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词)江南瓷韵吉州窑

 01一线 2022-11-18 发布于江西

(歌词)江南瓷韵吉州窑

|01一线

瓷器是我国古代智慧与伟大发明之一。千百看来,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劳动与独特智能创造了历史悠久而又盛誉卓著的我国制瓷工艺文化。
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在今吉安县东南隅赣江边永和镇,因古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东昌窑”“永和窑”。是古代江南地区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集南、北方各瓷窑之大成,能仿制全国各地窑的瓷器,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成就。它善于学习当时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的艺术,又独具风格,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等别具匠心、独一无二的名贵产品。
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
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和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吉州窑在当时“海宇清宁”的环境下,又在邻近的丰城洪州窑、新干塔下窑、临川白浒窑、永丰山口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等的相互促进下得到飞速发展。使永和呈现“六街三市七十二花行”的繁华。宋代元丰年间,已是“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大规模瓷城,成为“舟东一大都会”。对于永和镇昔日的繁荣,明初永乐年间的《东昌志》称:“百尺层楼万余家,六街市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歌舞”。“异时谈吉安之盛,萃于庐陵,故庐陵为郡之望;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故永和为天下三镇之一。”
永和古镇内闻名遐迩的吉州古窑瓷器始烧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衰落于南宋至元初年间。北宋时,酱褐、青灰釉瓷停烧,乳白釉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新创黑釉瓷,并成为宋、元时期瓷器的主要品种;南宋时,新创釉下彩绘瓷,酱釉瓷。
黑釉瓷又称“天目瓷”,是宋代名匠舒翁舒娇父女俩的杰作,是吉州窑最有名、最具代表性,也是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装饰工艺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创烧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并延续到元代,是顺应宋人斗茶风习而产生的。吉州窑黑釉因含铁量比其他窑口低,而钛、钾、钙、镁的含量相对要高,故烧成后,釉质肥厚莹润,黑色深沉柔和,仔细观察,可见黑中泛褐、泛紫、泛红,纯黑者少,釉薄处表现得更为明显。器型有罐、瓶、壶、碗、盏、碟、钵、盆、粉盒、炉等。
乳白釉瓷是吉州窑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产品,从晚唐五代创烧,一直延续到元代,胎质灰白,釉色白中泛青黄,薄釉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糙,底有平底、宽圈足和窄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厘米以上,装饰以印花为主,器型有碗、罐、壶、钵、盏等,以各式碗为大宗,均系日用粗瓷。

