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出版于城固县的《地理教学》月刊

 芸斋窗下 2022-11-19 发布于浙江
按:黄国璋(1896-1966),字海平,湖南湘乡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地理教学》月刊为黄国璋创办,1939年7月西北联大地理系曾于陕西城固印刷出版第5.6期合刊,这是地理学泰斗黄国璋与汉中大地的第一次结缘。解放后,作为陕师大(原西安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的黄国璋,倡导编写“陕西省分区地理志”,并亲自主持拟定了“陕西省汉中专区地理志编写提纲”,后来出版的《陕西省汉中专区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按近代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编纂的专区级地理志;1959年,黄国璋带领陕师大(原西安师范学院)地理系全体师生赴城固县湑水河流域进行综合考察,而后还形成了《汉江支流—湑水河流域规划及调查报告》一书。
Image

右三为黄国璋(孙明经拍摄于1939年8月)

《地理教学》原系月刊,由著名地理学家、教育学家(原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兼系主任)黄国璋于1937年1月在北平主持创办,该刊物深受读者喜爱,在中学地理教育界颇有名气。黄国璋是一位具有浓厚爱国情怀的地理学家,其在地理科学、地理教育上有杰出成就,与丁文江、翁文灏合称中国“地理三杰”。《地理教学》创刊时,日本已吞并了我国东三省,面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该刊物以推广地理教育,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进而激发海内外同胞爱国抗战之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一代学人坚持“教育报国”“抵御外辱”的坚定理念。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黄国璋随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西安,仅出版了4期的《地理教学》被迫停刊。

Image
1939年7月印刷出版于城固县的《地理教学》月刊封面

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4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迁城固后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任训导长的黄国璋受命组建西北联合大学地理系,并兼任地理系主任。这之后,1939年4月29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黄国璋专函请求恢复《地理教学》月刊,当时因学校经费困难,会议决定暂予出版一期。同年6月21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会议临时动议,批准了《地理教学》复刊一期的出版印刷事宜。议案称:“本系(地理系)《地理教学》月刊前经第七十一次常委会议议决准予出版一期在案,兹经估价,计印1000本,约需820元,500本约需洋658元,拟请在本系图书费项下先行垫付半数,以便付印案。决议:照估价印500份,封面可改为一色,以节省印费,并准由该系图书费项下先垫半数,以便付印。”至此,停刊2年之久的《地理教学》在陕西城固得以复刊,当年7月1日印刷出版,由于费用拮据,仅印了500本。其实《地理教学》在本期出版印刷之后,因人力、财力困顿,长期陷入停刊,直至1947年3月方才在北平正式复刊。虽然西北联大在城固仅仅存在了一年多便分立成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但该刊物作为西北联大地理系主办的月刊,是西北联大地理系在城固办学成果的集中展示。

Image

黄绍鸣《步越秦岭道中地理景象记》插图

本期《地理教学》实际上为5、6两期合刊,共计126页,全书具有浓厚的抗战救国时代特点,全书第一篇文章便是黄国璋的《为什么地理是革命建国教育的中心科目》,接着是曾留学日本、英国,时任西北联大地理学教授的谌亚达之《对日抗战与中国地理》黄国璋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引用了一段话“…我们要教一般学生有爱国的精神,要激发他们爱国的思想,最重要的科目和教育,就是历史和地理,历史是记载我们祖先的功烈和国家民族文化发达之所由来,地理是说明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国民族棲息之所在”这也可能是《地理教学》在城固顺利复刊的重要原因。

Image
殷祖英《城固县气候志初稿》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还收录了殷祖英《城固县气候志初稿》。众所周知,城固县自西北联大迁入办学后,曾组织联大教授与本地政府官员、士绅联合续修编纂《城固县志》,黎锦熙、黄国璋、胡庶华、何士骥、张伯声、殷祖英等联大教授参与其中,可谓大师云集,志书质量可想而知。但因资金、人员等因素终未成书,所剩各分志书稿也大多遗失不存。由于本期《地理教学》的复刊,《城固县志气候分志》赖以完整保存了下来,这是目前《城固县气候志初稿》现存唯一的一个版本,其中保留了大量民国时期城固气象数据。如古路坝天主堂自民国初年以来的气象记录,还收录了城固农谚小集。尽管谚语条数不多,但很有价值。如关于雨量的有“伏旱不算旱,秋旱连根断…久旱有久雨”等等;关于观察气象的有“黑云接日,一定有雨;日晕下大雨,月晕刮大风”等等,这些谚语中部分内容在今天的城固已无处寻踪,反映了城固先民们的智慧和勤劳。殷祖英称:“城固农谚未经普遍之调查,有价值之谚语亦比较多…总之,城固气候谚语,尚待博访,择其有学理价值者而揭橥之,公诸社会,不特有利农事,并可将气象变化之理,输灌于国民常识中,其意义綦巨也。”
Image
《城固县气象志初稿》书影

《城固县气象志初稿》属于现代科学史志范畴,编纂工作属于黎锦熙在《方志今议》中所称的“创”,无先例可循,又缺少资料,撰修难度很大,也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完善。正如殷祖英在文末所言:本志急就成稿,既乏长时多方之记录为依据,又无地方气候书志可供参考,故标为初稿,尚望明达,加以指教,已成良志,至为欣幸。

Image

黄绍鸣、卢惠如的《南郑商业地理之研究》插图南郑对外道路图

另外,本书中黄绍鸣和卢惠如的《南郑商业地理之研究》、郑象铣的《汉中盆地的自然与人生》、黄绍鸣的《步越秦岭道中地理景象记》等文章都是民国时期有关汉中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实地考察报告,这些报告中附有大量地图信息和数据表格,是西北联大地理系学人的倾心之作,也是民国著名高等学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典范。这些资料成为日后民国政府地理研究所在汉中进行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时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其中许多文字和地图信息被《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所采用,价值匪浅。最后,该书在《步越秦岭道中地理景象记》一文后还附有一张行军路线略图”,此图为黄绍鸣所绘,系西安临时大学师生步行入汉的路线图,反映了西北联大艰难的西迁之行,更是弥足珍贵。
Image

黄绍鸣所绘联大师生“行军路线略图

附录:1939年第5.6期合刊《地理教学》复刊词

地理为革命建国教育之中心科目,为培养优良公民之重要工具,其所负责任,即大且重。吾人有见于此,曾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在北平师范大学时代,组织地理教学研究室,搜集教材,研究教法,绘制中等学校适用之中国省区地形挂图,及世界各大洲地形挂图,制造地形模型人种模型,以供中学地理教学之应用;并自二十六年(1937)元月起,出版《地理教学》月刊,以供中学地理教师教材教法之探讨。出版虽仅四期,为时不过半载,订阅竟达七百余户,同人不敢自信内容丰富,但社会对于此种刊物需要之迫切,于斯可见。用是感责任之重大,思尽最大之努力,以期不负社会之期望。不幸七七事变发生,被迫停刊。每念及之,辄为扼腕。此后学校迁西安,继迁汉中,路途流转,履欲复刊,终因环境关系,未克如愿。现学校驻乐城(即城固)已经周年,百事粗定,用始复刊。殊觉愧对读者,且目前纸张缺乏,手民难得,印刷装订,均无法令人满意,诸希愿谅,并赐指教。
Image

中国第一部按近代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编篡的专区级地理志—《陕西省汉中专区地理志》

Image
1961年出版的《汉江支流—湑水河流域规划及调查报告》内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