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中的故事 黄凤翔 2016年春夏之交,黄石市黄石港区延安路南侧,东自市化工厂(纺织二路处),西止纺织五路(包括黄棉厂新五栋)的楼房居民,终于盼来了百年难逢的喜讯——棚户区大拆迁,这是延安路迎来了翻天复地的大变化。 延安路近邻黄石港新街口(黄石百年老街)解放前这里是轮船码头,老街老巷,店铺稠密,人来客往,一片热闹景象。 西侧的延安路,原名“段家窑路”,后改为“西安路”最后定为“延安路”也就是为了鼓励黄石人发扬延安革命传统精神。 当年的“段家窑路”仅3米宽,碎石泥巴路,东起老市委江边,西至老虎头山下,全长约1.8公里左右。 延安路是黄石港区的交通要道,曾经是黄石市轻工业基地,街口处是黄石第一橡胶厂,当年生产的雄鹰牌运动鞋,驰名全国,解放牌的胶鞋,价廉实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接踵而来的市一针织厂、三九制药厂、二床单厂、化工厂、三橡胶厂、轮胎厂、绒线厂、现市珍珠果米酒厂的前称“饮料厂”,当年受老百姓青睬的“益寿酒”也曾经畅销一时。还有老虎头最早的牛奶厂,哺育了几代人的成长。 尤其是1958年建立的黄石国棉一厂,轰鸣的纺织机声,打破了延安路百年的沉寂,开创了延安路曾经的辉煌。黄棉生产规模七万纱锭,四千多台织布机,多条印染生产线,后堤外的康达纺织厂,二针织厂,二织布厂。形成了万名职工的国营黄石市棉纺织印染、针织、服装的大型联合企业。为黄石市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功在千秋,令人难忘。 黄棉厂房选址在延安路北侧,这里当年是一片荒凉沼泽之地,南面山俗称为“莲花山”,远眺山形酷似两瓣盛开的莲花,老人传说这处是好山、好地、好风水。 东头的那座莲花山,解放黄石最早属市委、市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后为黄石日报社所用,去年已将这处文化遗址修复完善,可作为黄石早期革命历史事迹的见证。 2016年经市黄棉拆迁指挥部再三评估核定,除黄棉球场处几栋楼房不拆迁外,延安路南侧处总拆迁约为4000多户,其中黄棉厂纺织大院,黄印村大院,男女工宿舍、化工厂及莲花山处散立的楼房和少数棚户区,全部拆除,不留余地。 这次列入拆迁的楼房,绝大多数为砖混结构,高低参差不齐,结构简陋,隔热、采光条件差,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所建。 黄棉厂职工在这块山坡,低洼地上,生活了几代人,我们体谅国家的困难,坚信经济建设第一,发展生产第一,当年只要有一块栖身之地就很满足了。 1978年,我们家是从市南岳村山上出租房,搬到黄棉段家窑8号楼房,在这个简易楼房生活了38年之久,这次终于告别了老宅,乔迁到万达新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几年巨变。往年的黄棉老厂,如今已是万达华府高楼林立,坤宝先后数座高楼崛起,今朝南面莲花山处,又添建发新厦,争雄媲美!延安路上的中山小学、老虎头小学、第十八中学、第七中学、近几年这些学校前后都进行了扩建和翻修,形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还有近邻湖北师范大学一条完整的文化教育基地。延安路繁华街市今胜昔,你翘首望那天上人间,万家灯火阑珊处,璀璨而亮丽。 我们在老宅种养了数十年的花花草草,我不得不在万达C7三楼选中了足有40多平方米的庭院。