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为何男人能“共苦”,但不能“同甘”?2个字道破真谛

 谢耳朵馆长 2022-11-18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同甘共苦”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成语,意为“同欢乐,共患难”,最早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其实不光是在友情关系上,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同甘共苦”都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比如夫妻之间的相处,“相敬如宾”“琴瑟和鸣”总是让普通人觉得疏离,“贫贱夫妻百事哀”“劳燕分飞”又显得比较市侩。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同甘共苦”之后,彼此的关系才会更进一步。
当然,这一词汇可以视为“同甘”与“共苦”两个方面。许多人,尤其是女性认为:男人往往只能“共苦”,却做不到“同甘”。这种情况是否存在呢?又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曾仕强:中国社会的本质

已故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学家曾仕强先生十分善于分析中国古代的经典,尤其是《易经》,并且结合当下现象做出恰合时宜的解读。
在中国社会的本质上,曾仕强教授认为:中外文化世界观的一个明显区别,甚至是本质区别,就是对于不断变化世界的认知。
西方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断的社会形态更替:希腊罗马的城邦文明、政教合一的教会统治、文艺复兴的自我觉醒、启蒙运动的人类崛起、工业革命的技术变更……不同社会阶段的发展就像是在蜕变的蝉一般,是推翻前者、建立后者的“分”的过程。
但中华文明讲究“生”。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生不息”。
当万物的形态发生改变,那么并不意味着传统和先前的事物就会消亡,二者是一种“孕育”关系。社会关系也是一样,家庭也是一代一代的繁衍、关系随之不断延续。
于是我们的社会,就处在不断的交替更迭的“轮回”之中。
类似的,许多女性会认为,当自己与一个男性以亲密关系相处久了之后,对方就会不再对这段关系有留恋,往往就在数年光阴之后离自己而去,无法“同甘”。
其实以曾仕强教授的观念来看,不妨将这种关系视为是人们看待关系“轮回”的一种过程。

男女相处过程中的“轮回”

许多社会关系都有比较明显的相似性,对于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言,从两人相识起,随着接触的进一步增加,两人从陌生到熟络。
之后建立关系,成为亲密的情侣或是夫妻,一同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关系更加坚固;之后彼此再无秘密,让最本质的自己暴露在彼此面前,也不避免各自缺陷。
在这样大致三个阶段当中,关系的远近会不断变化,最终到达一个极点。如果关系真的到此为止,那么也就可以视为是这段关系的终结;如果两人关系发展不顺利,那么有可能在其中的某一个阶段就提前结束。
所以很有可能,在一些男性看来,各种社会关系都是一件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对于男女关系而言,他们的心态变化很可能受到这样的影响。
1.身心俱疲,无法继续
有的女生会认为,自己和另一半相处,对方就要无限宠着自己,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所以会在某些时候比较任性,不断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忍耐程度。
但许多男性都比较直,一旦无法体会到这层含义,就会认为彼此的关系已经终结,自己不应该再出现在对方的生活里了。
2.岁月更迭,魅力不再
当然,有一些男性的道德并不是特别高尚,他们会将身边的女性视为是一种“猎物”,当自己失去了新鲜感,就会转变目标,结束这段关系。这也提醒广大女性,要擦亮眼睛。
3.千帆过尽,终是错付
很多人对于亲密关系都会有些“端着”,不愿让对方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男性又比较爱面子,如果其在长时间的相处之后,最终发现自己与另一半并不合适,可能也会“识趣”的离开。其实这也大可不必,因为这样做无异于丢下对方一个人。
关系,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轮回”。如果将彼此的关系视作是“轮回”的终结,那么势必就会结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男性都会这样看待,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是一名咨询师,如果你遇到情感心理问题,私信老师,获取答案。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