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60岁创业,人称男版“老干妈”,靠100元创业到年入30亿

 王钰涵书屋 2022-11-18 发布于四川

花朵财经原创

不融资、不上市,不贷款。

他的企业与老干妈非常相似,但却又有所不同。

因为他60岁才创业,而且仅凭8分钱的利润,就打造出了一个年入30亿的商业帝国。

年入过亿,利润仅八分钱

他是改革开放初期勇敢的开拓者。

1980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但由于当时的实施细则迟迟未发布,个体经济又被视为禁区,各地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据统计,1980年仅温州市就有2588户无证商贩。在当时,他们被统称为“投机倒把分子”,率遭打击。

一直等到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才有了民营经济后来的蓬勃发展。

而在此刻,一个60岁的老人,也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

1984年,已经60岁高龄的王守义,在与儿子们商讨下,拿出了自己积蓄的100元,在河南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重操旧业卖起了调味料“十三香”。

相传十三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话说在那个时候,王家祖上有一位既精通医术又善于烹饪的官员,辞官后开了一间名为兴隆堂的药铺,专营草药和香料。

后来,兴隆堂发明了一款秘制的复合型调料,甚至被收入宫内供皇室享用,这便是十三香的前身。

而早在20在50年代,兴隆堂的继承人王守义便从祖父手中继承了这一秘方。后又通过完善改进此秘方,十三香才又回到了市场。

只可惜,从1959年改良配方,并开始吆喝卖货,到1969年前后,由于当时经济政策的影响,十三香的经营很快就被迫停了下来。

关于它日后的再次回归,则等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而此时王守义已至60岁的高龄。

不过即便王守义已年过花甲,但并不影响十三香的爆火。

凭借低价,再加上质量与口感够硬,十三香很快火遍大街小巷。

到1998年,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成立,创业14年的王守义十三香,已发展成为一家注册资金达8000万,年销售额达4亿的大公司。

然而得此成就,它的一包调料利润却仅仅只有八分钱。

基于此,十三香也连年不断壮大。

发展至今,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已成为一家注册资金4亿元,现有员工近2000人,年销售额近30亿元,上缴税金4亿多元的公司。

在“2021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老干妈以54.03亿元的营收位列第6位。以此计算,王守义十三香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老干妈的半数。

“南有老干妈,北有十三香。”由此流传开来。

踏实做事,亲情待人

不过,要想抓住消费者的心,仅凭低价和历史传承显然是不够的。

“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十三香为人处事的根基。

为打造好产品质量,王守义十三香制定了严密的流程,从原材料到生产等各个方面,十三香都尽显严苛。

在原材料来源方面,十三香的每一味原材料选择都必须经过严格考察和尝试,从全国各地、甚至从海外进口获得。

比如,花椒产自山东,白芷产自浙江,胡椒产自海南,砂仁产自广东,丁香产自印尼等。

在生产流程工艺方面,“不合格的原料坚决不准进厂、进车间;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更不能流入市场”更是每一位十三香车间工人必须牢记的要求。

用亲情待人,把十三香的人心紧紧捆在一起,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风气,同时也是十三香能够越做越强的根基。

“进了十三香的门,都是一家人”。

相传,十三香会视员工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都特别关怀员工。比如会免费为员工提供食宿、理发、洗澡,发香皂、卫生纸、牙膏等生活必需品。

此外,十三香还十分关怀下岗来公司再就业的员工和困难员工。

对于在社会上来厂的下岗员工,十三香会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受教育等困难,鼓励他们走出下岗的阴影,让他们重新感到集体的温暖。

这期间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此前原彩印车间主任孙宝国下岗后来到公司,当他身患重病时,公司不仅给他出钱治病,而且在他病故后,公司还承担了他全部的医疗费和丧葬费,并送去了慰问金,同时还把他下岗在家的妻子及时安排到厂里上班,并决定抚养他儿子到十八岁。

王守义曾对外表示:“公司的发展是每一位员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来的,挣的钱不往员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让员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绝不能亏了咱工人。”

另一方面,十三香还一直秉承“致富思源、恩泽社会”的宗旨。

比如修建道路、修建幼儿园,包括抗洪、抗灾背后,也都能第一时间看见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捐款捐物的身影。

由于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几十年来,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已累计捐资多达2亿多元。公司也因此陆续被评为“爱心企业”、“精准扶贫行动优秀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十三香的成功之道,显然值得所有企业去学习。

“山寨”横行,出手果断

当然,十三香也有走歪的时候。

那是在2003年王守义逝世之后。

据说,王守义曾留下遗言:“不准公司多元化发展,也不上市,不玩资本运作,更不准家人做房地产生意。”

不过他的后人们,却并没有遵守老人的遗言。

率先跨界的是被外界称为第三代“接班人”的王守义孙子王太白。

在王守义去世后,有着英国留学经验的王太白,在一段时间内囤积了几十处房产。只是他并没有地产命。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价大跌时,他曾损失惨重。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才得以抽身。

不过经此之后,王太白斗志仍十分高昂。随后,他又建议将十三香上市。

只是最终因为家族长辈的坚决反对,这事才没有成功。

除此之外,王家二代掌舵人王银良也曾试图改变企业的单一化。

2009年6月8日,王守义新豆捞店在郑州金水区试营业。

毫无疑问,此前一直在搞餐饮调味料的十三香,在餐饮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彼时,十三香对新业务也是信心满满,放言要在全国开500家门店。

可事与愿违,新店开张后,最终很快便草草走向关张。

值得注意的是,那段时期,除火锅店外,十三香旗下还存在诸多的跨界尝试,比如房地产项目、广告公司、纸箱公司、商贸公司等等。

但这些经营最终都不了了之。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历多元化惨败后,十三香的跨界脚步最终也终于停了下来。

但当十三香打算专业主业之时,万万没想到,市场却早已变了。此时十三香开始被各式各样的“山寨”产品包围。比如,“十五香”“十八香”等山寨产品层出不穷。

为应付这些山寨者,十三香可谓费尽心思。它甚至把包含十三香在内的众多香或带鲜字的商标,一个不落地注册了一遍。

为恢复往日的荣光,王家二代掌舵人王银良同时开启了一场“去家族化改革”。期间,包括自己妻子在内,王家大部分人被踢出局,取而代之的是交由能力出众的人来管理。

为适应信息化市场,十三香集团还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ERP、生产自动化控制DCS、质量检验等系统及电子商务的建设连接,紧贴现代化管理。

2016年5月,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新生产车间正式投产。据悉,该新车间是由专业医药设计院,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和GMP标准进行设计。这无疑又大大提高了王守义十三香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几十年来,王守义十三香也先后荣获“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金奖”、“中国香辛料调味品产业领导品牌”、“中华老字号”等诸多荣誉。

2020年10月,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引来众人围观,随后一条“十二不如十三香”的微博,让“王守义十三香”借着iPhone12的发布登上微博热搜。

当日,王守义十三香官方微博随即回应:“12香不香不知道,王守义十三香肯定香,你值得拥有。”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王守义十三香还是那包香气满满的“十三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