宋代永和各窑品种繁复,有青釉、白釉、黑釉和彩绘等诸多名品,其中白釉、黑釉以舒氏父女所制最佳。舒翁作为吉州窑当时瓷塑技艺的一代高手和出类拔萃的制瓷大师、宋代著名的民间陶瓷家,舒娇从父学艺,瓷塑技术一亚其父。父女为中国瓷塑工艺一代名家。舒翁、舒娇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父女俩名重一时,遐尔并闻。
据《庐陵其志》引宋代欧阳佚《杂著》、清唐秉均《文房肆考》和蓝浦《景德镇陶录》等考证,北宋末至南宋初年,永和的5家窑场,以舒窑最有名。制品以白铀和黑釉为主。蓝浦《景德镇陶录》载:吉州窑,昔有五窑,五窑中唯舒姓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其护瓮诸色几与哥窑等价。还赞誉其制瓷造诣当在舒翁之上。舒娇是我国陶瓷史上见见于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制瓷名家。1980年,在吉安水和镇尹家山窑发现一件压印舒家记铭款的瓷枕残片,由此推测舒家窑当在尹家窑山附近。
现划分的吉州窑遗址主要在永和镇之西侧,邻近赣江河畔,东北面由林家园和拓树下起,到西南部的塔里前、船岭下长达2公里,西北面由窑门岭起,至东南侧的辅顺庙宽达1.5公里。现今永和镇仍残存着一条条匣钵和窑砖铺砌的长街古道,这一带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吉州窑废窑累累,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现有24处废弃窑址,即窑岭、茅庵岭、牛牯岭、后背岭、窑门岭、官家塘岭、屋后岭、猪婆石岭、蒋家岭、七眼塘岭、松树岭、曹门岭、乱葬戈岭、尹家山岭、本觉寺岭、上蒋岭、讲经台岭、曾家岭、斜家岭、枫树岭、拓树岭、自家岭、天足岭、下瓦窑岭等,均由瓷窑废弃物堆积形成。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永和的山山水水和因发达的制瓷业是许多文化名人游历之地,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基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大书法家和诗人黄庭坚、“诚斋体”创立者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及胡铨、刘辰翁、解缙、罗洪先、王守仁等,或于此访友、或于此览胜、或于此讲学、或于此小住,留下不少诗文和遗迹。
永和镇的名胜古迹甚多。据永和镇肖家村的《萧氏族谱》记载,根据永和古迹图所标识的宋代古街道和名胜古迹共有65处,而亭台楼阁、祠宗寺塔等名胜古迹达4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有15处,称为“东昌十五景”,分别为凤冈精舍、丞相读书台、欧阳监丞祠、柳监镇祠、本觉寺塔、清都观台、秀水沟、东坡井、佛姥墓、绿野坊、金钱池、金凤桥、莲池街、秋月寒江亭和辅顺庙。可谓一景一段历史,一桩故事,累被文人吟咏。“苏黄台”是苏东坡、黄庭坚讲经论道的地方;“明秀楼“有宰相周必大的诗咏;“金钱池”有状元罗洪先的诗咏;“东坡井”表苏东坡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他在这里小住,为观题名,在这里会见了农学家曾安止,曾为其所著《禾谱》补写了农具图,作《秧马歌》。永和,一个撮尔之镇,竟能在历史文化长河中与上郡昌邑声名媲美,除了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商业发达之外,还有众多的文化仕杰充驰期间,歌以咏志,物化历史,其奥秘大概如此。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
吉安古庐陵文化不能失忆,物产不能失传。吉州窑,我国瓷苑中这朵璀璨夺目的奇葩在当地重现。1982年,吉安县在永和镇相继成立了“吉州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熄灭了600多年的吉州窑火重新燃旺,名贵瓷品已逐步恢复生产,其中木叶天目盏经与国家陶瓷研究所合作科研攻关,终于破解千古之谜,其制造工艺于1985年在吉安县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吉州窑遗址也于2001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宣传和利用千年吉州古窑,开发旅游资源,弘扬庐陵文化,当地已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永和镇,建成了占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的吉州窑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核心景区、观光区和陶瓷产业区三大版块组成,主要景点有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宋街、吉州窑博物馆、陶瓷文化产业园、古村落等,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考古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1982年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以来,吉州窑的名贵产品逐步得到恢复,有的仿古瓷、陈设瓷相继进入了美、英、法、日等国。

