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型医案分享丨腹痛、腹泻,利湿健脾是关键!

 大爱润康 2022-11-19 发布于江苏

医学指导:


 01

 医案展示 

张某,男,26岁,患者平素脾胃较弱,胃纳一般,体形偏瘦。
昨日外出饮食不洁,又食冰糕生冷而致腹泻,大便如水样,日5-6次,腹泻前必有腹痛,下腹部坠胀感,泻后痛减,上午就诊时:大便稀薄如水,晨起后已泻下3次,腹痛隐隐,下腹部仍有坠胀感,很不舒服,有时想拉又拉不出来,不欲饮食,口淡无味,舌淡红,苔白水滑,脉弦滑。

 02 

 治疗方法 

治疗以四逆散合五苓散,处方如下:

苍术15g   桂枝10g   茯苓15g  

猪苓15g   泽泻25g   柴胡10g    

白芍15g   枳壳15g   炙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二诊:

自诉服药1剂之后大便次数即减少,腹痛减轻,服药2剂之后腹痛消失,昨日大便1次,但大便仍不成形,口淡无味,纳差,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弦。改为理中汤合五苓散,处方如下:

干姜10g  白术15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茯苓15g  党参10g  猪苓15g  泽泻25g

水煎服,每日1剂,5剂。

三诊:

服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每日1次,食欲增加,精神好转,乏力已不明显,惟仍觉口淡,建议附子理中丸服用2个月善后,并嘱其规律饮食,忌食生冷。

 03

 按语 

泄泻属脾胃系统常见病,无论寒热,均系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津气升降出入失常,治疗以燥湿健脾、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三类药物为主。燥湿健脾、芳香化湿在于恢复脾运,促进大小肠道吸收,出入正常;淡渗利湿在于使水液下行归肾,“利小便以实大便”,就是如此。
本患者泄泻,大便如水样,舌苔白水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泄。”为湿(饮)盛之象,其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适用淡渗利湿之法,五苓散是很好的选择。
五苓散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适应的面非常广,它可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自然可以用来治疗腹泻,尤其是突发性剧烈的水样便。
《伤寒论》386条记载:“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其中的霍乱就是指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就是现在所讲的急性胃肠炎。
另外患者还有下腹部坠胀感及隐痛,类似里急后重感,这是使用四逆散的指证之一,如《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疏肝理气而止腹痛,用在此时最为适合。
患者服药后疗效明显,大便次数减少而腹痛消失,但大便仍然不成形,纳差而乏力,是因患者脾胃素虚,加之腹泻因食生冷引起,二诊以理中丸替换四逆散来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三诊时患者腹泻基本痊愈,但考虑患者脾胃阳气不足,嘱其服用附子理中丸2个月以温中健脾。
泄泻的病变有两个特点一是脾胃运化障碍,二是湿邪阻滞为患。
若饮食过量,或过食肥甘油腻,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均可导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吸收,水湿停聚,水谷混杂而下,发生腹泻。
《景岳全书》上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水谷分则泻止。”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利湿,具有利湿功效的方剂有很多,五苓散是其中之一,每一个方都有自己的主治特点,要细细鉴别。

文丨马军

简介:

马军

广州市

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副主任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名中医,现任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学术上崇尚仲景学说,受胡希恕、黄煌等经方家以及日本汉方的影响,擅长使用经方、古方,用药力求精简,药简而效宏。善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功能性胃肠疾病、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消化道溃疡病、多种急、慢性咳喘、复发性口疮、失眠等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以及体质调节。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END


编辑:易生活口袋医助

责任编辑:马军、张彦红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健康资讯

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1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