若大一个地方,使我再度有条件摆弄更多更好的盆景和花草树木了。 爱好养花弄盆景的朋友们,后面的故事里,你们可以分享到我在拆迁房屋时,寻找到的乐趣和意外收获。 这次大面积的拆迁,人去楼空,先后拖到一两年之久。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走门串户,何辞劳累辛苦,去寻觅我喜欢的物件,其中包括花盆,大缸,树根雕木等等可利用有价值的东西。 果然不出我所料,慧眼识“真货”,垂手得“妙物”。俗话说“留得千年事,方是聚财人”一些不起眼的物品,我都爱不释手,房主搬家时弃之无用之物,我都珍惜的捡了回来,仔细清理,认真修缮,好好装帧,使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恢复其生命力,再度焕发青春。  这是我从段家窑楼房处首次捡到的一座根雕,看到它时,脏兮兮的,表面有许多脱落之物。我小心地将之清理干净,用沙布打光后涂了两次树脂漆,我将家中放置多年的枫树砧板,经过多次雕刻,将根雕牢固粘接在上面,真艳丽多彩。 经过修理后的根雕,充满生机活力。我的小外孙指着它说,爷爷这东西好象一个大象,翘着象鼻子,右边又好似张着大口的河马,或象这,或象那,小孩天性好奇地在根雕上面摆弄了起来。 右边的这个小树根,看似单薄,但细观之,造物不凡,瘦骨嶙峋,也有几点奇态,我也给他装点一番,配上玻璃底盘,添上海贝、松果、葫芦、菩萨等一些有情之物,也觉得耐人寻味!  说也奇巧,我在黄印村院一家发现了一块亮晶晶的东西,上面盖满了泥巴,我拿到手上沉甸甸的,足有五六斤重,仔细一看是一块石膏,我喜出望外将它用清洁剂,小苏打、反复冲刷,换了一幅体貌,闪闪发亮,小外孙连忙拿着她心爱的小葫芦娃,安放在上面,恰到好处,这块厚实的石膏酷似一座平顶山峦,也有了生机和风景。 你瞧瞧这只红色的小布狗,多么悠闲自在的坐在盘子中央,周围十九颗多面形状的玻璃珠点缀着,,太阳照着,灯光映着,晶莹剔透,我回想着当时从废墟堆中寻找的情景,我得意的笑了起来。  青山湖有几栋搬走了的楼房,我约朋友寻访到楼顶,惊喜的发现户主丢弃的数个盆栽,我们一口气将它们从六楼搬了下来,摆放在庭院中,数天来左顾右盼,精心设计。假石山中,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白鹤展翅,小船荡漾,山上山下,或庙堂拜佛,或书童对棋,或老翁垂钓,你看那青牛吃草,仙人指路,东边有小石榴树,花果累累,西边有吊兰,花草浓荫复盖,真好似世外桃源,极乐世界,清欢逸趣无处不在。 我如此拾荒并非爱财,更不是买不起,而是我从小就养成了爱物,惜物的怜悯之心,寻物猎奇之心油然而生!  我捡到了这三只色彩素雅文静的笔筒,它价值不过分文,也不是贵重之物,主人也许搬进了新屋,嫌它不够亮丽不要了。我看其没有一点破损,连同旁边的玻璃碗和托盘一块顺手牵羊据为我有了。 我毫不客气摆在案头上,秀上几枝毛笔,闲时润墨涂鸦,挥毫起来,也学学文人之风范。 拾人遗弃之物,世人看来不可理喻,有点令人晦气作呕之举,但我却不以为然,眼前一个个鲜活的物体,仿佛对我投向乞求的情意,要我带上它,保护它,继续使用它们,并愿意为我忠实服务,它完全可以展示其健美的魅力和价值,希望在人世间守朴到地老天荒啊! 大自然,大世界中的万物众生,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恒河沙中含有三千大千世界,万物都有生命和灵魂。你对水说溢美之词,水会迸发“千姿百态的花形,你对花草树木释放美妙的音乐,它会枝繁叶茂,花开得艳丽,果结得香甜,动物也是如此,你虐待它,抛弃它,残害杀戳它,也会悲伤和痛苦,甚至于愤怒憎恨伤害它的人。  