近二十几年来,永和依照古镇的独特风貌,着力建设小城镇,规划了古城区、名胜古迹旅游区和新城开发区,先后改造了18公里敦(厚)锦(源)油路,兴建了仿宋古色一条街,创办了锦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使遐迩闻名的江南古镇倍增秀色。如今的永和古镇,既保持着古风古韵的无穷魅力,又展现出青春焕发的勃勃生机。
坐落在景区内的吉州窑博物馆,展览大厅正对面“吉州瓷韵”四个灵动的大字在幽蓝的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让你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犹如跨进时空隧道,穿越千年,近距离去了解吉州窑的历史发展背景、制瓷工序、陶瓷工艺、装饰纹样及影响力。陶瓷文物的生命轨迹如美丽的画卷在世人眼前徐徐展开。“江南望郡·首县庐陵”、“埏埴成型·筑窑烧瓷”“吉州佳瓷·技奇工巧”“吉州瓷韵·内涵丰富”“商贾云集·器走天下”“魅力四射·影响深远”和“千年古窑·重焕生机”等7个方面的陈展主题让人感到有些纷繁而目不暇及。庐陵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触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吉州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劳动的艰辛,对美好追求的韧性,令人的每一个细胞急促呼吸。更让人大开眼界是工作人员的现场展示。他们向木叶天目盏中慢慢地注入茶水,在光线的折射下,叶子在茶汤上若沉若浮,灵动清幽。这时你除了赞叹还有惊喜。
另外,自古茶与盏一道,景区内的吉州窑古茶瓷博物馆,给人展示着吉州窑的茶与盏的文化。馆门前“以物观史对话千载瓷韵,借茶修为传承东方文明”的对联及“源本烁灼”横批引人驻足,良久品读。从馆内陈列的古茶盏碎片以及各朝代各种各样的茶瓷成品上,给人对吉州窑制陶技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里还供人们欣赏和体验颇有趣味的吉州点茶这一盛极宋代历史的古典茶道的文化魅力。吉州的点茶与古窑技术在这里结合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窑风瓷韵,吹响了吉州窑在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迈进道路上的主号角,是拉动永和这座古镇经济的主打牌。窑风瓷韵,在吉州窑这座古镇里处处闪烁它的影子。古韵十足的丹砂渡口于20226月提升建成,10月,又开通了赣江通基础游船“白鹭洲—吉州窑、桃花岛—进士园”两条游线。这些游线缔造完美的商务旅行与度假休闲体验,更好地展示这条古代黄金走道带给人们的山水情、庐陵韵、文化梦。
人们常说,谈江西文化之盛,必言庐陵;谈庐陵文化之盛,必言永和。永和,一个撮尔之镇,竟能在历史文化长河中与上郡昌邑声名媲美,除了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商业发达之外,众多文化人物徜徉其间、歌以咏志,大概才是其奥秘所在。

1101年,北宋苏子游永和时,一个名叫舒娇的女子正值豆蔻年华。后来她的制瓷技艺在吉州窑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成为吉州窑五窑之一的掌舵人。《中国美术辞典》和《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均将她作为宋代著名瓷塑玩具和人物瓷塑家入传,也是两辞典中收入的唯一女瓷塑家。苏子之游永和与庐陵文化大繁荣,也许没有线性因果,但无疑具有文化启蒙的里程碑意义。据统计,自1101年后,永和共出过37名进士。而歌咏永和的诗词则达上百首。从此,永和的天空诗意璨然。
25年后,南宋初,永和诞生了周必大。他成为四朝重臣、中国胶泥印刷的第一人,也是庐陵第四忠。永和诞生了欧阳鈇。这位终生不仕的学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被杨万里、周必大推崇备至。
100年后,南宋永和诞生欧阳守道。他成为了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在主持白鹭洲书院时,曾在一榜中考取47名进士。
元代散曲作家、诗人贯云石为永和诸景作了一首《凤冈仙境赞》词:“天星分翼轸,地势接吴楚。唐开匡仙祠,宋达丞相府。绿野清都观,游赏堪画图。到处锦绣铺。百尺层楼万余家,连廒峻宇几千户。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监丞祠小花,佛姥墓蹴鞠,读书台,士大夫谈古今。东连翠竹,西出螺浦,南跨庾岭,北接天岳。乱纷纷,来往人不绝,一带儿,丹砂渡。更有那,苏子瞻墜履如故。连理枝,一枝枝生白鹤山中。并头莲,一朵朵出金钱池浦。秀水沟,一湾湾游鱼洲渚。只的是,景物异俗文墨邦、江南第一所,一答儿风流土。晴窗凤岭云,朱帘暮山雨。精舍书声莎草湖,看着那百花园歌舞,更有丹青无比画不足。”

1636年,明代徐霞客在他的十二月十九日《游记》记载:“于是搭乘一叶扁舟顺流北下。行十里,有个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
如今,赣江西岸的永和镇,依然还保存着“东昌井”“本觉寺塔”“清都观”“吉州窑”等古老遗迹,“东昌井”井水依然清冽。而新时代“东昌酒楼”,更是门庭若市、高朋满座,引发无数人发思古之幽情……
本人2022929日应县音乐舞蹈协会尹娟主席之请,作为党的二十大献礼,本人第一次尝试写了《唱响新时代》这首歌词。113日,又经她邀请如愿完成了长期萦绕在心头的《歌词·江南瓷韵吉州窑》,分三段今晚在此分享,敬请大家点评!

