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把“懒”发挥到极致

 雪溪人家 2022-11-19 发布于山东

“懒”不是葛优瘫,不是“挺尸”更不是生活不能自理。

图片

我说的“懒”是一种境界。

“懒”的计较

“懒”的争辩

“懒”的解释

因为那些太多余。

你计较不计较真的会有改变吗?

再说争辩和解释,如果他懂你,你就不需要解释,更不需要争辩,若是不懂,对牛弹琴一样,你不是自己找累受吗?

图片

听过六尺巷的故事吗?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

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图片

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句话能看到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流传。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

现在六尺巷已经变成了景点,从“六尺巷”过往的游人和行人络绎不绝,小巷深处仍然显现出少有的繁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毛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

图片

也许很多事都不尽人意,也许就是那样,也许只是表象,再也许就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还没有真正领会到实际的意义。

其实怎样又能怎样呢?生活还要继续,还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去过,那些没有意义的举动,还要尝试去做吗?

图片

顺其自然吧,“懒”是对多余或者无能为力或者由不得自己的那些事最好做法。也许应该幼稚一次,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其实不是最好的安排又能怎样,注定的就是注定的,容不得篡改。

图片

活在当下,好好活在当下,起码肢体健全,不幸的人多了,都在努力好好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