道德判断背后的立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老玉米棒 2022-11-18 发布于广东

北京晚报 作者 夏安 2022-11-18 14:52


《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

 [美]路易斯·波伊曼 詹姆斯·菲泽著 

王江伟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果你与一个垂死的富翁在一个岛屿上,他恳求你帮他完成遗愿,他希望你把他全部的积蓄都捐赠给一个他喜欢了一辈子的棒球俱乐部。而你也答应了他,让他安心去世了,你拿着他给的可以任意调用他资产的授权回到了城市。这时你看到你经常资助的慈善机构,为了救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儿童而需要一大笔金钱。现在你手握着如此多的财产,你是满足富翁的遗愿将它交给棒球俱乐部用于扩建体育场、训练球员?还是将这笔钱捐给慈善机构,用于挽救数万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是正当的?我们所遵守的那些传统道德原则能否帮助我们做出决定?

我们通常认识的道德观,有时并不一定能让我们化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时我们不妨了解下伦理学,在更大的层面下去思考道德,思考善恶,只有了解道德判断背后的立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西点军校荣誉哲学教授路易斯·波伊曼出版于1990年的伦理学经典著作——《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在当时就被人们公认是对伦理学权威而又通俗易懂地介绍。后来这本经典著作经过几次修订,最新的第八版由田纳西大学马丁分校哲学教授詹姆斯·菲泽主持修订。

如何理解伦理学?在全书的开篇,作者对伦理学做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车轮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以最小的摩擦力来加快物体的运输。车轮的构造遵守物理学的法则,从而实现有效的运动……与之类似,道德被构建出来是为了服务于人的需要和欲求,正如车轮的构造依赖于物理学的法则一样,道德的构建也一直依赖于人的本性,依赖于人类一些能够为人所发现的特征。”正因为伦理学依靠着人的本性,所以对伦理学的探索往往能发现人类更为真实的一面。

当回到前文描述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传统的道德原则书中总结为三条:一是,让你的良心成为你的向导;二是,做最富有爱的事情;三是,要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我们发现这三条并不能指导我们不内疚地做出选择,当我们在更为复杂的情况下,尤其是当各种利益存在着冲突的时候,这三项原则就有它们的局限了。

对于解决这些困境来说,我们一般希望的是遵循某些确定的道德规则,而排除其他原则。假设你决定把富翁的钱捐给棒球俱乐部,是为了遵守你的承诺,因为你所遵循的原则是“永远信守承诺”,因此排除了其他选择,这样的原则坚持可以让你获得行为与内心上的一致。如同英国哲学家黑尔所说:“没有原则,我们就不能从我们长辈传给我们的那些内容中学到任何东西……每一代也都将必须从自我摸索和自我教育开始。”这种按信守承诺的原则行事,被称为道义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义论主张价值的核心在于行动或某种行动本身的一些特性,和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

另一种选择,如果你决定把这笔钱捐给慈善机构,从而救助无数的生命,那么你就站在了被称为目的论伦理学的立场上。有些时候,它也被称作后果论伦理学,它的价值核心是行动的结果或后果,是一种倒推的结果。其实,以上两种原则都涉及如何将善最大化,无论是对于个人而言的最大化,还是社会中的最大化。在伦理学领域还有一道经典的“电车难题”与这个事例的思考如出一辙,引出了人们对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效用层面的思考。

电车难题由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提出,问题是这样的:一辆失控的电车疾驰而来,正前方有五个无辜的人被绑在轨道上,并且即将碾轧到他们。另一条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这时你的面前有一个拉杆可以改变电车的行进轨道,一边是五个人一边是一个人。你是否会拉拉杆?你会为了救这五个人而牺牲掉另一个人吗?

这似乎像是刚才富翁问题的升级版,结果和后果升级加倍,这大大提高了抉择者做决定的难度。这个问题会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因为无论如何选择总有人死亡,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五个人,我们的良心都会受到谴责。这其实就是伦理学中效用主义在现实中的两难境地,现代功利主义创始人、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明确地表述了效用主义存在两个特性:后果论原则和快乐论原则。后果论我们容易理解,就是结果倒推,重要的是目的而非手段,可以达到的目的也能证明手段的合理。这在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甚至在古代,我们所说的成王败寇,就是这种后果论的缩影。因此,我们常见在中国历史中有关政权、人物、事件正统论的议题,往往会在效用主义的理论基础下进行讨论。

快乐论原则认为,唯一自身为善的事物是某种具体的状态(快乐、幸福、福利)。快乐论把快乐视为唯一的善,把痛苦视为唯一的恶。如果一个行动带来的快乐比痛苦更多或者阻止了痛苦,那么它就是正当的,反过来就是错误的。边沁的效用主义存在与人性相通的地方,它是简单的,是把快乐最大化,把痛苦最小化的;它也是符合常识的,因为我们都认为道德实际上就是与减少苦难和增进仁善有关的;它也是科学的,完全进行定量的测量并且公平地应用原则,不会由于种族、性别、人际关系或宗教而对我们或其他人特殊对待。

伦理学最大的魅力可能就在于原则与原则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且彼此又深刻关联着。比如效用主义可以促使人们做效用最大的事,可以使我们促进人类的繁荣兴旺并减少痛苦,可以让我们将目光投放得更远,让我们关心后代的幸福。但效用主义的负面同时也牵扯着其他的一般性规则。

让我们再思考一件事,如果家里的长辈得了绝症,我们会不会因为避免伤害他而不告诉他,违背“不要说谎”这一原则?这时我们对效用主义的理解是否能让我们做出选择?对方最大的幸福是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继续无忧愁地生活下去,还是告诉他让他接受这些?伦理学的问题永远会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无关善恶。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或许就是从头至尾一直让你在思考,让你从生活中脱离出来,而后再回到生活中。

(原标题:了解道德判断背后的立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善恶是否有答案?)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夏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