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拐枣,一味 “调理醉酒之要药”,解酒毒、生津止渴、通利二便

 风声之家 2022-11-19 发布于江苏
枳椇子以鼠李科枳椇的成熟种子入药,“枳椇”之名来源于《唐本草》,如果你觉得枳椇子这个名字陌生,那么你可能听过拐枣这个名字,记载于《救荒本草》,其多为野生或半野生,可以说,是一味广受众人推崇的药食两用之佳品。
关于枳椇子,民间也有一些趣闻记载,陆玑《疏义》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
《本草衍义补遗》中记有:“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需用枳椇子解其毒,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据临床经验此药解酒毒胜过葛花、葛根。
中医认为,枳椇子:
甘,平,入胃经(《中华本草》);甘、酸,平,入心、脾、肺经(《本草再新》)。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止咳除烦,解酒毒。用于热病烦渴,呃逆,呕吐,小便不利,酒精中毒。
【用法用量】6~15克。 脾胃虚寒者禁用(《得配本草》)。 
具体功效作用介绍如下:
1.醒酒安神
讲到枳椇子醒酒安神的功效,不得不提及苏东坡与其好友揭颖臣的故事。
《苏东坡集》中记载:苏轼的一个同乡揭颖臣因长期喝酒,得了小便频数的病,久治不愈,日渐严重。
于是,苏轼向揭颖臣推荐了名医张肱。张肱诊后确认是慢性酒精中毒。张肱为苏轼的好友揭颖臣治愈了多年痼疾。张肱用的是何神药?据《苏东坡集》载:
其中一味主药是“枳椇子”。苏轼不仅记录了这个小故事,还常以枳椇子作为醒酒良药向友人推荐。
可见枳椇子解酒毒作用的记载早已有之。
枳椇子在甘甜之中夹带着些许酸涩,性子平平,善解酒毒,清酒之热,散酒之性,可以改善饮酒过后烧心、口干舌燥的症状。
民间素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医方考》中亦有记载“枳椇子,解酒,过于葛花。今后凡遇伤酒中酒者,宜用之。”
此外,近年来也出现了好多以枳椇子为原料的解酒产品,如枳葛饮(枳椇子、葛根、枸杞、山楂)、复方解酒口服液(枳椇子、葛花、黄连、砂仁)、醒酒口服液(枳椇子、缩砂仁、山楂、菊花、甘草)、复合型解酒饮料(枳椇子、葛根、蜂蜜、维生素)、发酵型解酒茶饮料(枳椇子、葛根、砂仁、金银花、菊花)等等。
2.止渴除烦,补充营养
枳椇子味甘,中医讲,酸甘化阴,所以,枳椇子可以生津止渴。枳椇子又入心经(《本草再新》),所以可清燥热而清心除烦。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酌情加入一些酸枣仁。
枳椇子中还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果糖、有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能给人体补充养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祛风通络止痉
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钙和枳椇子皂甙,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够抗惊厥,防止手足抽搐痉挛,可用来治疗风湿痹痛麻木之症。
《滇南本草》中曾有记载,说枳椇子可"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
4.通利二便,加速肠道蠕动
除此之外,枳椇子为种子类药材,富含葡萄糖、有机盐、脂类物质,具有促进尿液排泄,加速肠道蠕动等作用,故能通利二便。
若是久病体虚、体弱多病的人可以加入当归、肉苁蓉、黄芪等药材共奏润肠通便之效。
介绍一个解酒茶包的制法
原料:枳子120克、葛花150克、山楂160克、陈皮60克。
制作方法:枳子切碎,陈皮切成丝。全部原料分成10份,分别装入10个茶包袋。每次1袋,沸水冲泡,焖3分钟后饮用,可以适当的加点普洱茶汤。
特别功效:喝酒前饮用能预防醉酒,喝酒后饮用可以解酒毒。
保健功效: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平时也可以喝这款茶,减轻酒精蓄积引起的脑损伤,预防饮酒过度导致的脂肪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