歌词·江南瓷韵吉州窑

(一)

永和东昌开,吉州窑变来。本觉寺塔伴龙窑,廿四窑包日夜烧。绿野引来金凤凰,朝霞醒来瓷器旺。舒翁舒娇仙佛问,木叶天目神奇镌。

(二)

龙乡桑梓川,中华瓷器变。江南赣水泛金浪,千年窑火望郡骄。六街三市亮堂堂,云集商贾舟车忙。公卿游人笔墨奋,歌咏尧舜智慧泉。

(三)

赣渡丹沙台,永和光彩还。吉州瓷韵平水变,万古新瓷乐逍遥。唐宋元明赞辉煌,新城庐陵古镇匡。四忠一节光芒契,元亨利贞鹤梦圆。

附: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景区及其历史

吉州窑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永和镇,占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核心景区、观光区和陶瓷产业区三大版块组成,主要景点有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宋街、吉州窑博物馆、陶瓷文化产业园、古村落等,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考古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吉州窑又名永和窑,是我国古代一座极负盛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它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已有1200年历史,是世界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窑遗址群之一。凭借吉州窑瓷业的兴盛,商贾云集,形成了“三市六街七十二花街”的规模,宋时被称为“天下三镇”之一。因此永和古镇成为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
景区内拥有窑包共24座,窑区范围约8万平方米,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窑遗址群之一。吉州窑的黑釉瓷和彩绘瓷,是吉州窑瓷的典型代表。黑釉瓷中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器走天下、誉满世界,日、韩、美、英及东南亚各国多列为国家级文物收藏。凭借瓷业的兴盛,商贾云集,宋代更有“天下三镇”之一的称谓,是庐陵文化和江右文化的代表。景区内有明清建筑117栋以及历代名人在此游历、讲习、会友留下的许多诗词歌赋、遗迹名胜等。
吉州窑所属的永和镇是个千年古镇。
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就在这里设立了东昌县治。
隋代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东昌,并入西昌(今泰和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恢复东昌县,并把永和称为文霸乡。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朝政府又把东昌县并入庐陵县。
五代时的周显德初年(954年,即南唐保大十二年),改名为高唐乡,永和镇由于瓷土、森林等资源丰富和交通、经济的发达,“民聚其地,耕且陶焉”。据《东昌志序》记载,后周显德初年,永和吉州窑就隶属“高唐乡临江里瓷窑团”,官府设立了“团军将”的官员予以管理,负责管理窑业和收税。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文霸乡南唐村欧阳仪考取进士,乡里荣之,从此把文霸乡改为儒林乡,因吉州窑的繁荣而设立了陶瓷专门管理机构,委任监镇管辖。此后历经元、明、清,儒林乡一直隶属于庐陵县。到了元代初期,由于吉州窑被强令关闭,窑工驱往景德镇,吉州窑的管理机构“监镇”遂被撤销。
1914年,改庐陵县为吉安县,儒林乡隶属吉安县。
1949年7月16日,永和全境解放,属吉安县第二区,即横江区。
1980年-1984年,改为永和乡。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在吉安县市文物部门协助下对吉州窑进行了考古发掘。1982年,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
1994年,永和析出四个村委会组建凤凰乡,永和则升为镇。
2001年6月,吉州窑遗址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2月,吉安县带头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遗址窑包保护栅栏工程》、《吉安县吉州窑遗址本觉寺岭龙窑保护棚的建设方案》。
2006年10月-2007年5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吉安县博物馆的配合下,对吉州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重点勘探。发现作坊和古镇、古街遗迹,同时出土了许多标本。
2011年底,启动建设吉州窑保护工程,完成一期项目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吉州窑博物馆、仿古宋街等。二期项目重点打造陶瓷文化创意村和永和古街改造工程。
2014年,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吉州窑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启动吉州窑陶艺小镇建设,开启了吉州窑陶瓷文化产业复兴新征程。
2018年,举全县之力启动吉州窑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吉州窑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2020年,吉州窑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猜您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