这是个可爱的鸡禽小家族,公母鸡带着一只小鸡仔多么欢乐自在,一细想,这可能是八十年代的产物,优生优育吧,只生一个好,要是现在该多好,制造两个甚至三四个一群小鸡皆多喜庆热闹,多子多孙多福。此物跟随主人至少有三四十年了吧,至今栩栩如生,完好无损,他们怎么舍得丢弃呢......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几千年,其中有许多经典文献中,对天、地、人三界的因果轮回有较深刻的论述,小时候祖母对我的耳濡目染,尚存在心目之中。 这十二生肖陶瓷制作物,活生生的,精巧巧的,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玩弄之物。那只虎,虎啸生威,那条龙,龙盘雄势,那顽猴'火眼金睛,牛、猪、狗、兔、出神入化,值得玩味,但令人不解,这家大人和小孩都遗弃了它们而去之夭夭。  这几个花瓶不陈不古,是一位朋友在搬迁时赠送给我的,他知道我喜欢收藏,该花瓶据说有四十年了,我再保存他几十年,不就成了古董吗,古不古,只要心中热爱就是古玩。 还有几口大缸,漂亮的花盆,茶几,沙树梯,我都来者不拒,物尽其用,将它们栽上白兰树,甜橙,果石榴,无花果和柠檬。 名贵的墨兰,惠兰,牡丹及金银花,月季,茉莉花等等。  我们庭院中,收有百家之物,栽有四季花果,偶尔布施谷物,迎来鸟雀啼唱,兴来聊聊鸟龟,或有时三朋四友,品品香茗,听听妙乐,吟吟小诗,人世间的闲情逸趣尽在日月之中。 纳天地之气,受日月之光,方能成材成器,有的历经风吹雨打,加之人工培养和精心雕琢,脱胎换骨后方可登大雅之堂。  不要小看这个玻璃器具,它里面收集的石块,大都是一些稀罕的神秘之物,直立中央黄橙橙的是一块亿万年的古树化石,据说是远渡重洋来自非洲的宝藏,这是地地道道的“干货“,另有几块是前年到徽州休宁齐云山,苦苦寻到的丹霞石碎片,还有几块是寻根问祖到上黄村带回的鹅蛋石,那一块黑油油是黄石矿山公园井中的铁矿石。 他们历尽沧桑,饱经风霜,千锤百炼,可称是我们家中的无价之宝,镇宅之物!哈哈!  一次路过段家窑处的废品收购站,放眼之时,一件令我称心的鱼缸呈现在我面前,我以15元钱买了回家。几经仔细的修理,我的那位老朋友小心翼翼地将金鱼缸原胶层去掉,一边边的清理,一面面的涂上玻璃胶,一遍遍的加牢加固,总算解决了渗水问题。至今三四年了,日晒夜露,依旧安然无恙。 这缸里的十几条五颜六色的锦鲤,我开动着滤水器,翩翩游动自如,摆在客厅大门对面庭院处,触目之时,恰似一幅鲤鱼跃龙门的风景画。 拆迁中的拾荒之物,我将它们视为“珠玑”和“罗绮”,时时欣赏把玩。当年拆迁之时,生死一瞬间,它们默默承受着无人问津抛弃的痛苦,只要房屋倒塌一声巨响,倾刻之间粉身碎骨,归于尘土!这些有情,有用之物就断送了“生命”岂不是令人惋惜吗? 物体和人一样,每个生命都有故事,高山流水有,阳春白雪有,下里巴人也有,不光是富贵人故事精彩,贫穷百姓故事也有味道!高级商场里有精品,废品收购站也有可用之物,要珍爱每一个为我们所用的物品,使它们用到永远,永远! 延安路当年轻工业生产时的辉煌,已成为过去的历史,我写写这些,就是念念往年工作和生活中的苦乐,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留着纯真,留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2022年寒露于黄石万达 
黄凤翔,籍贯湖北省武穴人,早年在黄石棉纺织厂工作,退休后闲來有兴写写散文,诗词,养养花草,快乐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