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经典箴言(部分)

 滕大卫 2022-11-19 发布于河南

历时一年之久,终于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完。本想在阅读之后附上一篇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无奈才疏学浅终究还是写不出一个字。

我在读书时有做笔记的习惯,喜欢将书中或文章中好的部分勾画出来。由于勾画的内容过多,我节选了本书第86条建议之后的经典语录。并在这里做简要说明:下面每一句语录都不同程度地打动了我。

《给教师的建议》经典箴言(部分)

1: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的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

2: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

3: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在字面上——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的时候,这还不算是真正的方法。譬如说,有一套很精致的钳工工具,当人的手还没有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的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堆金属,如此而已。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有了匠师才会有方法。

4:教师永远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刻的到来,使他有权利说: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了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学校教育里许多失误,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

以上四点摘录于《致未来的教师》2020/02/11

1: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2:知识变成了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变成他自己的观点,那就意味着知识已经成为信念。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3: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以上三点摘录《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2020/02/12

1: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

2: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祖国的忠诚要靠真正的为祖国服务来培养。

3:当一个人认识的东西,比要求他知道的东西多得无可比拟的时候,他才能享受到认识的乐趣。

4:没有对知识的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没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自学的发自内心的需要。

以上四点摘自《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1:课的质量高低不仅决定知识的巩固性和深度,而且决定能否培养起学生的科学唯物主义观和共产主义信念、对知识和科学的热爱、对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尊重。

2: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

3:谁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他就是一个没有受到教育的人,一个道德上的无知者。

4: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以上四点摘自《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1)一个人想在某个好的方面表现自己的愿望越深刻、越诚挚,他的内心对自我纪律的要求就越高,他对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就越加不可妥协。

(2)给孩子们造成痛苦的结果是,他们不仅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而且失去了对真话的信任。必须像爱护珍贵的火花一样爱护儿童的这种兴致勃勃的心情。

(3)一个教育者需要多么有洞察力和富有同情心,才不至于在不小心的时候触痛了儿童痛苦的心,并且给它加上新的伤害啊!不公正会在儿童的心里引起怨恨。

以上三点摘自《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1)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

(2)一个学校领导人,只有当他每天都在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教育技巧,把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教学和教育,了解儿童和研究儿童——摆在首位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博学多识的、有威信的教师,并且成为教师的教师。

(3)而要成为教师的教师,你就要一天比一天深入地钻到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细节和微妙之处去,那时候,人们称之为塑造人的灵魂的艺术的东西,才会在你的面前一点一点地展开新的境界。

(4)我回想起来的最鲜明的东西是什么呢?首先是一个教师的平凡的、沉重的劳动中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其中最令人激动不安的,有时候是痛苦的探索和思考、发现和挫折。

(5)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缺乏鲜明的形象,因此,它已经从一朵芬芳的鲜花,变成一片干枯的、夹在书页当中的、只在外表上令人追想起那个活的生命的花片了……

(6)我们忘记了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世界、自然界,我们强迫儿童死记硬背,使他们的思维变得迟钝了。

以上六点摘自《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1)在学校工作中,教育儿童成了我的天职。我己经有了坚定的信念:学校工作是最有意义、最令人向往的工作。

(2)热爱儿童,这不是在任何学校里,从任何的书本中所能学到的。这种能力是在人参加社会活动,与别人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在我们国家里,对科学、知识、学习和教育的热爱风气,是由整个社会生活的制度造成的,而培养儿童的学习愿望则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掌握知识应当给儿童以欢乐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4)对我们这些人民教师来说,共产主义建设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在培育、教养和把他们领进生活的活生生的人。

(5)我觉得,对词的感觉、想用词来表达人的最细腻的内心活动的要求,这正是一个人的真正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

以上五点摘自《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1)一个思想折磨着我: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不,这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是蕴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

(2)我的理想是: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3)对我这个教育者来说,一件必需的、复杂的、极其困难的工作,就是使年轻人深信: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幸福的教育者。

(4)只有用这样的态度来极其细心地准备好土壤,把知识的种子播种下去,我们才能得到良好的幼芽,使它们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要这样细心地准备土壤,这就意味着要注意: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他就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在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的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5)是的,事情确实如此。当儿童的心还没有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

