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速“学分银行”落地的关键工作是什么?“学分银行”发展现状。

 渐华 2022-11-19 发布于山东

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和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显著改善。“学分银行”系统的构建是实现高等院校以及各种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模式,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分银行”建设,这也是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

学分银行是什么?

“学分”可能对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学分银行”似乎很少有人知道。近两年,国内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与之捆绑的制度便是“学分银行”制度。“学分银行”,简而言之,就是模拟银行的功能特点,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管理,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按照标准认定和转化为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当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进行“零存整取”,将学分兑换为学位或资格证书。

学分制与学分银行

学分制,最早出现于美国,是一种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积累、技能提升、学籍转换的考核制度。通过学生学习的累计,学生即可获取相应的学历证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学年学分制,而非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二者本质区别便是,“完全学分制”不再以年限作为毕业的必须条件,而是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并获取毕业证书。学分制的优势在于,更好地实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课程,尊重学生每个阶段、不同渠道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建立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学分银行”落地的关键工作

1 重视信息技术

截止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全球第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重视信息化技术,推进“学分银行”快速落地,一方面,需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于云平台,构建如“芒旭学分银行”系统此类学分管理平台,帮助高校、学习者有效管理学分;另一方面,根据学习者网络使用习惯,打造微课、慕课等共享资源。最终将两个方面进行融合,建设集教学资源、学分互认、学分存储和兑换的开放性教育平台。

2 保障学分认证

在我国,“学分银行”中“学分的获取”仍是巨大的“绊脚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无法打破,人才上升通道存在明显梗阻。“学分银行”制度在韩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韩国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学分认证的权威性。“学分银行”加速落地,就需要制定基于“学分银行”建设的资格框架、机构认证、课程设置、学分积累和兑换的标准。以相应“学分银行”建设法律法规为保障,使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有据可循,使“学分银行”建设步入正确的轨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