(6)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7)他很出力地劳动,只是为了尽快地包摆脱它。我这里要说的是人在劳动中的精神生活,是劳动与精神世界的统一。要使学生热烈地爱上一种劳动,使他的心由于激动和自豪而快乐地战栗,使他在劳动中自己尊重自己,使他由于珍爱自身的劳动而珍爱自己。

(8)我在学校里对儿童、少年和青年进行的几十年工作,使我得到一条深刻的信念: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款,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我们有权利说他“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共产主义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使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9)只要哪一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就应当鼓舞起另一个人,唤醒另一个人身上的那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的源泉——这就是集体生活的最主要的规律性之一。

(10)假如每一个学生没有在劳动中表现出自己,没有体验到自身的尊严感,那么我们就会成为无能为力的教育者,我们的话、我们的教导和劝告都不会被年轻人的心所接受。只有借助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这些极其细微的活动,只有依靠每一个学生在劳动中表现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维持和保护住持久的学习愿望。

(11)我们谈的是和谐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智力的财富在他面前封闭着(而达到这些财富的道路只有一条:接受普通教育),那么它是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在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的活动领域(包括学习的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

(12)在劳动中表现自己,这一点千真万确地是把他们从灰心绝望中、从人类真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了。

(13)如果知识像浪潮般地接连涌来,像货物一样赶紧包装、压紧,有时候翻出来检验一下,却又保藏在堆栈里,连翻身的机会也没有,那么,这种知识很少能进入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生活,于是就很难谈得上什么和谐的教育了。

(14)如果人没有使出全部的体力和精神力量,手上没有老茧,没有流过汗水,没有疲劳和克服困难,他是不可能取得和理解信念的。我深信,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手上就磨出厚厚的老茧,这是人的心灵的最可贵的财富,是一把打开通往和谐的教育世界之门的金钥匙。谁能在学校里创造一个思想的王国,他就能获得这把金钥匙。

(15)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个人在他的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以上十五条摘录自《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看法》

(1)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2)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性质。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性质。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的,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3)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4)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创造性研究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教师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学校生活中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蔓延滋长,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师没有看出教育象的生机蓬勃的生命力,没有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

以上四点摘录自《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1)离开对人的整个心理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影响,发展就是不可能——这才是主要的结论。

(2)我是在几千个家庭里研究了儿童的的智力发展对母亲教育的依存性,又对发展的条件做了分析之后,才得出这条结论的。这个领域——母亲教育学,现在还是一般教育学里的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3)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撒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这件工作还要求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以上三点摘自《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1)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思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

(2)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

(3)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适合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4)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

(5)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6)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会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7)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8)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以上八点摘自《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

(1)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2)我们最基本的认识是: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

(3)我们强调指出,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们关于周围世界、关于他们不懂的东西所提出的那些问题:儿童关于不懂的东西提出的问题越多,他的认识愿望的发展就越有力。

(4)我们认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儿童就会热爱它们。

(5)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首先是要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我们力求使家长通过教育儿童而自己也振作向上,使他们加强对家庭、对儿童的责任感。

(6)我们指出,由于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造成这种后果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并且进一步使家长们认识到:他们的子女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里。

(7)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

以上七点摘自《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对少年的智育中,这种办法和技巧尤其重要。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

(2)我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这一点:在少年时期,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掌握者。许多学生在童年时期学习得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一些教师鉴定说,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得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个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

(3)真正的掌握知识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即学生感到了知识是他进行智慧努力的结果,他自己去获取知识,同事找到作用知识的领域,从抽象真理在过渡到新的具体事实。当学生把问题的实质弄明白以后,这就是他顿然领悟的时刻:似乎黑暗一下子被鲜明的火光照亮了。

(4)如果没有探究和思考,记忆就会“有漏洞”,什么也记不住。记忆力变坏正是在少年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和学生去独立地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讶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5)真正的教育能手总是竭力使抽象的概念能真正地为学生所掌握,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他们积极地认识事物和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

以上五点摘录自《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2020年10月03日完成摘录

2022年01月26日完成整理
滕大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